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利利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遼寧 沈陽 110013
食品安全侵權責任制度構建
戈利利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遼寧 沈陽 110013
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中,如果缺陷食品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失,就會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根據我國《合同法》122條的規定,受損害方有權擇一行使請求權,然而在食品安全民事訴訟中,大量的消費者選擇提起的都為侵權之訴,因侵權之訴取得的實際賠償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本文將從現行法律體系中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狀況出發,圍繞侵權之訴展開,具體討論其歸責原則、責任主體、賠償原則、免責事由等,并將對食品安全相關制度的構建提出建議。
食品安全;賠償制度;歸責原則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事、經濟法典,也未就食品安全侵權賠償制度也形成于一部法之中,而是分散在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部門法或單行法之中,民法通則雖帶有總體規范的性質,但僅能為民事活動提供原則性支持,如誠實信用原則、公平、等價等等,并不能具體規范市場行為。食品安全法等單行法有具體規定,主要見于第五十五條、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七條,包括代言人責任、懲罰性賠償民事責任優先原則等。代言人責任的主要內容為虛假廣告中推薦食品并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的,承擔連帶責任。懲罰性賠償是指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的追索權,民事責任優先原則規定了民事賠償現行獲得以切實保護消費者。上述法律規定雖然具有一定的規定作用,但仍顯單薄,規定較為概括和抽象,一些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在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當前,對食品安全的民事保護,在法律規定上仍需一部專門的規定規范食品安全侵權行為。
(一)過錯責任原則
現行的法規、規章對產品的制造設定了一些標準,通過標準的制定引導或強制生產者、制造者以及銷售者按照標準從事經濟活動,若未達到設定的標準,即可認定相關市場主體具有主觀上的過失或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系對法定義務的違反,因而應承擔過錯責任。
(二)嚴格責任原則
食品安全侵權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類型,考慮到對消費者的保護和此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是基于實質平等的需要,許多學者主張,針對食品安全侵權,應遵從嚴格責任原則,即不考慮生產者、銷售者的主管過錯,只要造成損害結果就應承擔責任。
(三)嚴格責任和過錯責任雙重歸責原則
對于食品安全侵權應區分主體確定歸責原則,對于生產者和銷售者之間應以過錯責任為準,在消費者和生產者、銷售者等主體之間應確定為嚴格責任,有無過錯都應承擔責任。
(一)權利主體
消費者因產品遭受侵權,承擔責任的主體,即導致其人身、財產遭受損失的人。一般指受害者本人,受害者本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時,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在其死亡的情形下,由其繼承人行使權利。
(二)義務主體
食品安全侵權損害賠償的義務主體,即作出食品安全侵權行為、造成權利人人身、財產損失的人。從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來看,生產者、經營者、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柜臺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以及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的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個人。
(一)損失全部填補原則
是指受害人所受到的全部損失都由義務和責任主體承擔。該原則設立的目的在于消費者相比生產者和經營者來說相對弱勢,因食品安全造成損失消費者損失,消費者自身不能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過錯進一步損害自身利益。
(二)懲罰性原則
所謂懲罰性原則,就是指在全部彌補損失的同時,給予額外的懲罰。筆者建議,對此應設立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將舉證責任歸為生產者或銷售者,而不是消費者。設立該原則的目的在于使舉證責任的分配得到解決,食品生產者證明自己生產的食品是否符合安全規范及標準,從外國立法來看,德日等國家也是將舉證責任分配直接以實體法規定。
(三)民事賠償優先原則
設立該原則,目的在于彌補受害人的損失,讓受害人在第一時間得到補償,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原則。讓受害者盡快得到補償,也更有利于公平秩序的建立。但在執法司法實踐中如何落實,還缺乏可操作性。這是因為行政處罰、刑事制裁與民事補償這幾種責任承擔的效率不同。行政處罰更為直接,高效。而刑事認定相對較慢,民事追償更為緩慢,加上民事訴訟程序繁雜,結果往往是行政、刑事手段處理完畢后,才輪到民事追償,而此時違法者可能已經沒有可供賠償的財產了。對此,筆者建議設立行業風險基金制度和政府先期賠償墊付制度。由行業協會牽頭,強制設立食品安全風險基金,按照企業利潤或年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風險金,投入該基金。為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食品安全問題造成規模較大,受害消費者分布較廣的情形下,國家科現行賠償,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國家也保留對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追索權。
[1]路曉靜.食品安全侵權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陸玉笛.食品安全領域侵權損害賠償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18).
D922.16
:A
:2095-4379-(2017)27-0182-01
戈利利(1980-),女,遼寧錦州人,法律碩士,任職于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