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生
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
新形勢下醫生集團法律問題探析*
蔡鑫生
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在國家允許多點執業和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的政策背景下,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生集團獲得了相對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本文擬探究這一新形勢下醫生集團面臨的法律問題,為醫生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法律借鑒。
新形勢;醫生集團;法律問題
我國法律法規并沒有包含對醫生集團的直接定義或相關規定。依我國現行的醫療衛生法律,如《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醫生的執業模式包括受聘于公、私醫院、各種診所、婦幼保健機構、公共衛生中心等,但不包括醫生集團。醫生集團起源于國外,概念來源于英文“Medical group”,其意為“醫生執業團體”或“醫生執業組織”,是由多個醫生或醫生團隊組成的聯盟以及組織機構①。醫生集團是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或地區醫生自由執業的首選方式,其中尤以美國發展得最為成熟,美國醫療協會報告顯示:美國有高達83%的醫生加入醫生集團。②
國家近幾年的多點執業政策和事業單位改革促進了我國醫生集團的產生和發展。一方面,在國家制度框架下醫生多點執業獲得了國家的允許和法律的支持。從2009年的《衛生部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的《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擴大醫師多點執業試點范圍的通知》,到2015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牽頭下發的《關于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擬多點執業的醫師應當在獲得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的同意后,開展多點執業試點,條件成熟的地區可探索,實行區域注冊,以促進衛生人才有序流動。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人事編制改革為醫生集團的發展在政策上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201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2015年1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清除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養老體制的障礙,醫生獲得了破除身份限制的可能。
此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醫療加互聯網帶來了可能。一方面,互聯網可以作為重要的第三方平臺部分替代傳統公立醫院的平臺功能;另一方面,互聯網增加了醫生個體與病患的信息交流渠道,信息交流更加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去中心化、去醫院化的效果。因此,互聯網可以幫助醫生,幫助醫生集團迅速形成口碑,建立品牌,維護品牌。
醫生集團作為新興事物,必然會遇到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據統計,目前的30多個醫生集團,良莠不齊,有的只有名字,缺乏提供醫療服務的人才和技術設備;有的注冊了公司,但是徒有其名;有的在開展業務,卻連連虧損;有的跟醫療機構合作,相對完善。③總來的說,醫生集團的法律問題可以分為內部法律問題和外部法律問題。
(一)內部的法律問題
1.醫生集團定性的法律問題。目前對醫生集團的研究也還處于初始階段,因此,對醫生集團的定性還比較模糊。比如,醫生集團經營范圍是什么?提供的服務是只涉及手術還是涉及到術后康復?醫生集團與醫療機構的關系是怎么樣的?能否經營醫療設備?能否進行醫療投資?現在這些都沒有明確的法律標準。
2.醫生集團準入的法律問題。目前,醫生集團準入標準不清晰,醫生集團水平良莠不齊。據統計,現有醫生集團涉及婦產科、泌尿科、神經外科、心血管等多個學科方向。④既有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也有一些學藝不精的跟風者。因此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規范行業秩序顯得尤為重要。
3.醫生集團利益分配的法律問題。醫生集團的主體是醫生,但是,醫生是否有權持股?集團內醫生的薪酬分配與支付、收入分成和勞務所得的標準等等利益分配問題,都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和參考標準。這是困擾醫生集團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解決好,將會導致醫生集團發展困難重重。
4.醫生集團的內部發展的法律問題。醫生集團的優勢在于聚集了專業的醫生,但是目前的醫生集團這一職業發展平臺,仍存在執業發展的路徑、專業能力、和科研水平等現實問題。內部的醫生在職稱晉升、科研方面存在政策障礙和問題。
5.醫生集團管理的法律問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目前醫生集團的專業的管理人才鳳毛麟角。往往技術型專業的醫生缺乏專業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經濟分析與決策能力。內部的決策機制如何進行?股權分配問題等等成了醫生集團需要解決的管理問題。
(二)外部的法律問題
1.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法律問題。醫生集團對外合作,主要是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跟投資機構合作,二是跟醫療機構合作。在當前的制度下,醫生集團沒有對外合作將舉步維艱,無法提供醫療服務。而合作的權利義務和利益分成,法律法規都沒有相應的參考標準。
