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萍
打破玻璃門加快民間資本準入
□黃一萍
青田縣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子女在外經商的留守老人群體和回鄉休閑養老的華僑老人群體數量日趨龐大,他們對社會事業服務市場需求大、層次高。青田縣雖民間資本實力雄厚,但與發達地區相比,社會事業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社會事業項目投資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財政支出壓力大。青田縣作為全省改革試點進行先行先試,積極開展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的探索。
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建立僑資管理服務中心,創新公益事業發展項目委托貸款,有效拓展社會事業項目發展融資渠道,為僑商、青商反哺家鄉提供投資渠道。并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在總體方案下,研究出臺《青田縣關于加快民辦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青田縣關于加快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青田縣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1+X”的政策體系框架,從拓寬進入渠道、創新人事管理體制、完善投融資體制、完善投資回報與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等方面,著力破除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社會事業的投資、生產和供給等領域。試點以來,成功引進了甌畔頤苑養老中心、伯溫中學、康馨醫院、萊士單采血漿站等一批民辦社會事業類投資項目,吸引民間投資達8億元,社會事業領域的民間資本參與度進一步提高。此外全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東方資產與青田縣政府聯合發起規模約7億元的城市發展運營母基金,爭取在三五年內實現50-70億元的投資,將用于青田文化、旅游、養老等領域的開發建設。
以項目建設推進改革。突出項目建設和帶動。一方面把政府作為社會事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持續加大公共財政在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試點以來,公共財政在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年均增速超過7%,財政收入的近80%投入民生領域,重點投向龍頭公立事業機構示范性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性建設,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示范引領和保障基本作用。另一方面積極謀劃社會事業投資招商項目庫,依托“青商回歸”工程,通過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商會招商等形式,全力做好社會事業項目招商,全面優化服務,助推建立社會事業項目綠色通道,推廣社會事業項目審批代辦服務,全面抓好項目落地。試點以來,全縣安排社會事業投資項目80個,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伯溫中學、縣養老中心、縣體育中心等一批重大社會事業投資項目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有效供給明顯增加。
突出“僑鄉”特色元素。針對青田作為“僑鄉”獨有優勢資源和特殊需求,通過打造歐陸風情街、僑鄉風情特色鄉村、僑家樂等項目,把僑鄉文化與休閑旅游進行結合,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高端養生養老產業,開辦中高端養老機構,建設集現代養生保健館、休閑娛樂室、電子閱覽室、影視廳、茶室、棋牌室、健身房、洗衣房等多功能的居家養老綜合服務機構,探索醫養結合模式,滿足歸國華僑多層次、高端養生養老需求;通過開展“尋根”夏令營,鼓勵民間資本舉辦國際幼兒園等特色學前教育,舉辦中外合作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等優質、特色教育服務等形式,鼓勵華僑參與家鄉的社會事業發展。目前正著手起草鼓勵華僑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將進一步加大激勵力度,加快推進華僑返鄉創業。
創新試點帶動整體改革。每年從各改革的重點領選取安排一批體制機制創新試點,以分領域的創新試點帶動整體改革的推進,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積小勝為大勝。改革試點以來,開展了全國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試點、校企合作辦學試點、縣華僑中學、縣華僑幼兒園法人治理結構試點等試點,通過試驗使改革任務盡快落地,重點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改革舉措。
整合資源協同發展。立足青田社會事業領域的多層次、多元化需求,結合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等社會領域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文化、體育事業與旅游、休閑、養生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提出了“旅養結合”的千峽小鎮、“醫養結合”的甌畔頤苑養老中心等一批事業產業協同發展的項目。并以新增投資、購買服務等方式,激活長期政府主導的社會事業發展格局下積累的豐富存量資源,提升社會事業資源的配置效率。
作者單位:青田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