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博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
試論破產重整制度的特點及意義
——破產重整申請審查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彭 博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破產重整審查制度是破產重整制度的重要內容,而其中對重整申請的審查因為直接影響破產程序是否啟動,也成為十分重要的環節。我國對破產申請的審查分為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但對于審查標準和審查內容等相關規定還存在不足和缺陷,本文結合有關案例,通過對重整申請的審查制度的特點和問題進行分析,以提出對相關問題的建議,并說明完善破產重整申請審查制度對于債權人、債務人利益的實現和促進司法公平公正等的重要意義。
破產重整;重整申請;審查制度
2004年3月,A省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實際控制人甲X和其控制的原公司高管人員利用控制地位違規挪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高達2.51億,并擅自以公司名義貸款為他人提供本金高達3.95億元的擔保。擔保債務到期后,債權人紛紛對其起訴申請執行,A省人民政府招開會議認為XX公司資不抵債近3億,經營無法維系,XX公司債務危機全面爆發。B市中院對受理XX公司重整案進行立案前評估,于2007年9月受理此案。在法院主持下,共有15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確認債權總額為5.4億多元。后債權人會議通過重整計劃,法院于07年10月批準并終止重整程序。至此,XX公司破產案審理終結。①本文筆者將立足于以上案例,結合理論與實際分析,論述我國破產重整制度特點及意義,主要是破產重整申請的審查制度的特點和意義,并就有關問題提出個人建議。
破產重整制度,是指企業在無力償債的情況下,為使企業擺脫困境,經由企業債權人或債務人的申請,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對具有重整原因和重整能力的債務人進行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系上的清理,使企業重獲經營能力的破產預防制度。②結合我國破產法法規及案例,總結出破產重整制度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申請對象特定化
我國破產法規定破產重整的對象只能是企業法人。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的對象為XX公司。
(二)重整原因寬松化
根據我國破產法第2條,重整原因有三種情形:1)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2)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3)企業具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以上三種情形具備其中一項,就等于債務人具備了重整原因。其中第三點體現了重整原因比清算和和解原因寬松,破產重整的申請不以債務人已具不能清償的事實為必要,而只需證明其有不能清償的可能即可。也就是說,財務發生困難即可申請或被申請破產重整。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該公司資不抵債近3億元,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經營無法維系,重整原因符合第一種情況。
(三)申請主體多元化
根據破產法第7條和第70條,破產重整的申請人包括債務人、債權人以及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在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破產重整申請主體為債權人。
(四)重整申請須經法院審查
根據破產法第71條之規定,法院在接到重整申請后,應在法定期間內對重整申請進行審查,以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決定。這里的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
(五)重整計劃多樣化
我國重整計劃內容豐富,措施多樣。我國破產法第81條規定,重整計劃草案應該包括:債務人的經營方案、債權分類、債權調整方案、債權受償方案、重整計劃的執行期限、重整計劃執行的監督期限和有利于債務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六)程序優先化
重整程序不僅優先于一般民事執行程序,而且也優先于破產程序和和解程序。當重整程序開始,正在進行的一般民事執行程序或破產程序或和解程序應當終止。即當破產申請、和解申請和重整申請并存時,優先適用重整程序,以期更好地實現各方利益。③
(七)參與主體廣泛化
破產清算和和解程序中,主體僅限于債權人與債務人,股東只能被動地接受破產或和解的事實而沒有任何發言權。在破產程序中,股東不僅可以申請企業重整,而且參與制作重整計劃草案,還具有對特定事項的表決權。根據我國破產法第85條第二款,重整計劃草案涉及出資人權益調整事項時應當設出資人組對該事項進行表決。
(八)重整計劃草案需經債權人會議分組表決通過
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第82條和84條的規定,債權人會議中的債權人應按照債權性質的不同分組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表決。當一個表決組的表決結果同時滿足人數要求和份額要求時,才為該組通過重整計劃草案。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同意草案的有12家,超過《企業破產法》第84條所規定的半數,且其所代表債權額比例超過總額的三分之二,該債權人會議通過表決。
(九)重整計劃需經法院審查批準
重整計劃須經法院審查批準后才可執行。法院批準分為一般批準和強制批準。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由于債權人會議通過表決,故為經法院審查后的一般性批準。強制性批準主要是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如果表決組未一致通過重整計劃草案,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法院有權裁定批準通過該重整計劃,同時,被通過的重整計劃對破產重整中各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遵照執行。法律設置該條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證社會利益,避免一些情形下某些表決權人在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沖突時,為了貪求更大個人利益而使計劃不通過的情況。
