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工業機器人產業如何提速發展
□張超
近年來,伴隨著企業用工成本的急劇上升及全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快,“機器換人”成為企業轉變生產要素結構、快速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約7.5萬臺,同比增長了36.6%,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增長率在20%以上。據調研預測,“十三五”期間浙江工業機器人年均銷量將會有30%左右的高速增長。未來工業機器人產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市場潛力也十分巨大。而且,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加快重組,機器人向傳統制造領域的滲透不斷加速,未來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將不斷釋放。
當前,浙江工業機器人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關鍵零部件精度不夠。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減速器,約占35%,驅動及伺服電機約占25%,控制器約占1 5%,而機器人本體在總成本中占比只有20%左右。機器人制造所需的關鍵零部件電動機、伺服電機、減速器,均為日本制造。目前除本體以外,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一般主要依賴進口。二是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組織薄弱。工業機器人市場秩序混亂,企業實力良莠不齊,勢必造成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惡性競爭。各家研究機構過于獨立封閉,技術交流和溝通遠遠不夠,機器人研究與研發銜接不完善,基礎技術與共性技術不能共享,研發時間和研發經費也有浪費的現象。三是產業布局較為分散。從調研來看,除了杭州、寧波等機器人企業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區正在建設或擬建設若干個機器人產業園(或特色小鎮)外,其他地區機器人企業布局相對比較分散。有的地區雖然很早就開展了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建設工作,但由于本地市場厚度不夠、技術人才不足、政策力度不強等原因,也難以形成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規模效應。
未來,應多措并舉加快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一是堅持規劃引導。抓緊制定出臺浙江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把工業機器人產業作為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布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地,作為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中十大發展基地之一,集成政策重點培育。二是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智能制造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支持金融和投資類企業、信用和融資擔保企業、小額貸款機構等創新融資方式,為智能裝備企業和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拓寬融資渠道。探索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模式,鼓勵探索開展智能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建立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擔保機制,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完善支持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定期發布“浙江制造精品”目錄。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三是進一步加強對外合作。抓住“一帶一路”等實施機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帶動浙江智能裝備與智能服務“走出去”。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通過海外參股、并購、建立戰略聯盟等形式,推動研發、品牌、營銷、管理的國際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境外上市,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積極吸引國內外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攜帶項目、技術、創意來浙江發展。四是加快推進工業機器人園區建設。可考慮在基礎較好的杭州市規劃建設綜合型工業機器人園區。在現有杭州青山湖高端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機器換人與機器人技術產業發展聯盟”基礎上,設立1-2家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集成應用于一體的專業化高新園區,并配套建設成果孵化、研發檢測、認證認可、教育培訓及金融租賃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公共交通、商業服務等設施。五是積極推廣工業機器人市場應用。加大工業機器人產品推廣力度,在機械裝備、汽車、食品、醫藥、電子、危險品制造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健全完善勞動安全法規,明確危險、有毒、有害環境工種限期改造為機器操作,引導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對傳統生產線或生產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方式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應用示范工程,各級財政應在技術改造專項經費設立機器人示范應用專項,重點對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首臺套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給予風險補貼,探索建立供需雙方的雙向激勵體制,集合相關優勢創新平臺和企業開發符合特定要求且行業影響力較大的工業機器人成套應用裝備,在示范基礎上加以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杭州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