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天生
(212013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 鎮江)
大眾創業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現狀與對策研究
伍天生
(212013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 鎮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宏觀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熱度逐漸升溫。本文從政府、學校和大學生本身情況深入分析,同時針對這種情況本研究認為應從政府、學校和大學生三個層面加強微創業教育和引導并樹立大學生微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微創業能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微創業;微創業能力與意識;創業夢想
在當今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進一步加大,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電子商務和物流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為個人創業提供了便捷渠道,也降低了個人創業的門檻。因此,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必須大力推動大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不僅是催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的重要道路,對于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國外對大學生創業的研究起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已有對創業者個性方面的研究。到了90年代,對創業的研究也從微觀領域發展至宏觀領域,這集中反映在對創業過程的影響因素研究。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當前世紀于探索階段,無論創業教育本身還是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存在很多問題。對創業研究本身進行研究的黃林楠(2010)認為當前大學生缺乏系統的﹑操作性強的創業教育,而且高校對創業教育的宣傳工作存在不足。郭萬牛等也認為當前關于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專業化程度不高;創業教育的實踐途徑不夠多元化;大學生普遍對創業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木志榮(2006)﹑景圣琪(2008)等學者著重探究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我國教育缺乏對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和技能的培養,大學生創業教育并沒有得到普及。施永川(2010)﹑鄧水平(2013)則認為傳統教育存在與實際脫離,考核評價以知識為導向,忽視能力培養的弊端阻礙了創業教育的實施,創業教育難以融入當前教育體系。
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體系構建方面,木志榮(2006)則借鑒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和項目,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建立包括創業課程﹑創業研究﹑創業論壇﹑創業競賽和創業者聯盟五個部分的創業教育體系。關于創業政策的歷史演變,夏人清﹑羅志敏﹑嚴軍(2011)分三個階段梳理了1999-2011年創業政策的演變過程,并從總體上闡述了創業政策的問題與評價,提出在政府主導下,以創業教育為基礎,以創業商務支持為重心,不斷提高大學生創業政策的針對性。彭正霞﹑陸根書﹑康卉(2012)等學者普遍認為個體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具有明顯影響。大學生具有較強烈的創業意向,其創業態度﹑感知的主觀規范﹑創業自我效能﹑創業能力和創業經歷等個體因素對其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并且,個體因素相較于社會環境因素,對學生創業意向的解釋力更大。齊昕﹑劉家樹(2011)等國內學者也進行了相似的研究,他們通過實證研究同樣得出,創業態度對創業意愿的直接影響較大,而背景因素﹑感知行為控制力對創業意愿直接影響較小。另一部分學者得出了與以上研究結果不同的結論,例如,李俊(2008)認為當代大學生創業準備不足,由此導致創業意識薄弱。大學生從總體上來看,依舊缺乏必備的創業能力。此外,嚴建雯﹑葉賢(2009)得出,大學生具有中等創業意向水平,其創業意向與兩個維度:創業行為傾向與創業可能性,在性別﹑年級﹑專業﹑學歷和父母職業上存在顯著差異,即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本文綜合國內外研究內容,認為大學生微創業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教育指導,政策扶持,自我鍛煉,才能真正實現創業目標。
在當今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進一步加大,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電子商務和物流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為個人創業提供了便捷渠道,也降低了個人創業的門檻。因此,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必須大力推動大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不僅是催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的重要道路,對于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國務院不斷出臺新的扶持大學生創業政策,從而很好的解決了大學生起步階段的融資問題;各大高校也積極建立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基地﹑創業園等項目,為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微創業提供一個可靠﹑便捷的平臺;大學生本身近些年也萌芽了不少創業的意愿,部分畢業生或者在校生對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持消極態度,因而紛紛選擇創業門檻低﹑便捷有效的微創業。
大學生微創業是符合時代潮流趨勢,而且可以彌補目前大學生在創業初期資金方面的不足。如果能對大學生微創業進行科學的指導和政策的支持,必將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更加平穩運行。
要加強大學生微創業,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其一,首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的內涵和定位是什么;其次,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大學生無法依據成熟完善的微創業的理論指導自己進行微創業,只能根據他人的經驗,這會使得其創業過程走很多彎路,這是其現實困境。
其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與傳統創業相比存在哪些優勢;大學生微創業在宏觀方面給我們的啟示。
其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如何將尚不成熟的微創業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具體途徑。
隨著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在巨大就業壓力面前,微創業模式以其低門檻﹑客戶群龐大﹑傳播廣泛等特點,符合大學生創業需求。微創業必將成為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和積極參與的創業點,因此,微創業必將受到政府﹑高校﹑大學生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微商盛行的時代,大學生參與微創業正當其時,基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符合時代的潮流,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
伍天生(1994.10~),男,江蘇常州人,本科,江蘇大學京江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本文系2017年江蘇大學第16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一般項目“大眾創業背景下大學生微創業現狀與對策分析”(項目編號:Y16C17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