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軍
摘 要:藏山是“趙氏孤兒”的發源地,其中所蘊含的忠義思想對藏山地區人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忠義文化。探究趙氏孤兒與藏山的淵源以及其蘊含的忠義文化,可有效地促進藏山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趙氏孤兒 盂縣藏山 忠義文化 傳播
藏山是國家級AAAA風景區,是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其重要價值在于春秋時期程嬰藏匿趙氏孤兒于此地,上演了一段感人的忠義故事。據《史記·趙世家第十三》記載:公元前597年,晉國權奸屠岸賈進讒言,誣稱趙朔之父趙盾弒君,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公孫杵臼以死救孤,程嬰更是犧牲自己的孩子保全了趙氏孤兒并將之撫養長大。程嬰等人的忠義行為賦予了藏山獨特的忠義文化內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藏山也有了“藏孤救孤,感天動地;忠臣義士,萬古流芳”的忠義山水之冠冕的稱號。
一、“趙氏孤兒”所體現的忠義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忠義文化更是傳統文化之精髓。經過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學者的宣揚,特別是儒家對忠義文化的推崇,忠義文化已被大多數人民所認同與接受。藏山人民更是自覺地將“忠義”作為其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趙氏孤兒”的故事深刻地體現了忠義文化,程嬰等人的忠義行為感動了歷代無數的人,使得忠義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倫理道德,這種倫理道德內容包羅萬象,是涉及個人、家庭、國家乃至宇宙的道德規范體式,從內在的情感觀念到外在的行為方式都表現了特定的文化精神。“舍生取義”在中國倫理精神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這種獨特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所形成的“忠義”文化。儒家創立并提倡的道德體系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而“仁義”在儒家的道德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在《論語·陽貨》中云:“君子義以為上。”可見孔子對“義”的推崇。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義思想,在《孟子·公孫丑上》中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其認為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便是仁義道德的萌芽,能將之發揚光大的人,便是具有仁義道德的人。儒家對“義”非常推崇,主張非義不取;在義面前,一切功名利祿都顯得微不足道。即使是面對死亡的考驗時,亦當毫不猶豫地舍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是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向世人發出的君子應當“舍生取義”的最強呼聲。而趙氏孤兒強調了儒家“舍生取義”的思想,使這種中國式的倫理主導精神得以具體呈現。通過公孫杵臼與程嬰爭先赴死救孤的行為詮釋了“舍生取義”的內涵,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這種忠義的價值取向作為中華民族優良的倫理精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崇高道德品質。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需要這樣的忠義文化來支撐其發展。
(二)忠義在趙氏孤兒中的體現
程嬰與公孫杵臼為報趙家知遇之恩而不畏死亡,將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與兇狠殘暴的敵人作斗爭。面對奸臣當道的形勢,他們沒有退縮,甚至沒有絲毫的猶豫,只為恪守忠義的道德要求。程嬰與公孫杵臼為了保全趙氏孤兒,不懼死亡,爭先赴死。《史記·趙世家第十三》記載:“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程嬰假裝出賣公孫杵臼,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保全了趙氏孤兒。他背負了賣友求榮、不忠不義的罵名,還獨自忍受著失去孩子的痛苦。為了國家,為了報答趙朔的知遇之恩,也為了對公孫杵臼的承諾,他強忍著所有的痛苦。在這里“忠”與“義”是一體的。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后。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程嬰以自殺的方式來報答趙朔與公孫杵臼,故人已逝,不愿獨享富貴,在這里忠義得到最大化的彰顯。“趙氏孤兒”的忠義文化凸顯了對忠臣的褒揚和對奸臣的鞭撻,弘揚了忠義的儒家道德。程嬰與公孫杵臼成為忠義的楷模,成為后世景仰的忠臣義士。在藏山,“趙氏孤兒”亦成為“忠義”的代名詞。
二、“趙氏孤兒”對藏山的影響
(一)“趙氏孤兒”對藏山民俗的影響
