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昶生 程珊珊
生態文明建設攻堅期油企的關鍵作用
□ 文/黃昶生 程珊珊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我國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不斷凸顯,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產業綠色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攻堅期,作為我國經濟支柱的石油企業承擔著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循環利用的重任,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起到關鍵性作用。
石油企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前行,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早在石油企業植入,無論是從企業戰略、規劃前景,還是回顧總結,無不踐行著這個時代的最強使命—生態文明。
石油企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前行,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早在石油企業植入,無論是從企業戰略、規劃前景,還是回顧總結,無不踐行著這個時代的最強使命—生態文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秉持一貫的“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人為本”企業理念,在生產過程中踐行“零傷害、零污染、零事故”的企業目標,堅持“以綠色的方式生產清潔能源”,以實現全過程的節能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與此同時在中國石油制定的企業“十三五”規劃中,繼續明確中石油綠色發展戰略,堅持“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大力推進頁巖氣、煤層氣、碳匯林等新能源開發利用。到2020年,中國石油力求實現天然氣管道里程達到6.3萬千米,天然氣銷售量達1800億立方米,在非常規和海洋油氣領域取得突破進展并跟進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化),自2012年首次發布環保白皮書以來,日益明確中國石化的企業環保理念、成效與責任,無論是公司治理、發展戰略還是清潔生產、新能源利用,中國石化關于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都有著更高的追求,并不斷向社會做出承諾并付諸行動。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則通過其發起的“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整合海油系統公益慈善資源,推動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海洋環境生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支持與海洋有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其他慈善公益項目等四個主要領域公益事業規模和品質的提升。2016年,該基金共接收中國海油捐贈6200萬元,全年利用捐贈資金和自有資金共開展25個扶貧援藏、公益慈善和海洋環保等項目,共計支出8700多萬元,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當前,天然氣作為中國石油行業最具成長性的業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推動了我國石油產業的能源生產結構優化,油品標準升級,清潔能源推廣。
中國石油《2015環境發展公報》中指出,中國石油在“十二五”期間提供了約5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相當于代替標準燃煤約10億噸,減少7.44億噸二氧化碳和1162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減排效果顯著。
中國石化不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科技創新等措施加快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步伐,并將企業目標定為:到2020年,將實現CO2排放總量控制在1.85億噸以內并實現節能500萬噸標準煤(不含煤化工),而實現這一系列目標的關鍵在于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中國海油在2015年組建了煉油化工研究院,致力于發展風電、光伏等環保產業。此外,在可燃冰、海上核電等新型能源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500kw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實現了太陽能、風電和潮汐能的互補;而隨著我國南??扇急V藏勘探的順利進行,中國海油勢必會逐步將重心轉向可燃冰開采業務。
石油化工產業的高耗能、高排放特點決定了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因而石油企業將節能減排視作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中國石油在打造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道路上,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使其成為公司發展的推動力。從源頭上提升節能意識,在生產中加強節能管理,重視節能技術改進并持續在企業內部開展節能標準體系建設及升級。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2015年中國石油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達到1.96億噸,原油加工的化學需氧量等四類污染物排放強度與2010年相比,均下降了27%以上,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自2013年起,中國石化開展“碧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在其承諾的3年中,圍繞推進污染物減排與達標排放、提升作業場所及企業周邊環境質量、積極治理環保隱患這三個重點,中國石化共實施環保治理項目870個,累計投入資金209.2億元。2016年7月底,中國石化宣布“碧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圓滿完成,全面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
中國海油通過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等措施在“十二五”期間累計節能降耗189萬噸標準煤,僅渤海油田2015年的節能量就達到了14616噸標準煤,超額完成了“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
堅持節能減排、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是企業責任的一部分,加快技術升級、推動產業轉型也是石油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石油積極推動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建立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實現生態環境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借助技術的進步積極推進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在油氣生產領域的應用。同時,創新低碳環保技術,降污降耗,引領綠色發展。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石油重點部署了4個重大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科研項目,共設置研究專題72個,在14個技術方向開展64項技術攻關和集成示范,投入科研經費10億多元。
中國石化秉承“自主創新,重點跨越,綠色低碳,引領新興,差異特色,支撐一流”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內部科技發展機制與企業創新機制,其總體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在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程應用上,首次實現年產百億方高含硫濕氣的直接輸送,不僅節約了土地和資金,還減少了污染源,此外還自主創新了高含硫氣田關鍵管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以技術不斷推動企業生態之路。
而中國海油則憑借著自己在“天然氣液化、LNG接收站、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這三大領域的自主核心技術,成為了全球第五家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公司,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德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國家。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