林楠 蘇振山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氣瓶安全檢查和管理的現狀,以及氣瓶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同時對氣瓶檢驗機構安全監察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研究,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氣瓶檢驗機構;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TQ082 文獻標識碼:A
氣瓶屬于一種移動式壓力容器,在社會生產與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氣瓶檢驗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的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流程,本文對目前氣瓶安全監察和管理的現狀以及氣瓶安全使用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同時對氣瓶檢驗機構安全檢查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研究,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1.氣瓶檢驗環節的作用
1.1 氣瓶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氣瓶屬于一種移動式壓力容器,其中大多數介質都具備易燃、有毒的特點,危險性較高。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的氣瓶總數約為10600萬只,是鍋爐、壓力容器總數的58.6倍。因此,從危險品數量這一方面來看,必須要重視氣瓶安全管理。
1.2 氣瓶事故發生率高
根據我國統計資料顯示,在2012年~2015年,氣瓶是承壓類特種設備中發生事故率第二高的設備,即使通過了正規檢驗環節,但在日常使用中仍有著較高的潛在風險,是僅次于“土鍋爐”的重點危險品。事故時由多方面因素引發的,但是客觀的事故比例直接證明了氣瓶的危險性。
1.3 氣瓶檢驗機構直接決定氣瓶的可靠性
由于氣瓶安全管理的特殊性,目前社會對于氣瓶的需求較高,同時氣瓶檢驗機構為了滿足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內需,基本已經形成了市場化的趨勢。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僅有一部分氣瓶檢驗機構為專職檢驗機構,屬于國家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大多數都是行業檢驗機構或隸屬于充裝單位的社會檢驗機構。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我國氣瓶檢驗機構大約有2500家左右,其中無縫氣瓶檢驗單位1000家左右,乙炔氣瓶檢驗單位300家左右,液化氣瓶檢驗單位800家左右,焊接氣瓶檢驗單位250家左右,是承壓類與機電類法定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總數的兩倍以上。氣瓶檢驗機構是檢測氣瓶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力量,是保證氣瓶正常使用的關鍵,因此,在安全監察中必須要明確氣瓶檢驗緩解的重要性,意識到氣瓶的危險性,加大監察力度與落實力度,降低氣瓶使用中的事故隱患。
2.氣瓶檢驗機構現狀分析
本文對氣瓶檢驗機構的調查主要集中在我國沿海、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由于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文化技術、經濟能力、管理水平等各個方面和內地及偏遠地區相比都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氣瓶檢驗機構應當處于領先水平。沿海地區氣瓶檢驗機構存在的問題同樣體現在內地及偏遠地區。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2.1 規模小、收益低
本次調查的地區一共有19家氣瓶檢驗機構,其中具有獨立法人單位的氣瓶檢驗機構只有7家,占總數的36.84%。大多數機構存在或多或少的設備與能力問題,檢驗場地、設備、能力完善的機構較少,僅有5家,甚至不到總數的1/3。此外,大多數機構年檢驗收入<10萬元,檢驗場地<200m2,設備原值<10萬元,年檢驗能力<1萬只,占到了3/5左右。通過近兩年統計發現,只有一半左右的機構實現了盈利,但利潤額也非常低,沒有1家檢驗機構的利潤額>10萬元。由此可以得出,我國檢驗機構的規模小,檢驗場地、技術、設備不夠完善,收益低,發展緩慢。根據之后的調查發現,這些問題體現在我國各個地區的氣瓶檢驗機構中,絕非個別現象。
2.2 從業人員素質較差
在19家氣瓶檢驗機構中,共有從業人員217人,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占6.45%,高中以下學歷的人員占70.51%,工程師共有29人,平均每個檢驗機構1.53人,具備檢驗師資格的人員有6人,基本上3家機構合用同1個檢驗師。由于氣瓶檢驗環節的重要性,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了氣瓶的安全性,從本次調查來看,70%以上的從業人員都非工程技術人員,而工作內容卻是對專業要求頗高的工程技術類工作。雖然這種方式能幫助氣瓶檢驗機構降低大筆人工成本,但是氣瓶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氣瓶安全隱患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安全成本,也不利于機構的未來發展。
