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越
伯樂工場的育“馬”經
□本刊記者/陳越
如何幫助傳統產業順利渡過轉型的陣痛期,提高轉型升級的成功機率呢?或許伯樂工場的答案值得一看——以伯樂的姿態,尋找符合標準、具有潛力的供應鏈合作,深度垂直引“過河”、人才為本造“通途”、深耕品牌行千里,培育出更多贏在起跑線的“黑馬”
如今跨境電商增速迅猛,越來越多的傳統外貿產業著手跨境電商化轉型。然而,轉型之路從來不易,面臨海外市場在市場需求、經商環境和運作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即便是久經沙場的“老馬”也瞬間化為苦于過河的“小馬”。那么應該如何幫助其順利渡過轉型的陣痛期,從而提高轉型升級的成功機率呢?或許伯樂工場的答案值得一看——以伯樂的姿態,尋找符合標準、具有潛力的供應鏈合作,深度垂直引“過河”、人才為本造“通途”、深耕品牌行千里,培育出更多贏在起跑線的“黑馬”。
伯樂工場的創立是跨境電商孵化與跨境電商投資擦出的“電光火石”。伯樂工場創始合伙人朱成告訴記者,“因為從事跨境電商的賣家孵化很多年,接觸到很多優秀的跨境電商創業者,見證了他們在短期內從‘小白’成長為大賣家的成功軌跡,看到了這個行業從蹣跚起步到火速飛奔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資金對于創業企業至關重要,于是就想不如在賣家孵化的基礎上做跨境電商項目投資,以幫助他們成長得更快。萌生了這個想法后,我找到了伯樂遇馬基金的創始人翁哲峰先生,他具有豐富的創業企業投資經驗。我們一拍即合,在2016年聯合創立了伯樂工場。可以說,我們倆多年來積累的行業背景和經驗,為伯樂工場提供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與其他孵化平臺不同,伯樂工場以傳統制造業為切入點,致力于緩解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痛點”。朱成看到,“浙江大地上有很多掌握核心技術、擁有優秀創新能力的制造工廠,但是由于對跨境電商一竅不通,收效甚微。就像我去過的一家工廠,老板從事精密儀器制造與出口已有40余年,產品質量優越,產品種類也十分豐富,但是由于他對電商知之甚少,加上時間與精力有限,始終沒能在跨境電商領域開拓空間。為此,我們尋找以新技術、新消費、新制造為基礎的供應鏈,幫助他們切入到跨境電商領域中來”。
相較于傳統的天使投資,伯樂工場不僅給予資金的支持,更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它深度垂直到跨境電商,借助產業基金對跨境電商生態鏈進行整合,為跨境電商產業的創業合伙人提供包括供應鏈、資金、倉儲、物流、支付、IT、互聯網營銷、品牌孵化、人才、場地等一體化的服務,幫助跨境電商的創業者在平臺上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伯樂工場導入“阿米巴+合伙人”的管理模式,助力企業管理升級;與各大B2C平臺資源對接,精準掌握平臺規則;開辟近3萬方的場地支持,提供輕松、開放的辦公環境。
迄今為止,伯樂工場已經培育出20余家初創型企業,月營業額已逾300萬美金。“我們這里面的團隊全都是自有品牌、原創品牌,不少團隊都擁有自己的技術專利和設計專利,正是這些壁壘將模仿者或抄襲者拒之門外。”
伯樂工場的迅速成長絕非偶然,除了創始人深厚的從業經驗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其創新性的“人才+資本+產業”合伙模式,縮短了傳統產業與跨境電商人才遙遙相望的“天塹”,打造了合伙人和平臺共同成長共贏的創業“通途”。
為了招賢納士、留住人才,伯樂工場在合伙模式上予以創新。創業合伙人或項目與伯樂工場達成股權合作關系,成立新項目或開啟跨境電商創業事業。采用“雇傭+分紅”方式,即年薪+項目的20%-40%分紅。朱成認為,“這極大調動了合伙人的積極性。有些跨境電商的主管雖然待遇優厚,但是始終沒有太多的決策權。在伯樂工場就完全不同了,他是一個創業合伙人,擁有股份、股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運營品牌,具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得人才者得天下。唐朝韓愈有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是說明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的重要意義。朱成介紹,伯樂工場具有匯聚全國乃至全球英才的能力。“我們與各大高校、浙江鳥課教育、海賢匯等建立了戰略合作,為平臺內創業合伙人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與此同時,與意大利最大、歐洲第五大人力資源集團Gi Group合作,一站式解決初創項目的用工需求。