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測繪大隊 朱苗苗 李 玲
對目前土地勘測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探討
□浙江省測繪大隊 朱苗苗 李 玲
隨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建設需求,各地交通等建設工程項目為了滿足和符合報批及政策處理,需要進行土地勘測工作。但目前交通項目設計跨越區間范圍廣,涉及多縣、市的土地地類等復雜情況,特別是項目征地中采用的“二調”資料數據時間長,且各地的數據要求有差異等原因,造成數據與實地情況不符等諸多問題,對土地勘測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以某鐵路項目為例,對如何應對諸多新問題進行探討,供同行參考。
工程項目開展土地勘測工作,主要的權屬核(調)查依據為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提供的第二次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簡稱“二調”)數據,若數據與實地基本一致,勘測工作就十分容易,只要將各地類面積采用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結合全站儀等測量儀器測定坐標,計算面積,確認后即可。但由于“二調”數據時間已達10年左右,很多未及時更新,且當時采用的方法標準各地有所差異,造成在多項土地勘測中遇到諸多問題,下面主要以三種情況為例。
1.“二調”數據與實地不一致
一是“二調”數據為“水田”,實地為“旱田”,或苗圃、果園等。
二是“二調”數據為“旱地”,實地為荒草地或灌木叢等。
以上兩種情況中的部分數據與實地相符,部分不相符等。
2.“二調”數據更新不及時或部門之間對接的問題
一是“二調”數據最近幾年已發生了變動,而未及時更新,或違建等。
二是“二調”數據已批準更新,而實際數據未及時更改,造成多次賠償。如某鐵路項目征地時,有塊省道(已批待建),由于更新不及時,當地土管部門提供給勘測單位仍為原數據,作業人員未深入調查,鐵路項目指揮部按規定要求已賠償當地,后在施測定界時,公路方提出該地塊已被公路征用,鐵路高架橋穿越公路需再辦賠償手續,而當地的賠償款(二次)再也不會退回了。
三是征地中的“飛地”與村道對接問題。項目勘測中遇到A縣的山地范圍被B縣村民用于種植的農田或旱地,B縣的山地范圍被A地村民用于種植果樹、經濟林、墳地等,在二調數據中該地塊大都各縣劃為自屬,平時沒有問題,在項目征地中都來爭取賠償款;另還有項目通過甲村道范圍時,乙村提出賠償,原因是該路是乙村建造,且該地已置換,但又無文字依據等,甲、乙兩村都不相讓。
3.水系歸屬國有與集體及附屬物問題
水系的劃分歸屬原本比較清晰,但由于近幾年水利部門相續試行出臺了有關水域(水庫)以面積大小,河道以通航能力等為原則劃分國有與集體歸屬的政策,從而導致實際和地方上存在較多對接與統一問題。如原有一些水庫均由當時政府組織村民建造,一些河道也存在類似情況,雖然在近幾年后續管理維護上很多由水利部門劃撥經費和接管負責,但在建設項目涉及征用部分水域賠償時,當地政府特別是村鎮級經辦人員仍堅決要求權屬為集體。另在河堤、海堤外側的附屬物、青苗賠償問題由于原有堤壩范圍,沒有正確的距離概念(新建道路、堤壩等有明確距離規定和界樁等),在征用時容易造成當地村級或村民代表不配合等問題。
在工程項目開展土地勘測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上述幾類情況屬比較普遍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應以占優補優、占農田補農田為原則,依靠當地政府、國土資源管理等部門支持和配合。多跑、多問、多看,認真仔細分析“二調”和各類數據。在上述幾類問題的處置上需掌握。
1.處置“二調”數據與實地不一致的方法
在接受“二調”數據后首先應在內業對各類圖件進行核對,若不一致則對地類符號圈分并作備注,有重點針對性地到實地確認,核實并將問題記錄下來后及時反饋到項目指揮部、當地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待權屬、地類重新確定后,再進行施測,計算面積、匯總該范圍變動地類、面積情況,編制變更情況調查報告等。
2.更新“二調”數據處置方法
在項目中由于“二調”數據更新不及時的情況較為普遍,因此在接收數據時一定要在收集數據時了解清楚數據屬的具體時間,其后是否有變更報批更換資料等情況,同時必須和項目施測的地形(籍)圖進行校對,若與圖件不一致則需圈分后外業巡視并詢問當地村民等。對變動的數據需重新進行權屬調查和地籍(房籍)測繪,某些地物建筑物進行拍照取證,計算出變更后的地類面積,匯總后督促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對數據庫進行更新。
3.對水系歸屬問題的處置
首先對項目范圍內涉及的水系(主要是山塘、水庫、河流、海域等)在地籍圖上進行判讀標注,中、大型是明確為國有的。重點為水庫和鎮、村的河道,需要和當地水利部門進行核對,隨后對水利部門劃為國有的水域與當地鎮、村進行確認,且需要經辦人或法人簽字蓋章。對存在有糾紛的水域需提請上一級政府相關部門協調解決。這些工作必須反復核實,確認清楚,否則計算的面積再準確也是無效。
在土地勘測工作中,隨著測繪方法、手段不斷更新提高,如果原有基礎數據更新滯后,就會影響工程項目土地勘測正常開展。本文由于篇幅等因素對土地勘測工作中尚有一些問題未涉及展開和深入,只將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作些探討。這些問題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和解決辦法主要對基礎數據進行及時更新,補充相關新政策、法規,從而破解土地勘測工作中的“瓶頸”。
目前已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在啟動和開展地籍數據更新,期望下一步土地勘測工作中采用的基礎數據更新、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