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泉
構建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機制
□劉子泉
近年來,江山市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約5.3億元,先后完成275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累計鋪設管網近594公里,新建污水處理終端987個,基本完成省里下達的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由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任務重、涉及范圍廣、資金需求大、專業要求較高,這對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統籌協調能力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尤其如此面大量廣的治理設施能否實現“一次建設、長久使用、持續發揮效用”的建設運維目標,不僅關乎這項前所未有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取得實效,也事關“五水共治”成果能否鞏固提升的大局。因此,探索和創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運維長效機制,是值得各級政府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課題。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態系統性要求較高,從設計、施工、管理等諸多關鍵環節,環環相扣,不容有失。
工程實施缺陷多。從治理任務看,三年內全省規劃保留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要達到100%、農戶收集率要達到80%以上,時間緊、任務重,在政治任務的標簽下,容易一哄而上,忽視工程實施質量。從規劃設計看,因為項目分村設計,費用體量小,真正大的好的設計單位不愿參加,實際設計單位掛靠現象嚴重,缺乏生活污水治理設計經驗,專業化、系統化、標準化不夠,存在管網布局不合理等過度設計問題;同時,許多地方存在規劃不進村、設計不入戶、定位不精準、群眾不參與等問題,為后續施工埋下隱患。從技術模式看,現有處理工藝多而雜,看起來選擇余地很大,但一些技術運行處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尚待實踐檢驗。從施工過程看,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乏現成的經驗做法,缺少懂行的技術專家,施工人員技術要求不明,終端建設很不理想;工程建設過程中,村莊地形地貌、建筑物構成千差萬別,管網施工調整隨意性大;雨污分流不到位、管網滲漏現象嚴重,工程施工中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問題突出。從項目監理看,作為牽頭部門的政府相關部門專業技術力量缺乏,監理單位能力水平、責任意識、個人素質等參差不齊,難以從根本上保障項目質量。
運維機制效果差。設施穩定運行和污水達標排放是衡量治污成效的根本標準。從選擇運行商層面看,全省真正有實力的環保運營公司參與農村污水運維行業熱情很低,實際介入運維的環保公司專業技術經驗不高;同時,第三方運行商核心利益追求同政府核心利益訴求相背離,污水處理效果不理想帶來的環境污染風險承擔者依然是政府。從運維管理標準層面看,目前尚無國家標準頒布,省級實施細則雖然已經出臺但以一般維護責任為重點(而非水質管理要求),對水質檢測頻度要求嚴重不足,僅要求年均檢測不少于1次,根本難以保障穩定運行及水質達標要求。從政府監管層面看,農村污水存量設施點多面廣,當前專業監督管理力量不足且一時難以改變,在線監測由于成本較高、技術復雜而難以全面實行。即便監管到位,由于缺少相關法規約束,加上工程實施存在先天不足,責任界定存在較大難點、難以實施有效的約束措施。
運維費用保障難。江山市去年實際中標價格僅70元/戶·年左右,價格明顯偏低,難以覆蓋正常運營成本。結合全省農村污水總體運維情況,經測算,自建處理終端設施村基本運維管理投入中,第三方運維一般為120元/戶·年(平均),管網維修預計5000元/村·年。按此標準,一個500人口的自建終端行政村每年需投入運維管理費約為2.5萬元。待全面完成治理后,初步測算,江山市每年需投入運維費用至少2000萬元,加上當前及后期面臨的管網設施大中修,資金籌措任務較重。
共治共護氛圍低。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一度被認為是政府、行業部門或村集體的事情,具體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部分農民認為這是“大治水”的一部分,對大環境有利,對一家一戶影響不大,主動參與運維積極性不高。少數農戶為了圖方便,將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在窨井中,造成管道堵塞;把洗衣板收集設施當作了排水口,將圍堰破壞,致使雨天大量雨水匯入,影響設施安全運行。