凡是他們提出需求,我們都盡可能地予以滿足。比如就工業設計來說,我們可以從全球搜羅知名設計師開展自由型合作,以顧問制的形式取代傳統雇傭制,既能滿足高端設計的需求又能節約用工成本,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米小芳是伯樂工場野牛科技項目的合伙人,在加入團隊之前一直在伯樂遇馬從事創業投資工作,之所以選擇“下海”,是因為認可伯樂工場的合伙模式,看好這一項目前景。“2015年底,我們接觸到一家生產電動滑板的代工廠,經過近半年調查研究發現,雖然產品的客單價很高,但是純代工的模式使工廠利潤長期徘徊在10%左右。為了打破這一困境,今年5月我們聯合工廠成立了野牛科技,依托工廠的研發端,嫁接資源和平臺優勢,實現高端自主研發的品牌產品輸出。在此過程中,伯樂工場提供了全面、專業、系統的定制化人力資源綜合解決方案,我們憑借6人組成的團隊,僅上線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10萬美金的銷售額,利潤率較以往至少翻了三倍”。
正如野牛科技的發展路徑,打造品牌供應鏈是伯樂工場的宗旨。朱成強調,伯樂工廠不做泛sku,而是強調“客戶至上+產品為王”的理念,生產一些具備業內持久性的產品。如今,新技術企業強勢崛起,理應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品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從貼牌生產走向自有品牌制造。
而打造品牌供應鏈的首要任務,就是轉變傳統思路。“從過去30年的外貿經驗來看,大部分的傳統工廠主習慣了‘made in’,卻很少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對此,我認為應該向馬云提出的‘made in Internet’轉型,今天的小企業有機會借助互聯網,不僅全球銷售,還可以全球分工和合作。比如,讓法國人做設計、非洲人采購原料、中國來制造,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全球化,獲取并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需求。”
品牌的打造需要強大的資金保障,為此伯樂遇馬聯合杭州高科、杭州市政府、吉博教育等發起的吉客產業基金,專注于投資跨境電商產業早期項目,首期基金規模1個億。在此基礎上,伯樂工場將進一步布局產業基金,直接解決初創企業最“頭疼”的資金短缺問題,切實推動品牌的形成與推廣。
在民間資本大力推動品牌的同時,政府也發出打造“中國品牌”的號角。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毋庸置疑,勞動密集型、低價值加工的制造業終將被擠進角落,促使消費升級、提供優質供給的創新制造、品質制造才是大勢所趨。
對此,朱成進一步表態,“中國的產品太多了,我們不可能全面開花,只有聚焦產業布局,才能做到既專業又專注。深耕的道路還很長遠,因為品牌的建立與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在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里,我們寧愿慢一點,但是我們絕對有價值。期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伯樂工場可以做出幾個世界品牌來,讓中國制造的好產品以一種高附加值的狀態走向全世界,不僅‘made in China’,還要‘made in brand’。”
【專家點評】
中國“黑馬”伯樂造
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馬述忠:
2016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競爭進入紅海階段,企業與資本紛紛摒棄固有的思維定勢,積極尋求跨界資源整合,挖掘新增長點。區別于一般跨境電商孵化平臺與項目投資基金的伯樂工場,正是在開辟行業新藍海方面做了許多具有積極意義的探索。通過篩選出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創新能力、胸懷品牌夢想的制造商,伯樂工場抓住了傳統制造業觸“電”聯“網”的歷史機遇;憑借獨特的合伙模式、豐富的人才儲備與雄厚的資金實力,伯樂工場為初創型企業的“出海”征途保駕護航。未來,伯樂工場不僅應當繼續深耕品牌孵化,還應當嘗試做創意孵化、需求孵化、戰略孵化,為“中國制造2025”培育更多享譽世界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