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新榜單新變化新發展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
從三份榜單看,市轄區進入榜單數量最多,縣級市第二,縣最少,這表明高端生產要素日益向城市集中,浙江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向的態勢比較明顯
2016年,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首次發布“2015年浙江省縣(市、區)經濟競爭力、發展潛力和創新力30強榜單”,引發熱議。9月27日,這份榜單的2016版新鮮出爐,體現出浙江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新變化。對比兩份榜單,有三方面特點。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理念,提升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引導性和時效性,秉著“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我們對評價體系進行了動態調整。更加注重創新發展,增加了特色小鎮相關指標,體現重點工作成效;更加注重新動能培育,增加“企業新三板掛牌數”,反映資本要素競爭力;更加注重結構優化,以結構性指標替代總量指標,突出投資的有效性;更加注重群眾獲得感,以“河流I-III類水水質斷面比例”“城市AQI優良率”替代“氮氧化物排放削減率”和“氨氮排放削減率”,體現人民群眾的訴求。同時,刪除了“林木蓄積量”等部分變化不顯著的指標。
沿杭州灣、象山港、三門灣、臺州灣、樂清灣、甌江口全省六大灣區的六個市55個縣(市、區)分別占據了經濟競爭力、發展潛力、創新力30強榜單的27個、20個和25個,占總數的90%、66.7%和83.3%,“領頭雁”地位極為明顯,尤其是,三張榜單前10位中,除義烏外,其余均歸屬于環杭州灣地區,其中,濱江區連任三“狀元”,余杭區收獲三個“榜眼”,西湖區、北侖區、鄞州區分別占據競爭力、發展潛力和創新力的“探花”。此外,從三份榜單看,市轄區進入榜單數量最多,縣級市第二,縣最少,這表明高端生產要素日益向城市集中,浙江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向的態勢比較明顯。
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綠色發展成為貫穿“十三五”時期浙江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隨著生態價值加速增值,旅游資源、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等資源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2016年,全省36個國家級生態縣(市、區)共有14個進入發展潛力30強榜單,比去年增加4個,其中5個是新進入榜單的。尤其是開化作為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首次躋身發展潛力30強,主要得益于多年來堅持“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產業強縣”,以“多規合一”試點為契機,制定《開化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作為產業準入依據,確保各類產業科學發展,產業項目精準選址,高效落地,真正將好山、好水、好空氣轉化為資源,把生態紅利轉化為競爭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