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牛國光
引進社會資本 提升融資能力
□楊波 牛國光
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等大平臺的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而土地、資金和人才是影響大平臺建設的三大關鍵要素,資金作為其中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融資模式顯得異常重要。好的融資模式不僅可以為大平臺發展帶來資金,也可以帶來技術、管理、人才等。
資金需求量大。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是2010年經省政府批準的全省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2014年杭州市對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進行體制調整,將原“三城一區”整合為“一個平臺、一個主體”,開始行使市一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到2015年大江東在省級產業集聚區的基礎上,相繼收獲臨江國家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兩塊金字招牌。大江東以“智慧大江東,魅力生態城”為戰略定位,提出“高端制造新高地、區域創新發展新引領、城市功能建設新藍海、新區社會治理新樣板”四大功能定位,肩負著“再造一個杭州工業,再造一個杭州新城”的歷史使命,到2030年工業總產值實現1萬億元,人口集聚達到80萬左右”的戰略規劃。大江東定位規格之高前所未有,是杭州經濟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大江東的建設發展勢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融資模式單一。當前,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正處于城市建設的關鍵期,大江東企業干部職工對城市功能配套的呼聲十分強烈,大量的道路、城市功能性項目以及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需要充裕的資金保障。然而大江東目前主要的融資手段還是以政府舉債和財政支出為主,其中大江東自己的造血功能有限,2016年大江東財政可用資金只有26億元左右,資金壓力很大。截至2016底,大江東債務余額為530億元,2017年預計會增加近200億元債務,政府債務高企。
專業人才匱乏。大江東正處于發展的快速期,城市建設和管理任務非常繁重,但目前一方面政府內編制人員缺乏,在編人員“一人多崗,一崗多責”問題突出,部分局室一人承擔了相當于區縣市1個局甚至多個局的職能,同時招錄的編外人才用工流失嚴重。另一方面城市建設服務水平不高,專業人才缺乏,急需引進專業城市服務商,提高城市建設質量,提升城市服務水平。
引進社會資本可以有效解決大平臺發展過程中資金缺乏、管理落后、人才匱乏等問題。杭州市城投集團注冊資本65億元,總資產1000多億元,主體信用為“AAA”級企業。集團系統共有20家企業,經營范圍基本涵蓋城建領域全產業鏈,近年來,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非常看重杭州市城投集團的企業實力,和杭州市城投集團在環境治理、垃圾處理以及管網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在與社會資本合作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通過股權合作解決融資需求問題。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市城投集團目前主要的合作方式為股權,其中由杭州市大江東經濟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與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大江東環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杭州大江東經濟開發有限公司占股50%,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占股50%。由杭州大江東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地下管道開發有限公司聯合設立杭州大江東城市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雙方股權比例各占50%,項目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由杭州大江東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杭州市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杭州大江東城市設施管養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5000萬元,雙方均以貨幣資金形式各出資2500萬元。
利用企業優勢提升城市服務水平。杭州市城投集團涉及公共交通、城市供排水、供氣、垃圾處理、熱電聯產、房地產開發、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科研設計等九大行業,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等方面具有雄厚實力。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市城投集團合作,引進了杭州市城投集團的專業能力,開展了環境治理、垃圾處理以及城市管網建設運營等方面的合作;與市環境集團主要開展了環境治理、危險廢棄物收集、處置和利用及再生產品的開發利用,為大江東環境治理提供了保障;與杭州市地下管道開發有限公司開展了區域內強弱電管線、綜合管廊及駐地網的統一建設和經營管理,為地下空間利用提供了支持;與市路橋集團主要開展了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等的養護運營,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維護水平。

圖/任延
合作提升投資能力。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市城投集團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投資能力,不僅創造了經濟價值,更實現了社會效益最大化。其中大江東環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近期可實現投資規模達到18億元,年處理危險廢物5.5萬噸,年處理生活垃圾109.5萬噸,年發電量42430萬度,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達到45062萬元。大江東區域弱電管線建設投資總量約1.8億元,可以形成約2.1億元的銷售量。
提升融資能力。產業新城建設體量巨大,需要的資金量往往超出當地政府財政預算,傳統的產業新城建設主要是通過債務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而產業新城建設周期長,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通過債務融資籌集資金存在較大違約風險,因此通過收益共享、風險分擔的方式來引入社會資本是非常必要的。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市城投集團的合作實踐表明,利用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優質社會資本,可以有效地緩解此矛盾,可以有效將社會資金籌集起來,短期內獲得巨額融資,這可以為項目的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彌補政府資金缺口,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降低政府負債。政企合作模式有效緩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過高的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大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龐大,很長時間以來,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產品,主要是通過地方性債務平臺融資,這無疑造成了地方性融資平臺債務過高,政府債務風險過大,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良性發展,潛藏著嚴重的社會風險。而政企合作模式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廣泛引入社會資金,將政府的大部分支出項目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方式轉移給了市場主體(當然包括國有企業),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資金缺口,在不增加債務的同時更加高效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帶來先進管理經驗。政企合作模式有效地提高項目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近些年,產業新城的規劃建設主要靠政府來完成,但由于政府在產業新城建設方面缺少專業人才和相關技術,在管理體制方面行政主導性較強,管理方式落后,風險意識差,因此新城開發建設和后期的運作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產業新城建設中引入政企合作模式,可以綜合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的優勢,取長補短。社會資本的優勢在于技術和管理,為了實現盈利目標,社會資本會應用更加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在保證項目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同時為了提高競爭優勢,社會資本也會積極提升相關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術,通過市場化的機制選擇人才,從而有效提高勞動力質量,為大平臺發展注入活力。
作者:楊波,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國光,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