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海清
江蘇振強律師事務所,江蘇 江陰 214431
關于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經濟法問題研究
奚海清
江蘇振強律師事務所,江蘇 江陰 214431
對于智慧城市來說,其是整個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趨勢,其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為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提供方便。智慧城市的建設,其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對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本文主要對經濟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經濟法;問題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IBM公司提出來的,這種觀念的橫空出世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順應時代和現代科學技術融合的產物。總而言之,智慧城市的出現需要滿足幾個客觀條件:物聯網、“云應用計算”技術的改革升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
(一)信息技術體系經濟法律弊端體現
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相關法律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說,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沒有在整個社會和相關的技術需求方面進行建設。對于我國來說,一直在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標準制度進行完善,這些對于傳統的城市發展有著促進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的提升以及經濟不斷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的神話,對于我國目前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持續發展,目前大多數的技術發展無法對智慧城市的建設進行滿足,無法和實際情況相互聯系,這就會對其自身的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
2.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對其建設的保護相對比較狹隘。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相對比較單一,而且核心技術手段相對比較匱乏,這就會導致信息資源的狹隘性。對于一些能夠使用的信息技術來說,其主要的服務目標是外企,這就會對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產生阻礙的作用。而且對于信息技術來說,在采購的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這就會導致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產生阻礙的問題。
(二)市場建構活動弊端體現
在市場構建和和實際運作活動不相符,市場計劃無法達到標準要求的等等問題,對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消極影響。造成這一現象發展的原因包括下文幾種因素。其一目前我國物聯網管理規范的松散性,其沒有合理化管理章程。依據我國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給出,雖然其對產品的性能給予相關要求和標準,但是物聯網技術產品和傳統產品具有不同性,進而原始的質量管理章程不符合對物聯網的等新型技術產品的管理和規范,將影響智慧城市建立。其二,電信管理章程的弊端體現。自2014年開始,國家領導和相關部門就對電信產業發展進行信息的規劃,以促進電信產業發展。但是站在整體角度來看,其針對電信產業服務環節完善具有瑕疵。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電信產業廣泛應用,服務范圍狹隘性對我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產業,也帶來不好影響。伴著數字鴻溝弊端發生,這一弊端將會惡化。其三,對于消費人員訊息的保護弊端體現。在二零一三年初期,我國出臺了信息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條例,這一條例出臺后,在對我國消費群體合法權益的保方面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對全社會來看,并不能就整體維度進行管理,且不具備強有力約束性。
(一)宏觀調控法對策
對于我國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加強宏觀調控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對計劃法以及相關的計劃管控的權力以及責任和內容以及相關的編程等等來進行對應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的管控,進而保證宏觀調控的實現,防止政府的職能失效。在對智慧城市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還要與現實相互關聯,而且還要按照整個社會的整體發展進行相應的建設,保證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的計劃方案合理有效,并且對資源的配置進行合理化,加強市場經濟的平衡發展,進而保證社會發展過程中法律目標的公正程度。還要在整體規劃的過程中,保證編制的完整程度,進而對各個地方進行合理的管控和監督,并且成立相應的專家組,對其建設的經驗進行相應的總結,而且還要按照相關的編制進行建設。
加強信息產業技術標準措施,提升產業技術的水準,并且對信息產業的發展進行不斷的提升,促進智慧型城市的發展,并且促進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提升產業的標準程度。
(二)市場規制法對策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保證其自身的技術性,就要加強市場法律法規的建設,這是需要進一步保證我國政府對其自身的干預程度,進而保證信息化產業發展的規范程度,保證企業技術型的平穩發展。對于市場發展來說,其要和整個宏觀調控的手段進行相互的融合,還要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進行合理的引領,進而保證經濟法的合理保證。對于信息產業總體的發展過程來說,其也要求相關的企業進行相互的合作,進而保證產業科學合理的發展。相關的政府部門還要對各個廠商進行相互的鼓勵,防止行業的壟斷行為,提升營銷方式的多樣性。
建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法,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打消消費者對信息化消費模式的顧慮,促進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應將個人信息權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作出明確規定和法制保護。
(三)物聯網系統的行為管理規范
對于市場責任管控的相關規定支出,市場合理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自身的管制以及完善。進行市場管控的過程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和整個宏觀調控的手段有著直接的關系,兩者相互融合,進而對企業進行直接或者間接的管控,這樣就促進了經濟法自身的發展,并且對其自身的功能也有著相應的完善。對于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其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時期,而且相關的市場標準體系也沒有進行完全的成熟,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建立相對比較靈活的管控環境,保證其目標發展的合理性。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物聯網發展的自身特點,就要促使其能夠合理的運行,保證經濟法的作用最大化。
(四)對消費主體隱私進行保護
加強對消費者主體因素的維護,第一步就是要按照我國市場發展的主要狀況以及我國國情的發展,進行相應消費者信息保護的主要標準體系的建設。對于我國法律的發展來說,其主要是針對我國消費者進行相應的建立和完善發展的,還可以通過對西方國家的信息發展進行相應的借鑒,對消費者信息一體化進行合理的保護,進而對其自身的主體進行完善。第二步就是要對目前我國消費者發展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完善。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管控的香瓜條例以及標準進行完善,并且通過相關的經營者和消費者進行相關法律的規定完善,保證二者相互管控,對消費者的信息隱私保護得到最大作用的保護,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泄露。
(五)制定計劃法,明確權責
制定相關的計劃法,充分保障政府“宏觀調控”服務的實踐,從整體的角度上,讓政府有法可依,從實際出發,切實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設關鍵點中區,保障每一點問題都能夠得到相關的注意并且及時作出決策和部署對其進行調整,合理分配市場資源,保障市場結構的平衡,促進社會公平的發展。
綜上所述,國家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是隨著社會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的不斷進步而發展的。我國經濟實力不斷的提升以及科技強有力的發展,進而促使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不斷被使用。在對智慧城市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其具有一定的繁瑣性和階段性。所以,在對其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按照其自身的問題以及建設的不同階段來分析以及研究,進而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不足進行完善,尤其是要對經濟法進行特別的關注,這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性因素。將其進行重點的研究,保證其發揮最大的作用,進而促使我國智慧城市的科學化發展。
[1]張曉晨.智慧城市建設的經濟法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29):228+234.
[2]王楓云,陳亞楠.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3]朱俊明.智慧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6(05):19+21.
[4]李媛媛.智慧城市建設的經濟法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3.
[5]王璐,吳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對比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2(05):34-37.
D922.29
:A
:2095-4379-(2017)27-0161-02
奚海清(1963-),男,漢族,江蘇振強律師事務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