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山東省寧陽實驗中學
一線教師解決中小學學困生的策略
張 凱
山東省寧陽實驗中學
本文特色地提出了一線教師解決學困生問題的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際意義。
中小學生;學困生;轉化;教師;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困生的問題一直被教育者們視為攔路虎。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基礎上,本人在課堂教學中總結了以下幾點做好學困生的轉化的有效觀點和方法:
“以學生為本”。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大眾、降低教學起點。我們要有“雖不能至,亦不遠矣”的信念。
如,我們班有一位女生李××經常不做作業,我批評了她好幾次,她不僅不改,還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來。我想一味的批評不是好辦法,于是,我找她談心,經常提醒她,發現她一有進步就鼓勵她,很快她就能按時交作業了。如果我不改變方法,她很可能就淪為后進生。
“以學生原有水平而教”。著名心理學家加涅說:“學生的差異就和指紋一樣各不相同”。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果子”,達到心理上得“最近發展區”。
一位老師在將“年、月、日”這節課時,用到了非常多的視頻,比如地球公轉,不老傳說等,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效果良好,再有在講概率知識時教師使用了六章紙牌?1?2?3,◆1◆2◆3,讓學生們在分類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拿到1的概率是多少?拿到◆的概率是多少?去掉一張,拿到◆2的概率可能是多少?拿到◆的概率可能是是多少?……學生研究得很專注學得就非常投入,效果也很不錯。
其實,教學策略和技巧才是學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主要途徑,學困生之所以對知識理解的不夠透徹,原因就是教師沒有設計出更容易為學生們所接受的教學方式方法。
在教學中本人嘗試了一些做法,可以使學生更具積極性:
比如:常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我在所教的班級里做了一次實驗:教師利用趣味運動會當天短暫的15分鐘講了一節“小數除以小數”,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完成課后自主練習,不出意料,學生紛紛出現問題。周一我就笑著對學生說道“今天只要不‘嚴刑逼供’,同學們大可對自己出現的學習問題提出來‘審問’老師!”真的沒有想到,幾乎所有后進生都興致勃勃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在黑板上梳理了一下問題,有:
“為什么小數除以小數商竟然比被除數還大?”
“補‘0’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2.56÷0.8豎式計算時非要把0.8轉化成8不能變成80、800……然后再去除2.56呢?不是一樣商不變嗎?”
解決問題時我先是“電話求救”用掉一次機會請同學解答疑難,再三選一去掉一個錯誤答案,然后錯誤示范激發學生的討論,達到啟智明理的目標,剩下的問題,通過比比誰算得最快寫得最好看來揭示道理。
這節課下來,學生的興趣也有了,思考的力度也達到了,效果也有了,因為用了新的游戲策略,后進生的臉上布滿了微笑和陽光。
教師教的真正的目的如何體現呢?這就要求我們自己去主動的叩開學生的求學大門,真正為學生學的需要而教。比如:在我們班教師在批改作業或者巡視課堂的過程中,只要發現對于學困生較難的題目,教師就請學生小組討論,或者請學習水平較好的同學展示以及教師板演展示,來幫助學困生獲得自己需要而又不去問的正確結果,這樣學困生就能當堂問題當堂清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主動出擊,對學生投其所好,撓到學生的“癢”處。
有次,老師的新家準備裝修,所以備料成了我的“難題”,正好當時學到了《長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考慮到學生們都非常樂于幫助老師干點“私活”,基于大多數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我就在練習課上提出了該買幾塊地板磚的問題,同學們紛紛拿起筆來刷刷地算了起來,然后一個個地舉手向我提供方案,一個回答的,另一伙去質疑,有通過估算對結果質疑的,有對方法質疑的,有對計算過程質疑的,特別是后進生參與其中的熱情特別高,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紛紛得到了鍛煉,后進生也在反思學習中得到了成長。
對于學困生,我們的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從分數高低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等。對于學困生,應按他們的實際進行激勵性評價,使評價有利于他們的發展進步,有利于發展學困生的某些長處。
教師在轉變后進生的過程中,應遵循唯物辨證的觀點,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①表揚與批評的關系②嚴格要求與耐心說服的關系③懲罰與毖后的關系。
在與后進生交流中,教師的語氣,方式都應做適度調整。
比如:當學生某個問題不能順利解決時,我是采用如下方式進行交流的:
①放低身段,“請教”學生;
②提問這個學生周圍的同學,引起他的關注;
③帶著多肯定適當引導稍加點撥的方式交流;
④建議性的引導,比較性的引導,讓學生自我反思,自覺進步;
⑤回憶課堂,用盡量多的語言激發“原學習情境”進行自我調整。
當然,面對后進生,書面的輔導應該以夯實四基為基本要求。比如:在調查輔導的學生中就有一位同學,很聰明就是考不出成績來,而淪為后進生,自課外輔導以后,教師才了解到,這位同學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做題習慣,之后,每每做題他都會把步驟和方法用鉛筆記下來,成績果然進步飛快。
總之,預防學困生的出現關鍵是教師,只要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在更新理念、科學施教、策略適宜、“投其所好”、鼓勵贊美、幫扶輔導這些工作上努力實踐,師生就一定可以擁有“比黃金和貨幣還寶貴的信心”,迎向“倍歡人”的春天。
[1]劉國權.中小學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李洪元,陸士杰,龔維珍.后進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1997
[3]李獻林.學困生心理特征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