從全省各地農村污水治理實際成效看,柯橋、義烏、諸暨等地的水務集團一體化運營模式優勢明顯,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當前,江山市水務集團組建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根據全市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現狀,要充分借鑒省內已有先進經驗,創新體制機制,積極發揮國資國企在民生服務領域的主導作用,促進農村污水長效治理。
基本思路。以市水務集團為市場化運營主體,借助市域供排水一體化運營體制,推進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當前,市水務集團組建模式已基本明確,下屬一家污水處理廠、一家工程公司、兩家自來水廠共四家實體企業,實現了市域供排水運營全覆蓋。
目前,江山市已經簽訂了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第三方運維合同,作為權宜之計,水務集團可以受托政府,以市場主體身份從兩方面介入運維管理,積累經驗,保障政府的權益,為后期全面接管打好基礎。一是借助專業優勢,受托監管第三方運維單位服務質量,確保水質達標、設施完好;二是借助工程優勢,承擔管網工程維修改造及終端設施提標改造建設任務,確保政府性資金使用物有所值。
堅持“三化歸一”,市場化、專業化、本土化相結合。無論選擇第三方運維還是由水務集團一體化運維,理論上都符合市場化和專業化的要求,但是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量多面廣,要取得良好的運維效果,關鍵是要做好“本土化”的文章。注重發揮屬地鄉鎮、行政村及基層水務員隊伍作用,負責管網巡視、基本維護和協助運維公司開展工作,落實屬地網格化管理機制。以農戶接入窨井為節點,區分運維管理責任,井前端的公共管網由村集體或運維公司統一管理,井后端的化糞池、接戶管、戶用檢查井由農戶自行管理。
堅持“三措并舉”,動態實時檢測、定期抽樣監測、三級聯動考核相結合。對重要終端或節點安裝實時在線檢測裝置,統一并入城鎮污水處理數字化平臺,實施信息化管理。環保部門或受托監測單位要建立定期取樣監測制度,監測結果納入各級量化考核。市督考辦要出臺部門、鄉鎮、行政村三級聯動績效考核細則,量化獎懲辦法。
堅持“三金匯聚”,財政撥付、使用者付費、鄉鎮村自籌相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的資金需求量較大,靠政府、村集體和農民單一方面負擔都有難度,必須創新多元籌措機制。一是財政補貼是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運維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從全省各地實施情況看,財政補貼是建設和運維管理經費的主要來源。一方面要建立市財政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維護的投入和補貼機制,根據年度治理任務和運行維護成本測算,每年保證一定額度的財政保底預算安排,并建立逐年正常增長機制;另一方面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彌補市財政專項預算資金不足。二是使用者付費是輔助。我國對于污水處理行業實行使用者付費的收費政策,并且要求收費標準以能夠覆蓋污水處理成本為原則,因此要盡快研究落實農村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同時鑒于農村用水習慣及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宜過高的實際,要同步研究制定穩步遞增的制度設計。三是鄉鎮村自籌是補充。按照守土有責的要求,鄉鎮村要結合區域實際,通過爭取專項扶持、部門單位鄉賢贊助、以勞代資等形式多渠道輔助資金,彌補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運維經費之不足。
堅持“三方合力”,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戶參與相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要實現制度化、常態化運維管理的前提就是構建好治理體系,讓政府、企業和使用者各歸其位、各顯其能、共聚合力。一是政府搭臺。一方面要提供優良的設施平臺,按照建管銜接的要求,強化第三方運維單位介入驗收移交環節,嚴格工程項目移交制度,倒逼整改,切實避免污水處理設施帶病投入運行;另一方面要提供良好的資金、政策、人才等要素支撐平臺。二是企業唱好戲。關鍵是企業軟、硬實力都要過得硬。軟實力主要表現為擁有一支熟練掌握業務、善于協調溝通、創新的團隊;硬實力主要表現在技術能力、工程能力、裝備能力等。借此輪國資改革的東風,若能將水利局下屬的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所納入麾下,水務集團供排水一體化運營必將如虎添翼。三是農戶參與配合。農村生活污水的源頭是農民、農業、農村,做好源頭控制,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級政府要加強宣傳,在全市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農戶要積極參與,自覺自愿配合政府、運維商推動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
作者單位:江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