“趙氏孤兒”對藏山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民俗上。為紀念“趙氏孤兒”故事中的義士,每年農歷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七日,盂縣藏山都會迎來一個特殊的民俗節日——藏山廟會。這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廟會,主要是為了紀念“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及公孫杵臼等義士。趙武在被程嬰撫養長大后為家族平冤昭雪,成為晉國的執政大夫,傳說其死后成為靈感大王,護佑黎民百姓。百姓對其感恩戴德,自發組織在山上建廟,并在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日進山祭拜,經過各個朝代的延續發展,形成了長達五日的廟會。藏山廟會本是老百姓們祭拜程嬰、公孫杵臼等義士的活動,感念他們的忠義行為保全了趙氏孤兒,給藏山注入了忠義的文化內涵。后藏山廟會擴展為人民選購自己喜歡的物品、交友娛樂、朝山拜神的本土節日,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近年來,藏山風景區加大開發力度,更加注重對忠義文化的宣傳,于是這個節日便又有了新的內容,它成為游客了解傳統廟會、了解忠義文化與鄉土文化的一個旅游項目。
(二)趙氏孤兒對藏山人民思想與行為的影響
趙氏孤兒對藏山的影響還體現在藏山人民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趙氏孤兒”所體現的忠義文化教育了人民,使忠義思想植根于人民心中。所以,歷代的藏山人民都以忠義為其道德要求,忘恩負義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因為這不僅背離了個人的道德要求,更與忠義的藏山文化氛圍相背離。他們以程嬰和公孫杵臼等義士為道德楷模,把他們視為民族英雄,立祠侍奉。忠義已經成為藏山人民自覺的道德要求,他們的行為受之約束。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這樣震撼人心的“趙氏孤兒”所傳達的忠義文化更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人民以忠義為道德標準,譴責所有不忠不義的行為。藏山人民和睦相處,愿意幫助有困難之人,而對于幫助過他們的人,他們也竭力去回報,這便是“報恩”思想,是“趙氏孤兒”忠義文化的體現。“趙氏孤兒”這一故事深刻反映了一個主題: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忠義誠信高于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忠義文化也在不斷發展,人民繼承和發揚了“趙氏孤兒”所體現的知恩圖報、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忠義精神。這種忠義精神鼓勵和教育了人民,培養了人民崇尚正義、知恩圖報的美德。戰亂時代,趙氏孤兒的忠義文化對人民的影響顯得更加明顯和強烈。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侵略之時,作為長久以來受到忠義文化熏陶的藏山人民,在民族危難時刻,毅然決然地放下農具,拿起槍桿沖向了抗日戰爭的前線。在抗日戰爭時期,“趙氏孤兒”所傳達的忠義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的發展依然需要合乎時代的忠義精神,其對人民的影響和作用依然是廣泛而深刻的。
(三)“趙氏孤兒”對藏山風景區的影響
“趙氏孤兒”對藏山的影響也體現在藏山景區上。盂縣在進入新時期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旅游業。藏山風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便是對這一政策的貫徹。由于以“趙氏孤兒”故事為其文化內涵,藏山風景區吸引了國內外無數游客前來游玩,感受這里濃郁的忠義文化氛圍。藏山風景區非常注重體現和宣傳其忠義文化,通過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建筑和導游詳細講解“趙氏孤兒”故事向游客傳播忠義文化。置身景區之中,通過游覽仿佛親眼見證了程嬰等人的義舉,心靈在震撼的同時會不自覺地受到這股忠義文化的感染,明白“趙氏孤兒”除惡揚善、忠直正義的忠義內涵。正因為藏山獨特的人文價值,引起了人們前來旅游的興趣,越來越多的游客蜂擁而來,提升了藏山風景區的旅游活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世界民族間文化對話日趨繁榮的今天,藏山文化中所包含的忠直、正義的傳統美德,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必然會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認同,藏山景區也必將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
三、小結
“趙氏孤兒”所體現的忠義文化對盂縣藏山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藏山成為“趙氏孤兒”忠義文化的代名詞。“趙氏孤兒”在對當地民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人民忠義思想觀念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亦對藏山景區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藏山風景區的開發在促進當地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廣泛地傳播了“趙氏孤兒”忠義文化,對全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西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張燕嬰.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 萬麗華,藍旭.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 王志峰.《趙氏孤兒》故事源流及后世對其主要人物的祭祀[J].中華戲曲,2005(2).
[5] 傅春丹.《趙氏孤兒》與中國道德傳統和思想文化[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