2.外部監管的法律問題。由于法律法規沒有對醫生集團的直接規定,因此相應的稅務、工商監管都成了問題,很難進行統一的稅務、工商監管。同時,醫生集團可能涉及到所謂的“轉移病人”問題,即醫生集團的醫生把病患進行治療地點的轉換。這里面主要涉及到“合理分流病人”與“有意分流病人”的界定與區別,需要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
3.發生損害后的法律問題。目前,醫生集團開展醫療服務不僅需要跟醫療機構合作,而且醫生作為民事法律主體,可能會與病患直接產生民事法律關系。這導致了發生損害后的責任分擔不清問題。醫生集團的醫生往往并不屬于合作醫療機構的員工,即不是勞動關系而是合同關系,按照現有《關于印發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規定發生損害由“當事醫療機構和醫師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但是“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不明確。⑤
(一)準確定性,專業管理
目前,醫生集團一般都經過工商注冊,采取有限責任公司或合伙企業形式進行活動。但是,醫生集體作為以提供醫療服務為目標的民事實體,卻無法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而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民事實體開展醫療服務的基本前提。實際上,醫生集團的是醫生的集合,是專業技術人才的集合,最能滿足病患之需求,最能符合診療之要求,國家允許了醫生集團的存在和發展,醫生集團也為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實現分級診療等提供了解決路徑,理應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臺灣醫療法》規定,除公立醫療機構之外的其他所有私立醫療機構,只能由醫師設立,且負責醫師必須是設立者本人,這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符合醫療之本質。⑥大陸可以利用醫改之風,學習臺灣成功經驗,糾正以往對醫生設立登記醫療機構的限制,允許并鼓勵醫生設立醫療機構,明確醫生集團的醫療機構定位。
(二)制定條件,加強監管
制定條件,加強監管,是政府幫助醫生集團規避法律的最好手段之一。國家可以從準入門檻、行為監督和事故責任判定等方面進行監管。具體可以參照美國的醫生集團監管法律,斯達克法(Stark Law)。比如,Stark Law規定了2名以上醫生共同注冊,成為單一的實體,只要不違背團體執業的要求,達到基本的條件,所有法人都可以依法注冊醫生集團。這是對醫生集團注冊條件的規定,注冊形式也多種多樣。同時,國家應該規定醫生集團增加醫療服務的供給量,因為供給量和醫生集團的發展息息相關,供給量的增加給了患者更多的選擇。這樣才能有利于增加醫生集團的話語權和自由權。美國Stark Law規定的醫生集團要按期向醫保中心更新所有成員醫生信息,至少要提供75%工作量的醫療服務,指定的醫療服務內容包括上門服務、門診處方、住院服務、物理及心理治療、放射科檢測、放射療法、實驗室檢測等10類和國家醫保相關的服務內容。⑦在資金管理上,醫生集團實行統一賬戶統一管理,年終考核以書面形式證明,醫生集團為所屬醫生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服務量,收入屬于醫生集團收入而不是醫生個人收入,醫生可通過利潤分成和勞務績效獎金獲得報酬。
(三)規避損害,責任保險
完善醫療保險保險制度和醫療責任險制度對于醫生集團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醫生自由執業后,醫療資源處于流動狀態,完善醫保制度,允許患者在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自主選擇醫療機構,才符合促進醫生集團成立的目的。另一方面,完善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對于醫療責任風險分擔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充分運用醫生責任險制度,明確好醫生集團所屬醫生與合作醫療機構的責任承擔。目前有醫生集團建立專項的醫生兜底風險專項基金里或者與保險公司合作建立醫療責任險就是一種風險分擔的嘗試。在國外比較成熟的模式是,如果今年某醫生出現事故發生賠付,集團會考慮明年是不是需要提高醫生的保險費。我國醫生集團可以多學習吸收國外成功經驗,與商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相關部門尋求合作點,達到共贏,共同推進醫生集團的發展。
(四)搭建框架、專業管理
醫生集團不僅僅是把幾個醫生聚在一起,而是應有完善的法律架構和吸引資本的機制。應該引進高質量的管理人才,搭建醫生集團法律框架,除了建立醫師專業化的自我治理機制外,還要吸收包括職業經理人、律師等專業人員的參與,建立專業化的支持團隊,包括業務團隊和行政支持團隊,從而為醫生從行政事務中釋放出來,專心從事診療活動提供條件。建立規范的法律框架引入專業管理人才、吸引外部資本如醫藥企業、保險公司、互聯網企業等的加入是未來醫生集團發展的需要,因此,醫生集團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搭建好法律框架,實現專業人才的專業管理。
[ 注 釋 ]
①段濤.什么是成功的醫生集團[J].中國衛生,2016(5).
②嚴善梅,黃海.新形勢下醫生集團發展模式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6(9).
③王朝君.醫生集團,才起步,走多遠?[J].中國衛生,2015(11).
④嚴善梅,黃海.新形勢下醫生集團發展模式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6(9).
⑤鄧勇,張靜.醫生集團面臨法律風險[N].健康報,2016-5-12.
⑥劉曄.醫生集團為什么不是醫療機構?[J].中國衛生,2016(5).
⑦王朝君.醫生集團,才起步,走多遠?[J].中國衛生,2015(11).
* 廣東醫科大學校級課題(編號M2014067)。
R
A
2095-4379-(2017)18-0081-02
蔡鑫生(1989-),男,漢族,廣東人,碩士研究生,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研究方向:衛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