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疇鏞
在建設富強浙江中增創信息經濟新優勢
□陳疇鏞
浙江創新建設信息經濟的實踐,是在新常態下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生動寫照,樹立了中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標桿。
響應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號召,增創信息經濟新優勢,在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中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在提升綜合實力和質量效益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富強浙江”。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把發展信息經濟作為深入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八八戰略”的題中之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戰略途徑,形成了發展新優勢。在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的大趨勢下,信息經濟必將在突出創新強省、增創發展動能新優勢中發揮引擎作用,為“富強浙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信息經濟成為浙江經濟重要增長極。圍繞“七中心一示范區”建設,電子商務、云計算服務、互聯網金融、數字內容等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領域加快發展,在國內外已具有領先地位,數字視頻監控、IP網絡設備、集成電路設計、光纖通信器件、磁性材料等電子信息制造業等領域特色優勢逐步形成。全省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1.5%、15.1%、15.9%,2016年已達到3911億元,占全省GDP的8.4%。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年9月20日發布的《中國信息經濟發展白皮書(2016年)》顯示,2015年浙江信息經濟總量(包括基礎部分和融合部分)達到23291億元,列全國第一位。2016年11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批復浙江省建設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
信息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2016年浙江網絡零售額突破萬億,比上年增長35.4%;省內居民網絡消費5252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快遞業務量59.9億件,比上年增長56.3%。發揮杭州、寧波先后成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作用,推動開放型經濟形成新優勢。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應用與創業創新日益活躍,網絡約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網上銀行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第三方互聯網移動支付、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智能金融理財等互聯網新金融業態快速興起,杭州成為全國“互聯網+”程度最高、生活最智慧的城市。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揮倍增效應。作為全國首個建設的“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浙江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已躍居全國第二位。機器換人、裝備智能化開發、綠色安全制造、電商換市、云服務產業培訓、骨干企業信息化提升和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服務等7個兩化融合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寧波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體企業利用“互聯網+”變革生產方式,以智能制造為核心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市場需求響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優勢?!盎ヂ摼W+”帶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數字創意、在線設計、智慧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獲得加速發展,文化、旅游、醫療等領域通過融入互聯網成為浙江經濟新亮點。
“云上浙江”“數據強省”建設呈現新氣象。連續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成功舉辦,中國在全球互聯網舞臺上發揮的作用越發明顯。阿里云以獨立研發的飛天開放平臺為基礎的大規模分布式高可用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臺,被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評選為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之一。連續兩屆云棲大會已成為全球云計算技術與產業的頂級盛會,以阿里云等為代表的浙江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風起云涌,正在逐步向制造、金融、交通、醫療健康等各個行業和政府應用延伸拓展。2016年5月31日和9月26日,全國首個“工業大數據”應用和交易平臺、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先后上線,成為大數據存儲、清洗、分析、發掘和交易的重要機構。

圖/金川
與時俱進勇立潮頭是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不懈動力。面對經濟新常態,浙江省委、省政府積極利用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的歷史契機,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在2013年12月的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信息經濟,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發布實施《浙江省信息經濟發展規劃》,把信息經濟列為重點發展的七大(現為八大)萬億產業之首加以推進,出臺了“云上浙江”“數據強省”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發展信息經濟,既體現了政府的引導、推動和激勵作用,更反映了市場主體的決定性作用。在政府著力推動下,企業強烈的內在需求和內生動力、對市場信號和壓力的快速靈活反應得到了充分釋放。搶抓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實施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企業與實體企業融合,加快了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
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是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先決條件。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對浙江信息經濟快速發展起了保駕護航的關鍵作用。浙江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拆治歸”“四換三名”等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為信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制度和環境保障。“五水共治”以強化環保治理倒逼企業利用互聯網實現生產方式轉型;“機器換人”“騰籠換鳥”激勵倒逼出便捷高效的要素交易機制,促使企業推進以智能制造為重點的兩化深度融合,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要素成本。體制機制創新既體現在倒逼機制和壓力傳遞上,同樣還體現在政策激勵和工作機制上。創新互聯網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專門設立信息經濟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信息經濟領域創新型中小企業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互聯網領域創新創業的投入。
供給需求雙側發力是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主攻方向。浙江發展信息經濟,既有激勵供給側的倒逼機制與扶持政策,又有引導需求側的推動應用與培育市場。信息經濟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上起著關鍵作用,浙江把持續不斷開發出受市場歡迎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以應用為導向、市場為目標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浙江把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發展信息經濟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作為推動應用、培育市場、激勵創新的目標與抓手。通過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示范,為信息經濟發展不斷開拓新需求新市場。
