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林 陳 勇
建設書香中國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全民閱讀工程被列為“十三五”時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2016年年底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正式出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以往報告中所提“倡導全民閱讀”升級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全民閱讀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即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加強閱讀文化建設、推進書香校園工程,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需要,也是履行社會責任、引領全民閱讀的現實需要。因此,高校書香校園建設應走在全民閱讀的最前列。
全民閱讀開展已逾10年。在全民閱讀大背景下,不少高校拿出有效舉措倡導閱讀活動,書香校園建設、學生素質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呈現出一些亮點。經典閱讀日益受到重視,數字化閱讀漸趨普遍,讀書活動形式多樣,有的閱讀活動形成了品牌效應。與此同時,書香校園建設仍存在一些不足。根據對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有研究文章認為,“大學生閱讀借閱量持續走低,功利性閱讀、淺閱讀傾向嚴重,整體閱讀狀況不容樂觀,需對大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與推廣”,[1]“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閱讀的盲目性普遍存在,功利性閱讀問題突出”。[2]事實上,高校書香校園建設中的不足,除了大學生閱讀行為本身存在的問題,從宏觀層面看,主要是閱讀工作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行動落后于口號,處于淺層次、零散推動狀態。具體表現為,閱讀工作開展缺乏體系、閱讀氛圍營造力度不夠、閱讀資源建設較為滯后、閱讀特色與品牌打造有待加力等。鑒于此,高校書香校園建設實現提質增效,需站在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來統籌謀劃,構建完善的閱讀工程體系,不斷提升大學生閱讀質量和活動效益。
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要求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考察認識對象,進行整體思考。書香校園建設從上到下、從宏觀到微觀涉及多個方面和層面,構成一個有機體系。如果只抓住某些環節發力而不統籌其他方面,不可能取得滿意效果。遵循系統性原則,優化書香校園建設實施過程,從頂層設計、組織開展、資源建設、創新推進、活動策劃、宣傳推廣和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全面謀劃,抓住重點、把握好關鍵點,科學制定和實施閱讀方案與推廣計劃。
貼近性原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生源素質、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等各不相同,書香校園建設需因地因人制宜,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閱讀實施方案、組織開展閱讀活動。貼近學校實際,接通“地氣”,可保證閱讀策劃、閱讀推廣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貼近學生實際,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狀況、專業特征和職業生涯等組織開展閱讀活動。脫離實際,僅憑主觀設想或照搬他校經驗推進閱讀工程,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制定與實施閱讀計劃前,深入師生開展調研,獲取相關數據,使之成為決策依據。
分層性原則。貼近性原則主要是就不同高校而言,具體到一所高校內部,還應貫徹分層性原則。在全校閱讀推廣活動整體一盤棋的基礎上,對不同年級、不同院系的學生要結合其年級和專業大類特點分層細化閱讀實施方案。堅持分層性原則,實質上是依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分類開展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的閱讀活動,以實現閱讀活動效益最大化,使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最優發展。
循序漸進原則。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個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客觀遞進過程。各高校可根據自身校情學情制定覆蓋教育學制時長的閱讀實施方案和推廣計劃,科學安排每一階段的閱讀內容,精心設計各項閱讀活動。在閱讀內容與活動形式方面,體現階梯性和層級性,總體上環環相扣、逐步深化提高。閱讀實施方案處于動態穩定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根據國家全民閱讀要求和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設規定,閱讀內容與活動形式要適時更新和升級。
