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摘 要】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特定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事關社會的穩定和諧與祖國未來的建設。論文分析了漢中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農村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1 引言
全國婦聯2015年5月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6000萬,且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孤僻、厭惡、焦慮、憂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將可能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阻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為此,本文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參考。
2 調查設計與樣本特征描述
2.1 調查設計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88份,實際回收88份,有效問卷88 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 樣本特征描述
本次調查抽取了88名農村兒童作為樣本,特征如下:1.其中非留守兒童38名,留守兒童50名;2.性別特征:女生41名(占總人數47%),男生47名(占總人數53%)。3.年齡特征:6歲到18 歲。樣本總體被分為4個年齡層次,分別為6-7歲11人(占12.5%),8-10歲25 人(占28.4%),11-14 歲42 人(47.7%),15-18歲10人(占11.4%)。
3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從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的頻率、是否愿意與他們的監護人溝通、是否受到欺負等方面調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3.1 與父母聯系較少,情感聯系單薄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聯系較少。調查中只有6%農村留守兒童每天與父母聯系,46%一周以內與父母聯系一次,24%一周到一個月與父母聯系一次,更有24%超過一個月才與父母聯系一次。相比于非留守兒童,顯然他們與父母的親密度更低。
3.2 與監護人溝通較少,情感無處宣泄
從調查數據來看,愿意與監護人溝通的留守兒童占60%,愿意溝通但不會把自己全部的事情告訴他們的占34%,不愿意與他們溝通的占6%。相較于非留守兒童,他們的情感無人傾訴,不利于心理健康。
3.3 心理需求滿足度較低,心理不健康傾向較多
在調查中,有8%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時常被別人欺負,12%認為有時被欺負,28%認為偶爾被欺負,52%認為沒有被欺負。而在被欺負的兒童中,有29.2%認為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受到他人的欺負,8.3%認為是因為自己膽小怕事,50%認為是因為別人挑釁,12.5%認為是其他原因。留守兒童希望得到父母的保護與關愛,但由于其心理需求無法實現,留守兒童將會對父母更加失望。而非留守兒童相對受欺負的人較少。
4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4.1 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交流相對缺乏
本次問卷調查的調查對象主要是處于6-18 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這個階段,正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親子關系將幫助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增強孩子對社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更多的孩子缺乏與父母適當的溝通與交流,使其性格更加孤僻。
4.2 留守兒童實際監護人對孩子心理關注度不夠
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發揮著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發展和穩定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教育化程度較低,實際監護人缺乏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度,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則更是缺少了父母的關心。
4.3 心理教育缺乏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學校有責任和義務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而在心理教育這一方面農村教育略顯匱乏,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認識不夠,也缺乏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造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愈演愈烈。
4.4 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錯誤引導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心與管教,缺乏及時的正確引導,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引誘,沾染不良習性,從而帶來價值觀念偏差,最終誤入歧途,產生惡性循環。
5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各級政府和全社會都應給予高度的關注。要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之間的相互協調合作。
5.1 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情感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醫生。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子女成長的關鍵因素。面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打工在外的父母更需要與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保持較為暢通的聯系與溝通,多關注其生活細節、情感變化,完善整個家庭教育環境。
5.2 學校應加強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開設相關的課程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心理教育的必要環節。其次,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這有利于強化其對學生的了解,加強對家長的指導,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
5.3 社會應更多關心與引導留守兒童
農民外出打工是目前無法改變的現狀,所帶來的留守兒童問題也是無法避免的問題。作為社會人,應當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有效地彌補其家庭教育的不足,為留守兒童創造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5.4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管理
政府應加大財政支出,發揮媒體作用,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農村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讓農村人民了解心理健康疾病的嚴重性,從而使他們開始重視其子女的心理教育問題,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周小燕,常劍波,龐寶華,李小記,魏曉麗. 陜北地區漢中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調查[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0):1553-1557.
[2]喬洪輝. 漢中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與對策[J]. 漢中地區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3):190-191.
[3]沙寧. 網絡技術下漢中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親子關系提升小組實踐報告[D].長春工業大學,2016.
[4]許惺. 漢中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