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杰



說起永川,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豆豉,它就是永川的一張名片,有著國際性的影響力。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全國14種豆豉產品中,溶栓酶活性含量最高,對心腦血管的保健價值完全可與納豆相媲美。
餐中寶,席上珍
“永川有佳豉,香飄四百春,百姓餐中寶,豪宴席上珍?!敝貞c永川,雨量豐沛,植被茂盛,素有“海棠香國、三江糧倉”的美譽。在永川眾多風物中,以豆豉最為出名,因此永川也被稱為“豆豉之鄉(xiāng)”。永川豆豉起源于家庭作坊,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因重慶、四川氣候潮濕適宜毛霉生長,所以永川特產毛霉型豆豉。適宜的氣候造就了香氣濃郁、滋味鮮美的永川豆豉,不但營養(yǎng)價值高,還有開胃助食、解表祛汗的藥用功效。2008年,永川豆豉釀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地人家里,總有人在或曾在豆豉廠工作。在家里閑著,難免技癢,每年都會自己動手做一點豆豉,供家里食用。永川豆豉的制作很講究溫度,每年冬至到春分之間,溫度適宜,是制作豆豉的最佳時節(jié)。永川本地的小黃豆,蛋白質含量高,是制作豆豉的優(yōu)質原料。在市場上買來精心挑選的小黃豆,用竹篩篩選出顆粒均勻飽滿的黃豆,去除雜質后,放到盆中淘洗干凈,再用清水浸泡一夜,等到黃豆吸飽水分發(fā)脹,沒有皺皮,略微帶有硬心時,就可以裝進竹籮中瀝干水分了。
瀝干后,把黃豆放到鍋中煮7~8小時,煮熟后還要燜捂2小時,再倒出散熱。之后把煮熟的黃豆均勻地平鋪在簸箕中,送入曲室,等待黃豆自然發(fā)酵、結餅。
發(fā)酵是豆豉制作中最關鍵的一步,每天都需要人細心地一個簸箕一個簸箕地檢查,不時用手指感觸黃豆的溫度。雖然制作步驟簡單,但過程很是繁瑣。如果發(fā)現黃豆與人的體溫(37℃左右)一樣,就要翻曲降溫。翻曲時,豆豉的堆放厚度也有講究,遵循“冷即須微厚,熱則須微薄,尤須以意斟量之”的原則。要不斷地把黃豆翻堆、聚攏,再逐步降低堆高,然后鋪平,再用竹片或木板在黃豆上劃出幾道壟,每日數次。發(fā)酵時間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有時氣溫變化,時間長短隨之增減。等毛霉生長出來后,還要上下翻動黃豆一次,讓它發(fā)酵均勻。
簸箕發(fā)酵成熟后,就開始拌合。加入食鹽、本地精釀高粱白酒和本地糯米醪糟等混合拌勻,這些材料的加入能抑制霉菌活力,延緩發(fā)酵過程。之后把黃色的發(fā)酵胚轉入陶瓷壇內,密封保存,進行8~10個月的后發(fā)酵。漫長的后發(fā)酵期讓毛霉充分生長,菌絲穿透黃豆,入口即化?!肮饬劣秃?、滋潤爽口、清香回甜、味美化渣”,這16字令說的就是永川豆豉的色美、味美。
豉香永流傳
2001年,本是學漢語言的游永剛被調職到了永川豆豉廠,專門管理豆豉生產制作技術的全過程。秉承著傳統(tǒng)與現代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觀念,開始了對傳統(tǒng)瑰寶的探索之旅。隨著人們飲食觀念的改變,含鹽量高的豆豉,一般被作為調味品使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減弱,銷量也不及從前。為了改進豆豉含鹽量高,不符合現代健康飲食習慣的缺點,游永剛采取廠校結合模式,與西南農業(yè)大學食品院的李洪軍、闞建全教授一起開展了“復合曲菌低鹽速酵豆豉工藝”的研發(fā)。豆豉含鹽量從原來的12%~15%降到8%,曲霉的加入也使毛霉豆豉長達一年的生產周期縮短為15~18天,大大節(jié)約了企業(yè)生產成本。
“以前也有日本人專程來學習豆豉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但日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并不適宜豆豉發(fā)酵,所以豆豉沒有在日本傳播開來。而日本納豆生產制作工藝一直以來都有改進,甚至現在制作工藝上還有超越中國豆豉的地方。納豆的醫(yī)學價值也得到了深度開發(fā),現在還有納豆膠囊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保健,而中國的豆豉還停留在食用水平。”游永剛說到這里,略帶惋惜。
其實中國的豆豉既是一種傳統(tǒng)的發(fā)酵大豆食品,也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就記載,豆豉有開胃增食、消食化滯、發(fā)汗解表、除煩平喘、祛風散寒、治水土不服、解山嵐瘴氣等療效。中成藥“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等均含有豆豉。密封發(fā)酵后,黃豆中的黃豆醅產生化學褐變反應,大豆蛋白也分解生成了氨基酸等10多種營養(yǎng)風味物質,富含溶栓酶等多種功能因子?;钚匀芩笇τ谛哪X血管疾病有著良好的治療和保健作用,只不過國內鮮有對豆豉的現代醫(yī)學研究,以至于豆豉還停留在食用水平上。
盡管因為低鹽無法保證豆豉的保質期,“復合曲菌低鹽速酵豆豉工藝”最終沒有在實際生產中使用。之后因為職位調離,游永剛也離開了辛苦耕耘的永川豆豉廠?!霸鴰缀螘r,永川豆豉以特殊的風味和獨特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遠銷海內外,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極高的贊譽,可以說是永川的國際名片?!毖劭粗刽鶑S一天天縮小規(guī)模、減產,原本的工人也都一批批退休。割舍不下對豆豉的情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游永剛,現在依然做著豆豉文化的推廣與建設,培養(yǎng)的徒弟們也都成為永川豆豉制作的非遺傳承人,在永川的大小豆豉企業(yè)中推廣傳統(tǒng)豆豉制作技藝。閑時,他還主持編寫了《豉鄉(xiāng)永川》,想要讓更多人了解永川豆豉,將傳統(tǒng)豆豉制作技藝傳承下去,也希望有人能夠把傳統(tǒng)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對豆豉進行深度開發(fā)。
時間是個奇妙的東西,日月更替中,悄無聲息地就讓萬物日臻完美。因為對時間的堅持,才造就了品質優(yōu)異的永川豆豉。而制作豆豉的人,在漫長歲月中打磨技藝和心性,將流傳百年的制作工藝一代代傳承至今。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初心不改,日夜守候,只為制作出一缸飄香的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