創新性原則。書香校園建設,做好“常規動作”是基本要求,還需有“創新動作”為閱讀工程提質增效增添亮色。創新閱讀活動首先要創新閱讀理念,突破傳統與常規思維的束縛。在創新理念指導下,以非凡之舉策劃和組織各類具有特色的閱讀活動,提升活動的比較效益。創新閱讀內容和形式,能增強閱讀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活動的實效性,有利于打造閱讀品牌。因此,各高校既要開展好常規閱讀活動,又要善于推陳出新開展特色讀書活動,以形成中國高校書香校園建設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的閱讀盛景。
當下高校書香校園建設的最大短板是體制機制不健全,閱讀工程無法深入高效開展。閱讀工程包含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推進閱讀工程需從這三個層面發力:宏觀層面,站在學校全局制定閱讀實施方案與閱讀推廣計劃;中觀層面,認真組織落實閱讀實施方案與推廣計劃,強化執行與督查;微觀層面,加強閱讀工作指導,解決有關具體問題。三個層面互為依存、相互影響,要靠健全的閱讀工作機制進行推動。
組織領導機制。書香校園建設意義重大,必須納入高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范疇?!澳睦锏念I導重視到位,哪里的全民閱讀活動就深入扎實,哪里的大眾讀書就蔚然成風”。[3]因此,閱讀工程須擺在學校領導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據閱讀工程開展需要,可成立由校領導牽頭掛帥、各院系(部門)負責人參與的閱讀工作領導機構。領導機構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閱讀制度,確立目標任務,部署和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研究閱讀工作重大事項。
執行協調機制。按照閱讀實施方案和推廣計劃,動員各方力量,調配各類資源,組織開展全校閱讀活動,推動方案和計劃落到實處。根據實際情況與預期目標,對閱讀工作進行統籌協調,實現要素和資源的最佳分配與組合,以達到閱讀開展的目的。
督查考核機制。督查考核是推動閱讀工作落實的有效手段。督查考核形成的壓力,可以轉化為責任主體的工作動力。對照任務與要求,督促檢查閱讀方案和計劃的落實情況,及時通報檢查考核結果,并運用獎懲手段進行激勵和鞭策,全面推進閱讀活動深入有序開展。
測評分析機制。對閱讀效果進行測試評價,以檢驗閱讀工作開展的成效。適應時代特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立閱讀測試評價體系(包括測試標準和題庫等),每學期統一對學生閱讀成長和素質提升情況跟蹤測評,成績計入學分。同時,開展閱讀狀況調查,收集師生意見。對測試、調查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期發布閱讀指數,為后續閱讀工作的開展提出參考意見。
資源建設機制。作為閱讀工程的基礎,閱讀資源建設與閱讀工程需同步推進甚至適度超前。館藏圖書資源、數字閱讀資源和閱讀基礎設施建設要有計劃地推進,為師生創優閱讀條件。資源建設適度超前,有利于對閱讀工程產生牽引和促進作用。
經費投入機制。資金不足往往是制約高校書香校園建設的瓶頸,導致閱讀活動難以高效開展。為保證投入充足,需要實現經費來源多元化:一方面,把閱讀工程經費納入高校年度財政預算,根據本校財力狀況,保證每年一定數額的穩定投入;另一方面,積極爭取社會贊助、政府部門支持和對接有關項目建設開展立項爭資,盡可能從外部籌措部分經費。
堅持質量至上,精選閱讀內容。閱讀內容是書香校園建設的核心,必須堅持質量至上,加強供給側改革,努力與需求實現“精準對接”,保證優質讀物有效供給,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開展全民閱讀,優質閱讀內容供給要“堅持價值導向、專家意見、市場表現、群眾口碑、質量標準相統一的原則,向讀者推薦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出版物”。[4]作為高校,著眼學生全面發展與專業能力成長,可采取由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共同推薦書目的方式,遴選經典和優秀讀物,更新和充實圖書資源。堅持推動精品讀物宣傳推介常態化、制度化,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師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加強宣傳推廣,營造閱讀氛圍?!叭绻恢匾暊I造全民閱讀的氛圍,讀書節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形式、一個符號?!盵5]高校要發揮閱讀推進器作用,加強閱讀宣傳工作,注重書香氛圍營造。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帶頭當好表率,大興學習研究之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校形成閱讀磁場效應。用好廣播、校報、網絡、宣傳窗和電子屏等校園大眾媒介,借力微信、騰訊即時聊天工具(QQ)等自媒體,組織各類讀書宣講活動,定期舉辦校園圖書展,凝聚強大宣傳合力,為閱讀活動的穩步推進營造良好聲勢。要講究宣傳策略,重視正面引導,樹立讀書典型,讓全民閱讀理念在師生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強化主題策劃,開展閱讀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精心策劃和組織開展系列主題讀書活動,加強指導和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尤其是培養深度閱讀習慣,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深入開展。閱讀活動的開展,堅持創新驅動、形式多樣,如成立各類讀書會,開設閱讀課,舉辦讀書節、讀書周和讀書月等活動,組織主題演講、經典誦讀和讀書交流,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讀書講座,開展閱讀能力考核,全面繁榮校園閱讀文化。注重書香品牌塑造,打造閱讀特色和亮點,擴大品牌的社會效應。
書香校園建設關乎學生成才、高校發展和民族未來。各高校要深入探索書香校園建設規律,健全閱讀推廣工程體系,以書香校園建設的卓著成效不斷推進書香中國建設,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