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璐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阜新 123000)
內外兼修,提升師范專業鋼琴教學實效性
孫璐璐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阜新 123000)
鋼琴教學是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就業也具有推動和促進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師范專業鋼琴學習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生缺乏必備基礎、教師教法因循守舊等方面。本文在研究中就從“內”到“外”,探討了如何改善師范專業學生的鋼琴基礎,提高其音樂實際演奏能力。
鋼琴教學;師范專業;教學方法;鋼琴基礎
對師范專業學生的鋼琴教學不僅需要培養扎實的基本功,同時還應該借助靈活多元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對鋼琴作品、演奏的感悟與體驗,在實現學生差異化發展的同時,夯實學生的演奏技巧、教學技巧。本文在研究中就從鋼琴學習的“內外兼修”入手,探討了如何開展針對師范專業學生的高效鋼琴教學。
(一)規范基礎動作
鋼琴彈奏的動作影響了彈奏的效果,因此動作也成為基本功練習中的關鍵,只有具備穩固的基礎動作,才能為技巧的學習、彈奏的升華提供幫助。很多教師在執教中習慣先從技巧入手,忽視了基礎動作教學,從而催生了手指較為松懈、動作用力不均勻等多種情況。因此,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基礎動作的專項訓練課程,讓學生在聽、練之中得到鋼琴彈奏動作的鞏固,形成一種身體上的習慣。
通過日常的教學與學生實際演練,我發現:由于缺乏彈奏的強化練習,容易出現學生一坐到鋼琴邊,身體就十分僵硬,甚至不會彈奏等情況。為了提高學生雙手動作的靈活度,我特意安排布置了“手腕抬起”的動作訓練課程,讓學生在放松整個手部的情況下練習“抬起—下垂—彈奏”等一系列動作,并要求學生保證動作的平穩性,反復進行手腕的放低、抬高等多項訓練,這樣會增強學生對手腕力度、運動幅度的把握。但是在教學中,我也認識到不能通過單純的訓練開展,也應該結合最為基礎的案例,因此我選擇插入《歡樂的牧童》《北風吹》《土耳其進行曲》等一些簡單歡樂的曲子,在培養學生樂感的同時,加強實際性的訓練,讓其積極配合各個動作的完成,保證完成的標準性、靈活性,克服心理上的緊張壓力。學生通過系統化、專項化的訓練認識到,其實鋼琴的彈奏并不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而是應該掌握好基礎動作,學會從肩部到指尖的正確發力。
(二)練習基本技法
由于課程時間與課下練習的限制,很多教師對技巧的講解多是淺顯的,且給予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雖然師范專業對學生鋼琴技巧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但是良好的技巧能夠讓學生通過演奏,感受到曲目中的智慧與情感,從而提升自己在伴奏上的靈動性,開展豐富生動的音樂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傳授多種不同的鋼琴演奏技法,實現動作、技巧、樂曲的統一,準確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情緒,為后續教學做好積極全面的準備工作。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彈奏動作后,我就重點對學生的彈奏技巧進行了訓練。以“連奏和斷奏”的教學為例,我先通過演示,讓學生對比出兩種彈奏技巧存在的差異:連奏需要運用手指接觸琴鍵的滑行動作,在最后彈的手指還沒有完全離開琴鍵時,就接觸下一個琴鍵,即要掌握“手指不能閑著”的技巧;而斷奏則是連奏中手指不夠用時的重要補充,要求手指能夠“快速地跑動”,這對于演奏技巧的要求更高,需要保證指尖彈奏的敏感,這樣才能彈出圓潤清晰的音樂。在進行技巧比對的同時,我又演示了多種演奏技巧,讓學生進行主動性的辨別與分析,加深對各種技巧運用的印象。這時,我又開展了基礎性練習訓練,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具體的樂曲開展技巧訓練,通過實踐掌握“快撥、慢抹、輕碰”等各類彈奏的技法。
(三)深化琴法意識
鋼琴教學不僅需要強化性、專項性的訓練,同時還應該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賞析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琴法的意識,尤其是對于初入校、起點低的學生,教師應該在講解音樂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的、創造的、運用的思維,及時矯正學生在鋼琴學習上的放松惰性態度,通過持之以恒的激勵指導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熟悉到熟悉,這樣學生才能夠彈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另外,琴法意識的形成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這要求教師通過音樂魅力的渲染,不斷夯實學生對鋼琴這一樂器的深入認識,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
我在培養學生琴法意識時,不僅注重教師的“教”,還注重學生的“學”。例如在《扎紅頭繩》的演奏中,我先進行了示范,帶領學生開展唱譜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唱準旋律。由于選擇的樂曲比較簡單,因此學生很快就能達到教學的要求。但是為了避免學生形成琴法練習的畏懼心理,讓學生對演奏技能的掌握產生濃厚的興趣,我也注重學生在發現與探索上的自主權:我并沒有刻意提醒學生該樂曲有哪些變化音,而是選擇讓學生在唱譜、識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掌握的彈奏方法找到樂曲在旋律上的差異,通過操作、思考與辨析,自覺形成一種琴法意識,將鋼琴的理論巧妙聯系實際,發揮教學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指導聆聽,強化體驗