營造產業生態環境是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支撐基礎。浙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支撐信息經濟做大做強。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浙江現在固網帶寬普及率全國第一,移動互聯網帶寬普及率全國第三,主要工業企業帶寬超過100M。結合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設,制定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管理等相關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出臺政府與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的管理辦法,引導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規范發展,規范網絡市場秩序。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強化互聯網信息安全管控,健全網絡安全體系。積極推進行業自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優化創新政府服務是浙江發展信息經濟的有效保障。浙江信息經濟的發展,政府的“放管服”起到了有效的保障支撐作用。各級政府爭當“店小二”,優化制度供給與服務方式,讓信息經濟的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服務鏈“無縫對接”,使創業創新的門檻更低、成本最小、環境更優。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國率先公布省級行政部門“權力清單”,用“一張網”網羅全方位政務服務,讓群眾、企業辦事上“一張網”,進“一個門”,大大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是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
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增創新優勢。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瞄準科技創新前沿,打造數據強省、云上浙江,在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訊、集成電路、數字創意、增材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培育一批引領浙江未來的重量級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边@是省黨代會科學判斷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與浙江既有基礎,為增創浙江信息經濟發展新優勢提出的新方向新任務。如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顛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埃森哲最新研究預測,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全新的生產要素,將有潛力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增長機遇,到2035年有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從6.3%提速至7.9%。緊緊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快人腦芯片、仿生計算機及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處理等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培育,同時大力發展有良好基礎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又如集成電路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信息產業和網絡安全的命脈,要抓住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窗口期”機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以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做大產業規模中打造新特色新優勢。
融合提升實體經濟增創新優勢。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振興實體經濟”,“聯動推進‘互聯網+’‘智能化+’‘標準化+’‘文化+’”。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需要“互聯網+”“智能化+”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發揮優化和集成作用,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降低實體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為信息經濟發展提供了應用市場和巨大需求。如當前正在推進的浙江10萬企業上云計劃,是降低企業信息系統構建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的重大舉措,但對大量中小企業來說僅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軟件企業和信息工程公司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就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要大力推動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重點圍繞智能化生產、網絡化供應、服務型制造等領域,打通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形成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新態勢。
深度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增創新優勢。以利用好G20杭州峰會影響力和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是浙江增強信息經濟新優勢的重要途徑。要推動信息經濟優勢產品、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走出去,促進數字經濟跨境投資,在提高數字化網絡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中釋放浙江新動能。要以跨境電子商務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發揮杭州、寧波先后成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作用,以促進出口為重點,改革完善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特點的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不斷擴大可交易商品范圍,拓展海外營銷渠道,提高中小企業出口競爭力。要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標準制定,參與國際科技重大合作項目,建立海外研發中心促進自主技術推廣,提高研發創新的國際競爭力,支持阿里巴巴倡議的eWTP,努力在全球電子商務規則體系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加快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增創新優勢。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以“最多跑一次”的實際成效,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和優化服務,做到服務零距離、監管不擾民,更多依靠網絡讓群眾“不跑腿”,加快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白疃嗯芤淮巍钡母母飳嵺`,既是促進各級政府部門以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為經濟發展和群眾辦事提供高效服務,也是把信息數據作為重要資源加以開放與共享利用,在“數據強省”中起率先垂范作用,為信息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要強化部門協同、數據開放,有效銜接政府數據與數字經濟市場數據運作,加快推進政務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與共享利用,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浙江創新發展信息經濟的實踐,是新常態下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生動寫照,樹立了中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標桿。站在新的起點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吹響了努力建設“富強浙江”等“六個浙江”的號角,浙江將利用好信息化驅動全面創新、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增創信息經濟新優勢,在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中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及其推進機制研究》(15ZDC02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