2.3 質量管理水平較低
在19家氣瓶檢驗機構中,只有6家通過了ISO 9000認證,有5家通過或準備進行CMA計量認證,管理人員具有工程技術人員職稱、大專以上文化、檢驗人員資格、5年以上特種設備工程技術經歷4項之一的勉強達到50%,大多數檢驗機構的管理手段、模式、水平仍舊處在傳統水平,沒有和時代發展與時俱進,難以滿足當今氣瓶檢驗機構的市場化發展,也難以有效保障氣瓶的安全性。導致在氣瓶檢驗中,頻頻出現記錄不齊全、見證資料丟失、檢驗數據追蹤困難等問題。因此,創新檢驗機構的管理手段、模式、水平是當務之急。
2.4 市場無規律競爭
該地區氣瓶檢驗機構檢測能力已有較大過剩,存在約為50%左右富余,各個機構均存在這種現象。這不僅導致了機構檢驗單個氣瓶的成本上升,整體收益下降,虧損的機構越來越多;同時也引發了市場的無規律競爭,部分檢驗機構期望通過減少檢驗項目、簡化檢驗程序、劣化檢測材料、模糊檢測責任降低機構的檢驗成本,從而贏取更多的市場地位。這種無規律的市場競爭,使氣瓶安全監察工作的難度進一步上升,也使社會更加難以認可氣瓶安全工作。
3.發展思路
3.1 推崇合并與重組,規?;l展
目前氣瓶檢驗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收益低的情況,這些機構已經很難保持自身的生存,發展更是遙遙無期。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搭配自身的充裝業務搭配,對自家的氣瓶進行檢測。但是,這種檢測大多只是表面工作,不僅對檢驗設備的要求不高,同時也不追求檢驗質量、檢驗人員的素質,導致機構過度追求低成本。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生產合作化的趨勢,目前這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必然要被淘汰。根據氣瓶檢測的特點,國家應當鼓勵并落實對氣瓶檢驗機構的合并與重組,尤其是促進具備獨立法人地位,設備、技術完善,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檢驗機構的發展。只有這類機構發展起來,才能在市場中形成核心競爭力,帶動市場經濟,通過規模檢測降低檢測成本,提高收益,從而在機構內氣形成良性循環,保證氣瓶的質量。
3.2 建立自律互助平臺,社會化發展
目前氣瓶檢驗機構的數量是法定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兩倍以上,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氣瓶檢驗機構分布在各行各業,屬于各種經濟與非經濟組織,彼此之間缺少交流、了解,在技術、質量與管理方面大多是自干自活,沒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尤其是當無規律市場競爭出現之后,大多數機構都難以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因此,首先應當改變這種局面,建立行業自律互助平臺。既可以在地區間成立氣瓶檢驗協會,也可以在行業組織中設立氣瓶檢驗分會,通過行業的管理來解決政府難以協調的問題,從而達到相互交流、相互發展的目的。
3.3 規范檢驗流程,標準化發展
氣瓶檢驗以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相關標準為依據,這僅僅是廣義上的原則。具體的檢驗工作需要根據檢驗工藝與程序進行判斷,而各個檢驗機構的技術、裝備、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也導致檢驗成本與檢驗質量參差不齊,為無序競爭者提供了條件。
氣瓶是一項標準化產品,氣瓶檢驗技術是成熟的、發展空間較穩定的技術,在一定時期內,氣瓶檢驗工藝和程度完全可以標準化,規定檢驗步驟、檢驗項目、檢驗報告等格式。同時可以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管理。
3.4 加強考核與檢查,服務化發展
氣瓶檢驗機構社會化、市場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對檢驗機構的考核、檢查就顯得異常重要。尤其是在市場化的發展過程中,如果部分機構存在誠信問題,可能會對整個市場造成影響,因此必須要規定考核標準,加強對機構檢驗成本的調查,避免不正常市場競爭的出現。
結語
氣瓶在社會生產與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由于氣瓶的危險性較高,因此安全監察工作尤為重要。目前我國氣瓶檢驗機構主要存在規模小、收益低,從業人員素質差,質量管理水平低、市場無規律競爭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氣瓶檢驗機構的社會化、市場化發展。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要通過合并重組、建立平臺、規范流程、加強考核檢查等方面,促進氣瓶檢驗機構朝規模化、社會化、標準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富勝.車用CNG氣瓶安裝和使用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11):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