破產法第71條關于人民法院對重整申請審查的規定表明,重整申請須經法院進行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符合破產法規定的才能受理。④然而我國破產法對于什么是“符合本法規定的”卻沒有明確具體的說明。從破產重整啟動的條件來看,破產重整的形式審查應該包括法院是否有管轄權,申請主體是否適格以及申請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等問題。而實質審查應包括審查債務人是否具有重整原因及再建可能性等問題。結合前文對重整制度特點的歸納以及對XX公司破產重整案例的分析,我認為我國破產重整申請的審查制度還存在以下特點及問題:
(一)重整申請形式審查標準較寬松
重整申請的形式審查中的管轄問題以及申請形式問題在我國《企業破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均有明確規定,在此不多做贅述,本文筆者所指的形式審查的問題主要是重整申請主體資格的審查過于寬松。
我國破產法規定的破產重整申請主體包括債權人、債務人和出資額占債務人資本10%以上的出資人。但是,是否應該讓全部的債權人或債務人或出資額占債務人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都可以作為申請主體呢?筆者認為,雖然寬泛的申請主體有利于企業進行重整,挽救企業和債權人利益,但如果主體過于寬松便容易造成權利的濫用,不利于對惡意進行破產重整申請的限制。
(二)重整申請實質審查標準不明確
1.重整原因審查規定不明確
我國《企業破產法》對于重整原因的規定比清算或和解原因寬松,破產重整的申請不以債務人已具不能清償的事實為必要,而只需證明其有不能清償的可能即可。然而法律對于哪些情況屬于“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并沒有明確規定。這就使法官在認定“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性”時自由裁量權過大。另一方面,法院如何判斷企業狀況,認定其是否具有破產原因,法院自身是否有能力對企業資產狀況、經營狀況及市場狀況進行判斷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乙X申請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在人民法院受理該案之前,首先A省人民政府召開會議確認了XX公司“嚴重虧損,資不抵債金3萬元,經營無法維系”的現實條件,然后由B市中級法院對該案進行立案前評估和審委會討論,結合A省人民政府、中國證監會、XX大學等對XX公司破產重整的支持態度,B市中院提請A省高院報最高院批準受理該案。然而,該案對于立案前評估的內容,評估標準、評估項目方法卻都沒有提及,法律對于此項也無具體規定。也就是說,如果其他案件不做立案前評估的實質審查或審查不到位似乎也無可厚非。另外,案例中,對于破產原因的審查并沒有在法院的審查和討論中體現,而是在A省人民政府召開會議對于“資不抵債近3元的”確認中體現,在經證監會和XX大學等關系方發表支持態度后,B市中院才決定提請上級人民法院報最高院批準,這樣看來,法院被賦予審查權力,但卻可能缺乏實質審查的能力,需要借助其他機構或部門的幫助來完成對企業重整原因的審查。另一方面,A省高院對于B市中院提交的評估報告的審查僅為是否可行的審查,筆者認為這屬于形式審查,因此從整個過程來看法院對于重整申請原因的審查的法律規定與實際相分離的問題。
2.法院對重整能力的審查存在困難
重整的目的在于挽救處于困境的企業,但挽救的前提是債務人有再建的希望。因此法院對于重整申請的實質審查還包括對于企業有無再建可能性的審查。
對于法院作為審查主體,筆者不禁感到產生疑問:法院是否有能力進行企業經營情況和重整能力的判斷呢?由于破產案件的特殊性,此類案件不僅涉及到法律問題還涉及到公司財務會計知識,這就要求作為審查主體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市場認知能力。“乙X申請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對于法院對企業具有再建可能性的判斷,僅僅從“B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對受理XX公司破產重整案的立案前評估工作表明,XX公司破產重整方案具有現實可行性”和“A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經B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的‘關于XX公司擬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評估報告’具有可行性”⑤兩處看出。然而對于這種可行性的判斷方法和標準卻未作說明。筆者也不禁質疑:審委會是否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判斷企業是否有再生能力呢?另外,如果B市中級法院評估錯誤,那么A省高級人民法院僅對評估報告審查是否足夠呢?本案中,法院是在聽取了A省人民政府、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XX大學等關系方的意見后做出的決定,但是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若出現審查錯誤則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呢?筆者認為,這一系列問題都反映了我國重整申請審查制度的不夠完善的問題。
根據上述提出的破產重整申請審查制度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該制度的完善建議及意義:
(一)重整申請形式審查方面
筆者認為,我國《企業破產法》可以對重整申請的主體做進一步限定,以防止申請主體過于寬泛而導致的權利濫用或惡意申請的現象。例如美國有關法律規定由債權人提出的申請為非自愿型重整,不僅有債權額的限制而且有人數限制,通常要求三人以上,且其確定的、無爭議的、無擔保的債權額必須到達5000美元。⑥我國不一定要學習美國,但筆者認為,對于重整申請主體做適當審查限制是必要的,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和債務人、債權人合法權益。
(二)重整申請實質審查方面
