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穎瓊 劉曉輝
被保險人與所有權人均為同一人的兩車相撞是否屬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的賠付范圍
●荊穎瓊 劉曉輝
【要點】
在肇事車輛的被保險人與被撞車輛的駕駛人及相撞兩車的所有權人均為同一人的情況下,若排除故意騙保,則被保險人屬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的賠付范圍。
【案情】
原告:張某某
被告:于某某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心支公司
2013年8月17日10時,于某某駕駛魯CV×××號轎車行至聯通路與西六路路口東側,因操作失誤,致使車輛由西向東倒車,與由東向西行駛的張某某駕駛的魯CM×××號轎車相撞,致使車輛損壞,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張店大隊認定于義果負事故全部責任。事故車輛魯CV×××號轎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有交強險、50萬元商業三者險、不計免賠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內。張某某遂起訴要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賠償車損115509元、鑒定費3000元。
另,魯CV×××號轎車與魯CB×××號轎車均為張某某所有,魯CV×××號轎車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均為張某某。
【審理】
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應按雙方在事故中的過錯確定賠償責任。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張店大隊的認定書,認定事實正確,本院予以采信。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對本案存在直接利害關系,本院對其提交的定損明細不予采信。對原告主張的兩項損失,本院認為證據充分依法予以支持。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未能提交證據證實受害人在此次事故中存在故意,故對此次事故的損失應當予以賠償。判決:一、被告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給原告張某某車損2000元;二、被告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商業三者險限額內賠償給原告張某某車損113509元;三、被告于義果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給原告張某某鑒定費3000元。
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稱:一審認定事實不清。根據神行車保系列保單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第四條的規定,本保險合同中的第三者是指保險機動車發生意外事故的受害人,但不包括被保險人以及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機動車本車上人員。發生事故的兩輛車的所有權人都是張某某,張某某駕駛的車輛不是合同規定的第三者,因此,我公司不應賠償張某某的車輛損失。張某某與于義果之間的交通事故財產損害賠償不能超越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合同約定。
張某某辯稱,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對“三者”的解釋沒有向我說明,將我排除在三者理賠之外,是對免責條款無限制、無區分的擴大適用。第三者責任保險屬于財產保險合同范疇,第三者的概念應以財產為判斷標準,不能以財產所有權人為判斷標準,雖然兩車都屬于我,但兩車相撞,被撞車對于前車來說應該是第三者,我作為第三者車主理應獲得賠償。兩車相撞后,保險公司已通過刑警調查,排出了道德風險的可能,不存在涉案駕駛員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騙保的行為。
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撞車轎車魯CV×××號的被保險人與被撞轎車魯CM×××號的駕駛人均系被上訴人張某某,相撞兩車的所有權人均為張某某,但被撞轎車魯CM×××號的駕駛人張某某相對撞車轎車魯CV×××號系發生意外事故的受害人,其駕駛的魯CM×××號轎車系受到財產損害的受損車輛,理應依據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的規定獲得財產損害賠償,太平洋保險淄博公司僅以張某某均為相撞兩車的所有權人為由將張某某排除在第三者保險范疇之外,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第三者”范圍的正確界定。當前,人民法院審理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中,哪些受害人能夠成為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的賠付對象存在較大爭議,根源即在于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第三者”范圍的界定。具體到本案而言,在撞車轎車魯CV×××被保險人與被撞轎車魯CM×××號的駕駛人均系被上訴人,且相撞兩車的所有權人均為張某某的情況下,是否屬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的賠付范圍,被撞轎車魯CM×××B919的駕駛人張某某是否屬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的“第三者”。
對此,筆者認為,除機動車保有人和被保險人存在騙保故意外,其應屬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的“第三者”。主要理由有:
機動車第三者商業責任險是指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法駕駛人員在使用被保險車輛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由保險公司根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其立法初衷在于在確保第三人(即受害人)因意外事故遭受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時能夠及時從保險人處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賠付,從而避免因機動車保有人和駕駛員無賠償能力而無法獲得救濟的情形發生。因此,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屬于為不特定第三人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其本意并未將機動車保有人和被保險人排除在“第三者”之外,現行的法律法規也沒有作出這樣的規定。若隨意縮小“第三者”的范圍,將機動車保有人和被保險人從“第三者”中予以排除,會導致同樣的受害人、同樣的事故,僅僅因為與加害車輛的權屬關系不同,而無法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不僅使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社會功能無法實現,亦有違公平原則。
機動車保有人和被保險人能否成為“第三者”,應視其對機動車的控制情況而定。“第三者”是一個有范圍限制的群體概念,其主體范圍并不特定,只有在事故發生后有了明確的受害人的情況下,才會被具體化和特定化。從當前各國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務來看,都旨在維持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他人性原則,在強化機動車保有人和駕駛人責任的同時,對投保方以及失去對車輛實際控制的駕駛人所發生的財產損失以及傷亡等人身損害,均給予必要救濟。
綜上所述,本案中雖然撞車轎車魯CV×××號的被保險人與被撞轎車魯CM×××號的駕駛人均系被上訴人張某某,相撞兩車的所有權人均為張某某,但被撞轎車魯CM×××號的駕駛人張某某相對撞車轎車魯CV×××號而言系發生意外事故的受害人,在排除其存在故意騙保的道德風險的前提下,其駕駛的魯CM×××號轎車系受到財產損害的受損車輛,理應依據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的規定獲得財產損害賠償,不應被排除在“第三者”范圍之外。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法院)
責任編校: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