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視點
(2017-03-12;作者:孟永輝;公眾號:孟老獅)
新零售時代治理假貨的根本還是在于供應鏈的優化。傳統電商平臺之所以會出現很多假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個相對嚴格、優質的供應鏈系統。用戶買到的商品通過不同的供應鏈渠道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人們無法甄別到底哪種商品才是通過正規的供應鏈渠道提供過來的。而進入到新零售時代之后,更多的商品呈現將會是數據化,這種數據化的處理方式能夠幫助用戶和商家進行商品的甄別,減少假貨的發生。借助新零售平臺的參與,商品的供應將會被嚴格限定在用戶的反饋數據很好,好評率很好的供應商身上,通過對這些供應商的渠道進行優化,在對他們與商家數據進行完美對接的基礎上,新零售時代的商品供應可以精確到一對一的精度,這樣的精度對于新零售時代的商品來講完全能夠做到真實,正牌。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為我們打開了更多治理假貨的思路,借助新的科技,我們能夠在治理假貨的道路上實現更多作為。
(2017-03-09;公眾號:草根匯物流)
其實傳統的物流可以說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一般能吃苦耐勞,膽子大點的都能做,時間長了,也就知道里面的那些套路了,唯一的核心技術就是會做關系,能開發客戶和維持住客戶,過去傳統的物流能否做好,還真的和有你有多少文化沒有多大關系,有文化的人反而吃不消做這些苦活累活。一般聰明的人干上1~2年,甚至幾個月就能熟悉物流所有流程,所以物流行業的人員流動非常的大,因為他們掌握了那些套路后,他們就會去尋找他們認為更好的公司和崗位去了,于是選擇跳槽。還有一部分人就直接自己也去開一條線,直接把以前公司的客戶拉走,自己當了老板,成了以前公司的競爭對手,因為這個行業的核心就是客戶,這也是很多老板不相信“外人”,寧愿用親戚的原因之一。所以很多物流公司也就成了鐵打的老板,流水的兵,成為了很多初入物流行業的跳板,中小物流公司很難有人才的沉淀,這也是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長不大,沒變化的關鍵原因所在。
(2017-03-19;公眾號:物流人的客棧桃園匯)
職業教育是所有教育類型或層次中與市場對接最緊密的。與產業能夠協同能夠共振才能夠服務好產業。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拿物流專業來說,全國各級政府給予這個專業開發數字化資源的投入這幾年少則說3~5個億,僅僅教育部統一組織針對高職和中職物流專業開發的投入就是幾千萬,結果怎么樣呢?大家都看得到,但是誰也不會說自己做的不好,都很好,就是沒有用也不會用。我想如果在市場上購買服務,(如果沒有尋租的話)投入2000萬我相信能夠做出比目前要優質的多,還能夠不斷更新的數字化資源來,我們可以狹隘地說,政府投資的效率非常低只有市場購買服務的10%。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政府應該少出涉及學校管理和專業建設的政策和辦法,政府核心職責應該創造公平有效的市場,更多地向市場購買服務。
(2017-03-10;作者:楊浩峰;公眾號:楊浩峰頻道)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深刻影響物流組織的形式,從而影響到物流生產安排;區塊鏈技術會改進物流環節過多的問題(P2P交流機制),讓物流透明化、全產業鏈共享信息成為可能(分布式記賬,全網共享),讓行業的信任機制更容易和可行(加密和不可篡改機制),物流的智能化、智慧化更易實現(智能合約讓智能調度、線路優化更易實現)。人工智能是近一兩年熱詞,也是行業、產業大力探索的方向。物聯網技術,已提了許多年,在許多場景中都得到應用,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一直缺少個爆發點,我想一來可能是基礎設施的布局需要一定時間、需要規劃,二來也可能是存儲、記錄技術上存在難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物聯網萬物互聯后信息的多點、全記錄、存儲的問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許會促進物聯網應用更普及。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