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輝
(鄞州實驗小學,浙江 寧波 315190)
簡論小學一年級體質(zhì)測試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
邵 輝
(鄞州實驗小學,浙江 寧波 315190)
常常會有體育教師感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好難教啊。為什么難教?因為一年級新生就像一個新的“產(chǎn)品”需要從零開始設(shè)計、塑形、打磨,比較費心。不像高年級,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哪怕零基礎(chǔ),學習技能其接受能力也遠遠強得多。所以在平時的體育教學課中一年級新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教師措手不及。開學第一學期的體質(zhì)測試就是其中一個“重頭戲”,因為學生在幼兒園階段沒有或者很少接觸這類考試項目,所以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本文主要對小學一年級在體質(zhì)測試各個項目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
存在問題:吸氣不夠用力,呼氣斷斷續(xù)續(xù)。一年級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肺活量測試,對于如何深深吸氣和最大限度呼氣沒有概念,在呼氣時往往會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的現(xiàn)象,所以導致肺活量檢測儀無法精確測量,其吹出來的數(shù)值比較小。
解決對策:平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呼吸以及最大限度的呼氣練習,讓學生對于肺活量測試的流程有個基本概念。然后,在測試時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男女生一定要達到良好成績以上(男1 300ml,女1 000ml),學生有了目標,對成績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存在問題1:眼睛不往前看,50m跑變“蛇形跑”。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喜歡低著頭跑成S形,或者眼睛喜歡看旁邊一起跑的同學,跑著跑著就跑到了旁邊同學的跑道上,有的同學途中跑雖然跑成直線了,但是一過終點線就直接轉(zhuǎn)彎跑到跑道外面,容易和隔壁道沖刺的同學產(chǎn)生碰撞情況。
解決對策: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沿著跑道線跑,并且在跑步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眼睛看前面。其次,在進行一段時間地練習后,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在跑道中間跑,并且在所對應(yīng)的終點線靠后位置放一個標志物,在跑步過程中提醒學生抬頭,眼睛盯著標志物,不要看旁邊的同學,并要求學生跑到標志物位置才能停下來。最后,當學生達到教師的要求后,教師可以撤掉終點后的標志物,讓學生嘗試在各自跑道上快速奔跑。
存在問題2:未過終點減速。很多同學雖然在途中跑中跑得很快,但是,有的學生在未過終點線就提前減速,更有同學會直接跑到計時教師跟前來個急剎車,這些情況勢必影響了學生的最終成績。
解決對策:首先,教師要在練習前提醒學生只能越過線才能減速。并且,教師可以在終點線后方設(shè)置一個參照目標,如在跑道兩端放置兩個醒目的標志桶,在練習前提示學生:我們要最快速度沖過終點線,并且跑過標志桶才能慢慢停下來。最后,教師可以撤掉標志物,短距離讓學生嘗試快速跑越過線,如有學生提前減速,教師再個別提醒,讓其再次進行練習。
存在問題3:起跑姿勢不對,不夠全神貫注。有的學生在起跑時起跑姿勢和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有的學生身體沒有前傾,影響快速兩腿快速用力蹬地;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起跑時反應(yīng)比較慢,往往教師發(fā)令許久,他看到別的同學跑出去或者經(jīng)人提醒才跑出,這些情況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跑步成績。
