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東
“四個強省”的歷史縮影與生動實踐
——簡評陸立軍等著《義烏試點》
□張漢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的提出,既是對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驅動模式的科學總結,也必將為浙江未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勁而不竭的動力。“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以下簡稱“義烏試點”)是“四個強省”的生動縮影和實踐注腳。陸立軍教授和他的助手楊志文副研究員、鄭小碧副教授合著完成的《義烏試點》全面闡述了國務院批準的的主要內容、理論依據、發展前景等,完成了對“義烏發展經驗”研究的最新理論概括與創新。
在深化改革方面,全書從開始于1995年的義烏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切入,對義烏先后經歷浙江省四輪“強縣擴權”改革和第五輪“擴權強縣”改革、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以及正在義烏開展的多項國家級改革事項進行了深入的歷史分析和理論剖析。
在創新發展方面,國際貿易方式創新激活多領域創新,義烏的產業升級動力不斷增強。該書認為,從國際貿易方式來看,由于針對從專業市場這一流通環節而非上游生產環節采購商品出口的外貿方式,我國尚缺乏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外貿監管政策、辦法及配套服務舉措,而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正是滿足了這一需求,“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形成和實施是義烏改革開放以來最鮮明的貿易創新過程。與此同時,貿易方式創新的優勢和能量正在逐步向更為深層次的產業創新擴散。近年來,義烏科創新區、中科院廣州電子所義烏3D打印工程應用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平臺發揮集聚效應,十大傳統產業轉型和日用時尚消費品、信息網絡經濟、先進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健康四大戰略產業培育,義烏的產業集聚輻射力、產學研融合力以及創新要素活躍力不斷提升和釋放,產業升級態勢日益明顯。
在對外開放方面,“一帶一路”尖兵推動多層次開放通道建設,義烏開放經濟新優勢更趨明顯。該書系統分析了義烏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基礎、條件與優勢,認為義烏應勇敢承擔起“一帶一路”建設試驗區的重任,依托“義烏商圈”所構建的聯通全球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網絡,將義烏打造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實現貿易、投資、金融、人員等往來便利化、自由化的開放大平臺。自2014年11月“義新歐”班列開通以來,依托獨特的開放優勢,目前形成9條線路、覆蓋歐洲10個國家的15個城市的格局,成為國內開通中歐班列運行線路最多的城市。與此同時,義烏穩步推進包括國際郵件互換局與交換站、保稅物流中心(B型)、航空口岸、鐵路口岸、網上絲綢之路、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多層次開放通道建設,義烏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日趨鮮明。
在人才建設方面,義烏精神吸引各國人才尤其是商貿人才匯聚于此,義烏的人才集聚能力顯著提升。縱觀《義烏試點》全書,包括義烏本土商人、境內外經營戶和采購商等市場主體一直都是推動義烏市場發展、社會轉型、城市升級的核心力量,各式各樣的商業型、產業型、服務型人才是推動“義烏試點”有效實施的關鍵要素。截至目前,1.3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常駐義烏,每年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萬人次境外客商匯聚義烏,另有2000多家外商投資合伙企業、2400多家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成為義烏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注腳。誠信包容的義烏精神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這里,推動義烏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與此同時,近年來,義烏市先后出臺《關于實施“義烏英才”計劃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筑義烏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等人才政策,大力吸引集聚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為義烏市場、產業、城市轉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才集聚環境。
《義烏試點》一書從理論、實踐和政策等多個角度系統闡述了義烏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改革、創新、開放與人才集聚規律,初步回答了義烏如何從一個農業小縣發展為國家級改革試點的變遷過程。全書不僅為進一步推動“義烏試點”的深入實施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更讓我們看到了“四個強省”在縣域層面的縮影和實踐,這對浙江其他地區助推“四個強省”建設、實現“五位一體”發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為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