1.完善破產法對于“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性”的規定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中,明確規定了“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及“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情況,但對于重整原因獨有的“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性”卻缺乏具體明確的界定。筆者認為,法律應完善對這方面的規定,從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也為法院認定提供具體明確標準,從而促進公平裁判的實現。
2.完善破產法對于法院審查主體的規定
據以上第二點中對于“法院對重整能力審查困難”的論述,筆者認為,法院因專業知識限制和有關市場認知的能力的不足,可能對債務人重整能力的認定不一而使裁判有失公允。但另一方面,要求法官具有公司經營知識和財務知識又顯得對其要求過高,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增加建設一種專業機構輔助制度,幫助法院進行審查。即借鑒破產清算和管理人中有關制度,通過法律規定可以作為公平鑒定企業經營狀況的第三方機構,對于企業是否具備重整再建可能性提出意見,最終由法院做最后的審查決定。比如此案例中,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但B市中院實踐中聽取了A省人民政府、中國證監委員會、XX大學的意見,最終自身做出決定。筆者認為,通過法律確認該項制度,可以限定輔助機構的范圍,從而更有利于鑒定和評估的專業化及公平性,且可以明確責任分配(筆者認為可由鑒定輔助機構與法官共同承擔),減輕法院的負擔。
(三)完善重整申請審查制度的意義
我國應該加強重整申請審查制度的完善。因為重整程序本身耗資較大,如果裁量不當,標準不一,不僅不能實現各方利益,還可能導致損害關系人甚至危害社會利益的后果。完善重整申請的形式和實質審查,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和債務人、債權人及各方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司法效率,促進社會公平。
(一)破產重整制度對企業和債權人的意義
破產重整能夠幫助企業擺脫財務困境,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實現。
在“乙X申請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如果破產清算,債權人可獲得的清償率為19.84%,但按照重整計劃,清償率卻可增加到25.35%,這充分體現了對債權人利益的實現。同時,通過重整制度,企業自身沒有遭到破產而是重新維持起了商業信譽,使無形的企業資產得以保留,并得以繼續經營,保存了企業實際資源和人力資源。
(二)破產重整制度的社會意義
破產清算案件的處理結果,除對債權人、債務人、投資人產生消極影響之外,往往還對企業職工、與債務人有交易往來或利益關系的其他企業、國家財政和社會保障狀況產生消極影響。而破產重整制度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了這些不利因素,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障作用。
在“乙X申請XX公司破產重整案”中,XX公司作為上市公司,其企業職工以及涉及到的其他關系方較多,一旦進行破產清算,這些關系主體利益都將可能受到損害,然而破產重整制度卻有效協調了各方利益,且避免了企業職工失業,對于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國家財政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破產重整制度的法律意義
破產重整制度作為我國破產法律制度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維護企業和債權人利益,協調各方利益等具有重大意義,對彌補破產清算與破產和解的不足,以及我國破產法律制度的完善有積極影響。
[ 注 釋 ]
①朱壽祺,洪悅琴,毛志軍,湯海慶,周志軍.袁建華訴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糾紛案[EB/OL].http://www.pkulaw.cn/Case/pfnl_117807662.html?match=Exact,2007-11-20.
②范建主編.商法[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72.
③李永軍.破產法——理論與規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381.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71條(2006年版)規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申請符合本法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并予以公告.
⑤朱壽祺,洪悅琴,毛志軍,湯海慶,周志軍.袁建華訴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糾紛案[EB/OL].http://www.pkulaw.cn/Case/pfnl_117807662.html?match=Exact,2007-11-20.
⑥彭金超.論破產重整審查制度[J].社會科學(第一輯),2011(S1).
[1]范建主編.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永軍.破產法——理論與規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Z].2006.
[4]彭金超.論破產重整審查制度[J].社會科學,2011.
[5]朱壽祺,洪悅琴,毛志軍,湯海慶,周志軍.袁建華訴浙江海納科技股份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糾紛案[EB/OL].http://www.pkulaw.cn/Case/pfnl_117807662.html?match=Exact.
D
A
2095-4379-(2017)18-0029-03
彭博(1996-),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法學與英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