解決對策:一年級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強,教師可以在起跑線后畫一個十字,用自己的手和腳把十字分割的4個格子填滿,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同手同腳了,同時提醒學生身體往前傾一點。在訓練學生反應(yīng)能力時可以適當?shù)募尤胍恍┤の缎缘挠螒颍热纾浩鹋茏藙菡_的情況下聽各種聲音的起跑(可以是擊掌聲,可以是哨子聲,也可以學各種動物叫),學生覺得很新穎,學習興趣就會非常濃厚,教師也會教得事半功倍。
存在問題1:心理存在恐懼,身體不夠放松。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柔韌性不好,韌帶較硬;還有一部分同學卻是因為怕拉伸引起疼痛或者看到其他同學拉伸很痛造成心理恐懼,從而排斥坐位體前屈動作,導致身體比較僵硬,不敢往下壓,全身不夠放松。
解決對策:在平時練習時,要求學生手盡量往前伸直,并且做到低頭,拉伸一會后,提醒學生身體放松,慢慢地繼續(xù)往下壓,用手扳住自己的腳,堅持一會兒。如有個別同學扳不到自己的腳,教師可以用手推壓學生的背,施加適當?shù)牧鈳椭鷮W生下壓。
存在問題2:動作過于緩慢,完成不夠連貫。學生在做坐位體前屈動作時,下壓動作過于慢,柔韌性不好的同學,一感覺到疼就有點畏縮的心理,手越往前伸越疼,更加不敢往下壓。
解決對策:學生在練習時要先熱身,做好充分的拉伸,以防止拉傷。然后,以正確姿勢坐好,兩手向上伸直。做好準備,深吸一口氣,身體快速用力下壓,手快速往前伸將標志物推向最遠處。由于施加了快速下壓的力,就像彈簧一樣,肯定比原先壓得更低了,這樣也就提高了成績。
存在問題3:練習枯燥無味,學生興趣不高。每節(jié)課的坐位體前屈練習,由于形式比較單一,又有疼痛感,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就厭煩了。當教師盯著他們的時候完成度還行,如果讓他們獨立完成時,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解決對策: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柔韌性練習。當采取單人獨自練習時,可以進行立位體前屈練習,也可以要求學生將腿放在肋木上進行拉伸。當采取多人集體練習時,可以進行2人坐姿腳對腳,手拉手進行互拉,也可以做多人坐姿分腿腳碰腳身體前壓擺造型,比比哪個小組的造型最漂亮。在課的空余時間,還可以進行小組的橫叉接龍比賽,比比哪個組接得最長。多種形式的練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柔韌性。
存在問題1:繩子粗細不適,鞋服不夠輕便。有的學生選擇的繩子太笨重,兩頭有大大的手柄,一年級學生拿著就費勁。有的學生選擇的繩子卻太輕,不容易借助繩子的慣性,搖動起來比較費勁。有的學生繩子選擇比較適宜,但是穿的鞋子衣物不夠輕便,每跳一次繩子都要用比別人花多一點力氣。
解決對策: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好的繩子和裝備非常重要。在繩子的選擇上,對于一年級的初學者,應(yīng)選擇不易卷曲變形,粗細在4.5~5mm適中的塑料繩為宜??梢阅闷鹄K子試跳幾次,如果感覺手腕比較吃力,那就選擇稍微輕點的繩子。衣物的選擇上,要挑一些輕便的服裝,太厚重的衣服會使手臂動起來比較吃力。鞋子要選擇薄底盡量輕的鞋子,這樣跳起來才不用太花力氣。
存在問題2:動作不夠協(xié)調(diào),單搖雙跳費力。體質(zhì)測試項目對于跳繩的要求是:單搖并腳跳。其正確的跳繩方法是雙腳并腳跳繩搖1次跳1次,但是一部分同學習慣性地繩搖1次,雙腳并腳跳2次。同樣時間別人跳2個,他卻只能跳1個,這樣肯定比別人慢了很多。還有一部分同學,因為手腳協(xié)調(diào)性較差,所以在跳繩過程中,往往沒跳幾個就斷掉。
解決對策:首先讓這些學生了解正確的動作,觀察其他同學正確的跳繩動作,然后,讓他們不拿繩子徒手模仿,且要求跳得有節(jié)奏。完成得好了,再拿繩慢速度跳繩,如果動作對了,可以要求他們加快速度,如果不對,再讓他徒手練一會。重復幾次基本能做到動作正確。對于手腳不協(xié)調(diào)的同學可以要求學生放慢速度,一邊數(shù)一邊跳,讓“數(shù)字”去約束手、腳跳動的次數(shù)。
存在問題3:繩長選擇不當,搖繩太過費勁。很多學生在跳繩時,不管繩子長短,捏住兩端就開始跳,殊不知,繩子如果太長,搖起來就會更費勁,且搖動一圈所需的時間也就越多。不知不覺就影響到了自己的跳繩成績。
解決對策:繩子長度選擇,兩手持繩,腳踩繩子中間,上臂靠近身體,拉緊繩子,小臂與腿角度成90。為宜,試跳幾次繩子,繩子最高點離頭大約20cm。
G807.2
A
1674-151X(2017)12-103-02
投稿日期:2017-03-23
邵輝(1982—),小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