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聰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我國商業銀行法的缺陷及完善
張 聰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以下簡稱《商業銀行法》)自頒布實施以來,歷經20余年,越來越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形勢。本文將對現行《商業銀行法》在當前經濟和金融背景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討論和分析,并就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完善和改進這些缺陷提出筆者的思考和建議。
商業銀行;金融消費者;監管體制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5年9月10日發布并于當日起實施,后分別于2003年和2015年做了部分修正和修改的,該法的主要內容還是反映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情況,并且當時立法技術也未達到現今的水平,許多制度在設計時也顯得比較粗糙。因此,《商業銀行法》在規范商業銀行行為以及為商業銀行業務提供制度保障方面,愈發顯現出滯后與無力。
我國《商業銀行法》制定的時間是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期,當時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幾乎才剛剛起步,商業銀行的業務幾乎集中在傳統的儲蓄、信貸方面。在相比在2003年的改動也是基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對與入世承諾不相適應的部分做了修正。總的來說,現行《商業銀行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我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商業銀行法》進行修訂,以更好地規范銀行業的運行。
(一)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缺失
金融消費者是指是指為滿足個人和家庭需要,購買金融機構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的公民個人或單位。《商業銀行法》中并沒有金融消費者的概念,而是使用存款人作為商業銀行的相對概念,但隨著商業銀行的業務領域已經越來越廣闊、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存款人”概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金融業的發展。
(二)對外投資規則存在較大的缺陷
首先,禁止投資的范圍不清晰。《商業銀行法》沒有對該條中的關鍵概念作出較為嚴格的界定,導致該條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較大的漏洞,使得商業銀行能夠輕易突破這一禁止性規定,進行不動產的投資。
其次,對法律適用的地域范圍做了限制。該條規定了商業銀行不得在我國境內進行信托投資等活動,但同時也就意味著,商業銀行可以在境外進行該條所禁止的投資活動。會造成商業銀行在境外投資再間接進入境內限制或禁止的投資領域,以及放開了境外投資,但在立法設計上并沒有對監管機制,缺乏對風險的控制。
再次,設計的一般例外機制嚴重缺乏可操作性。該條最后一句“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也存在著很大的法律漏洞。第一,“國家”的概念模糊,并沒有明確地指出此處的“國家”到底由哪些國家機關可以代表;第二,此處的“規定”界定也模糊不清,是指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還是行政命令不甚清楚。
(三)信息時代商業銀行跨界經營的法律空白
互聯網逐漸地成為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已經習慣于在網絡上進行交易,因此不少商業銀行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紛紛確立了其互聯網金融戰略,推出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但是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還存在很多問題,《商業銀行法》已經無法規范和應對這些問題。我國不少商業銀行在互聯網上建立了電商平臺,搞起了跨界經營。《商業銀行法》規定的商業銀行經營范圍中,并不包含這方面的業務,這是否是非法經營,還亟待討論。其商品質量風險劃分問題也存在空白。消費者在商業銀行建立的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商品,質量責任由誰承擔也還存在著討論的空間。
(四)商業銀行準入制度存在缺陷
單一牌照制度存在不足。我國商業銀行市場準入采取的是單一牌照制,對所有商業銀行實行無差別監管,不利于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和銀行業健康發展。《商業銀行法》規定了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以注冊資本區分了三種商業銀行,這并不符合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限制了許多商業銀行的發展前景。
(五)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
盡管我國在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建設有一定的進步,但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商業銀行法》在信息披露制度的規定上過于籠統、原則化,而實際上起規范作用的國務院各相關部委的規章,諸多地方又有著沖突與矛盾,作為上位法,卻不能有效地解決這些沖突。
(一)以金融消費者代替存款人,確立金融消費者概念,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商業銀行作為現代金融業的核心,業務范圍涵蓋了金融業的方方面面,以金融消費者概念代替存款人,更加適應現代金融的要求,這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作為金融消費主體的金融消費者,在金融消費活動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有必要完善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明確規定金融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權益受損后的救濟途徑以及在遭受規模性金融危機后權益受損的處理方式等。
(二)建立完善對外投資法律制度。首先,適當規范可允許投資實體的范圍。隨著金融業的繁榮與不斷發展,實際中出現了金融控股集團的發展趨勢,在對外投資的問題上更為適度的銀行業混業經營留下空間。《商業銀行法》應當更為詳盡地描述和劃定禁止性的投資事項,比如對于不動產的投資問題,應該為商業銀行的自用不動產投資留下適當的空間,并且確定比較合理的投資比例。
其次,完善對外投資進退的審查機制。應當規定和完善對外投資的審查,并明確規定負責審查的國家機關比如銀監會等,而且一些過細的、較為具體的規定,可以交由銀監會等制定部門規章進行規范,提高立法的效率。
(三)進一步明確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現行《商業銀行法》規定的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已遠遠不能概括當前商業銀行業務的多樣化,因此有必要討論并重新界定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并根據新劃分的范圍再做出相關的規范。
(四)完善商業銀行準入制度,完善商業銀行監管體制。建立多級牌照制度。在準入制度方面,可以借鑒參考公司法關于各類公司的劃分,根據銀行的結構、監管指標狀況、風險防范水平以及其自身服務定位,把商業銀行區分為不同級別的銀行,對不同級別銀行業設置不同的準入標準、業務范圍和監管要求,并根據其級別頒發不同的牌照,實現有限牌照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是市場博弈的規則。”在制度設計上立足于現實、著眼于未來,建立健全商業銀行法律規范體系,為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打好基礎,也才能更好地促進銀行業的發展與繁榮。
[1]黎四奇.金融監管法律問題研究——以銀行法為中心的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0.
[2]汪小亞,何正啟.<商業銀行法>修訂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金融論壇,2016(6).
[3]薛克鵬.經濟法的實質正義觀及其實現[J].北方法學,2008(1).
[4]韓文祝.我國<商業銀行法>對外投資規則的局限性及完善[D].中南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馮海鑫.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以銀行法為中心的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張焱.我國商業銀行的法律監管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位論文,2009.
D922.28
:A
:2095-4379-(2017)27-0149-02
張聰(1993-),男,漢族,甘肅張掖人,甘肅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