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文
[摘 要]在我國的新課改當中,積極強調對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該種情況下,合作學習則成為學校教育中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跳繩這一項目作為初中體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通過對合作學習方式的科學運用提升跳繩教學水平。文章將就合作學習在初中跳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跳繩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75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跳繩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而在以往跳繩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卻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并因此對教學效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該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線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科學運用提升教學水平。
一、合作教學試驗探究
提升跳繩水平的實質,即是獲得一項身體技能的提升,要想實現該目標,需要學生做好重復性的練習。在合作學習方式下,要求能夠在對課堂潛在人力資源進行充分調動的情況下達成學習目標,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完成。在第一堂課上,主要內容有學生跳繩、綁跳繩,在對跳繩重要性以及學習意義進行了解的基礎上會對跳繩正確應用,并能夠進行自由發揮練習。在該階段,教師需要以目測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等級:第一等級,跳繩動作較為協調,能夠較好地實現節奏的控制。第二等級,會跳,但存在一定的墊跳情況。第三等級,僅僅能夠跳一兩個。第四等級,完全不會跳。從技術動作看來,后三個級別的學生都具有通過練習上升的空間。在第二堂課上,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好分組,具體方式方面,可以按照異質分組處理,即先將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根據摸底情況分為不同的小組,使每組第一個學生擔任組長,保證不同組水平的平衡性。之后再進行目標的制定,根據升級奪旗的方式開展,即學生能力提升的等級。每當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升級,則可以為本組獲得一面紅旗,如果小組成員都升級到第一等級,那么該小組則會獲得一個獎杯。第三堂課上,可以每節課各組隨機抽出5名學生開展跳繩練習以及隨堂檢測,并根據檢測情況貼紅旗,以此使學生能夠觀察到自己同其他同學的進步,在獲得激勵的情況下不斷進步。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做好場地的布置以及對全局的掌握,在發現問題之后及時解決。
二、反思與提升
按照上述方式對跳繩課進行安排之后,教師在課堂當中較以往不僅特別輕松,教學效果也因此獲得了提升。根據本次教學過程,可以獲得以下經驗:第一,凸顯合作學習特征。對于合作學習來說,其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的行為,分組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異質分組”可以說是關鍵,要保證不同組當中在運動能力、學生個性以及性別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搭配,且需要保證不同組之間在綜合水平方面具有均衡的特點。在分組時,要由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避免學生自由分組。因為對于學生的自由分組來說,很可能會水平相當的學生同組,并不利于較差學生能力的發展。第二,積極互助分工。合作學習開展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具有共同任務的情況下能夠有分工、有責任地學習。在實際練習當中,需要強調學生人人參與,在做好小組成員行為規則建立的基礎上進行個人義務以及責任感的強調,并做好對其他成員的支持以及鼓勵。在跳繩練習中,第三以及第四等級的學生主要實現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而第一以及第二等級的學生則強調體能的訓練。在練習當中,在相互間增進了解、加強接觸的情況下獲得凝聚力的提升,并形成合作的關系。第三,制定合作學習計劃。對于合作學習來說,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合作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則是互動的重要組織者以及保證者。對此,就需要教師能夠做好學習任務以及目標的設計,在做好合作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合作技能的培養。從跳繩技術的層面來看,從不會跳到能夠跳、從不會控制節奏到實現節奏的控制,都是形成跳繩技術動作的關鍵途徑。通過對技術動作的分段,能夠使不同學生在尋找到自身技術位置的情況下獲得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是非常易于達成的,而通過對小紅旗的應用,則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練習熱情的激勵,可以看到每次一下課,學生就擠在登記表前數本組所得的紅旗面數,因為每一次進步都能為集體爭得榮譽,奪旗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同時,教師也需要做好過程性評價,以此在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的情況下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之,合作教學目前是一種被積極倡導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跳繩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做好重點把控,以合作教學的科學應用不斷提升我們的體育教學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葉萬青.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探析[J].新課程(教研),2011(5).
[2]萬叢靈.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
[3]邱松林.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9).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