通過聆聽,學生能夠感受到鋼琴藝術中的魅力與美感,對培養其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其音樂技藝、音樂鑒賞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師范學生不具備扎實豐富的音樂基礎,且音樂修養、彈奏技巧、理論知識的教學時間有所不足,因此教師必須要靈活運用“聆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認知主體作用。這里的“聆聽”不僅包括學生生理上的聽,還包括學生內心的聽,這樣才能發掘出詮釋樂曲的深層含義,提升自身音樂的綜合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與體驗。
我在實際教學中就極為注重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多次聆聽,例如在《四小天鵝舞曲》的賞析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跟拍,體驗拍手過程中速度的變化,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一舞曲在節奏上的快慢。這時我再次播放舞曲,讓學生通過安靜的聆聽,感受這首音樂在情緒上發生的變化,先用“聽”來打開學生的心門。隨后,我又布置了多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四小天鵝舞曲》采用了哪種曲式結構?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描繪出舞蹈的場面,同時也讓學生現場用手畫出旋律的線條,感受音符高低的變化,并且對不同樂段的旋律進行比較。通過多次聆聽,學生對《四小天鵝舞曲》的整體把握程度不斷提高,對節奏、旋律、樂段的實際體驗程度日益加深,在后期彈奏練習中能夠更加準確地表現出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變化。
(二)嚴格回課,幫教結合
師范專業開展的鋼琴教學一般為集體課教學,通常分為新授課、回課教學兩個組成部分,其中回課教學多采用了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時間的有限性,部分教師對于回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對學生的彈奏要求也不斷放低,造成了回課的效果無法從根本上得到保證。對此,教師應該一改師范專業鋼琴教學敷衍的態度,實現回課的嚴格化,真實、全面地把握學生練琴的狀況,并且對彈奏上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對此,我根據班級不同的情況特別設立了幫教小組,每個組設立組長幫教兩到三位的學生檢查鋼琴的練習情況,充分利用了課余的時間。我則通過組長遞交上來的報告,了解了學生在鋼琴彈奏上的完整性、節奏把握上的準確性、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與把握程度、音樂的表現力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隨后,我再根據組長反饋的成果,挑選一部分學生進行嚴格的抽查,這樣可以減少幫教過程中的水分,并且發揮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果。另外,我還采取了“一人回課,全體旁聽”的方式,發揮學生在旁聽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彈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出改正。
(三)分層考試,尊重差異
鋼琴教學中的分層指的是根據學生現有的鋼琴基礎,在不同的時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選擇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并且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考核,這種層次分明的教學能夠提高師范專業鋼琴教學的內在質量,使得教學能夠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目前高校對師范專業學生鋼琴教學的考核多采取單一的彈奏技能打分方式,并沒有面向學生今后的教學需求做出改進,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供造成了負面影響。
對此,我首先對鋼琴考核的內容進行了完善,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自彈自唱,展示其音樂伴奏能力;也可以采取單一的彈奏方式,展示其技能掌握水平。另外,我將學生的考核層次分為了“初、中、高”三個層次,在此基礎上細化為不同的項目標準,根據基本技術技能、流暢與完整度、樂譜處理的準確性、藝術表現力、彈奏的難度等進行打分。這種層次分明的打分標準盡可能地凸顯出了學生在鋼琴學習上的差異性,也有利于我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后期開展針對性、拔高性的鋼琴教學。
總而言之,鋼琴教學在培養師范學生教學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目前師范專業在鋼琴教學中存在著多種缺陷,教師必須積極引入創新式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結合學生的基礎水平,對其動作、技巧、意識進行逐一強化,通過生動靈活、聽動結合、分層考試等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鋼琴演奏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
[1]馮青林.高職院校師范生鋼琴教學探析[J].戲劇之家,2015(18):167.
[2]柯文平.論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學習的幾個重要因素[J].音樂天地,2015(10):51-54.
[3]徐倩.新形勢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模式分析[J].藝術科技,2016(5):418.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