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湛江某日報社侵權案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詹啟智 周東升
1.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2.廣東經國律師事務所,廣東 廣州 510030; 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872
?
論著作權侵權糾紛中被許可使用人的訴權
——以湛江某日報社侵權案為例
詹啟智1周東升2,3
1.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2.廣東經國律師事務所,廣東 廣州 510030; 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872
在著作權侵權糾紛中,被許可人是否依法享有訴權,主流觀點認為享有排他或專有使用權的被許可人享有訴權,但在司法界對該問題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基于湛江中院裁定駁回專有使用權人起訴案,從訴權及其要件出發,提出除專有(獨占)、排他被許可人依法享有訴權外,普通被許可人在有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依法也享有訴權的主張。
著作權;侵權糾紛;被許可人;訴權
湛江某日報社侵犯北京某版權代理有限公司著作權一案被湛江中院一審裁定駁回起訴,提出了著作權侵權糾紛中被許可使用人的訴權問題。本文從基本訴權理論出發,對著作權被許可人的訴權問題進行研究。背景案例:
作者通過簽署《著作權授權書》的形式把其作品《中石化“哭窮”為油價再上漲暖場》的著作權授予某版權代理公司專有使用。在授權期間發現湛江某日報社未經允許在其網站上使用了前述文章,該版權代理公司依據作者的授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北京某版權代理公司并非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其起訴予以駁回。”[1]
上述案例引發了該版權代理公司在案件中作為著作權的專有使用權人而非著作權人的情況下能否單獨擁有訴權的問題?
“訴權”通俗的講就是可以進行訴訟的權利,即向法院對一定的人提起“訴”這種請求的權利。法律規定訴權的目的在于通過賦予訴訟主體這樣的權利以維護其民事權利,解決社會糾紛。其具體表現形式有起訴權、反訴權、申請權、質證權、辯論權、處分權、上訴權、請求執行權等。因此,有訴權才是適格的訴訟當事人,才能參與訴訟。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由此可見,擁有訴權的前提要件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所以我們首先要探討的就是著作權的專有使用權人是否與著作權侵權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則可以做原告,可以參與相應訴訟。
在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對于原告非著作權人的,法官首先要查明的就是原告的權利來源,或者說起訴的正當性。我國現行法律中規定非著作權人不但可以通過繼承、贈與的方式取得著作權,而且可以通過簽訂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或者著作權轉讓合同取得著作權。后兩種非著作權人取得著作權的方式以合同來實現,而合同是為商業交易服務的、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在實踐中,非著作權人作為原告提起的訴訟權利來源多為后兩種。雖然同為通過合同形式取得著作權,但通過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取得著作權與通過轉讓合同取得著作權有明顯區別,前者被許可人僅僅為著作權的使用權人,其只能根據許可合同的內容享有一定程度的訴權,普通被許可人在實踐中甚至被認為沒有訴權;而后者的受讓人通過轉讓合同成為新的著作權人,同時原著作權人喪失這部分權利,從而獲得等同于原著作權人的訴權。著作權作為一種特殊的權利,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應當允許其中的著作財產權通過授權委托書的形式授予他人,特別是著作權的使用權更應當被允許通過這種形式授予給他人,這樣既可以使非著作權人有更多的途徑獲得著作權也可以使著作權得到更有力的保護。本案例中的原告取得著作權的方式正是通過原作者單方授權,該授權并不違反法律法規,是合法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24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一)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可見,我國的著作權法只把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權劃分為專有使用權及非專有使用權兩大類。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下稱條例)第24條規定:“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專有使用權的內容由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被許可人許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權利,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據此,在理論界根據許可的性質不同又把著作權的專有使用權細分成獨占許可及排他許可兩類,認為被許可人享有排除著作權人在內的所有其他人使用的權利為獨占許可;而被許可人享有排除著作權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的權利為排他許可。也就是說,根據《條例》第24條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均為獨占許可。
綜上,理論界認為我國的著作權許可方式分成獨占許可、排他許可以及普通許可三類;三者的主要區別如下:1、獨占許可中許可授權后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均無權以與被許可人相同的使用方式使用作品;2、排他許可中著作權人對作品的使用不受限制,但無權排除著作權人在相同地域和期限內與被許可人相同的方式使用同一作品;3、普通許可中除被許可人外,著作權人仍可在相同的地域和期限內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作品,也可以許可其他人使用同一作品。
鑒于著作權不同許可方式的上述區別,筆者認為,由于著作權的獨占被許可人的權利由其獨享、在使用中能夠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所有人,因此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絕對權效力,是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擁有案件的訴權,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提起訴訟;而著作權的排他被許可人由于并沒有排除著作權人的權利,其權利是受到限制的、不完整的,只能與著作權人共同起訴或者在著作權人不起訴的情況下才能提起訴訟;至于普通被許可人則不是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直接利害關系人,不能以自己名義起訴,沒有訴權。
我國的知識產權領域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商標法》、《專利法》及《著作權法》,除了《著作權法》以外其余兩部法律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均對訴訟中被許可人的訴權做了明確規定,這些對最高法將來出臺關于《著作權法》的相關司法解釋應有指導意義。
《商標法》第60條規定,侵害商標專用權糾紛,“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見,對于商標侵權糾紛,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均有訴權,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對于何為“利害關系人”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注:修改后為第六十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包括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注冊商標財產權利的合法繼承人等。在發生注冊商標專用權被侵害時,獨占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排他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和商標注冊人共同起訴,也可以在商標注冊人不起訴的情況下,自行提起訴訟;普通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經商標注冊人明確授權,可以提起訴訟。”由此可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獨占使用權人享有獨立的訴權,排他使用權人的訴權劣后于商標注冊人,只有在其不起訴的情況下才能自行起訴,而普通使用權人只在有明確授權的情況下才有訴權。
同樣,《專利法》第60條規定,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于何為“利害關系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責令被申請人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專利財產權利的合法繼承人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被許可人中,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在專利權人不申請的情況下,可以提出申請。”可見,專利權訴權與商標侵權訴權有關“利害關系人”的含義,基本是相同的,在專利侵權中,雖然未明確普通被許可人可以享有訴權,但根據基本法理,同樣可以得出普通被許可人在有明確授權情況下,也可以享有訴權的結論。
《著作權法》同樣有類似規定,只是采用了與《商標法》《專利法》中的“利害關系人”不同的表達用語。我國《著作權法》第50條規定,“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該規定中的“訴前”表明了“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依法享有訴權。可見,《著作權法》與前兩部法律不一樣的表述,是把前者中的“利害關系人”換成了“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關于何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因《條例》第26條規定,“著作權法和本條例所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是指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的版式設計享有的權利,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的權利,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很多人便據此認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僅僅指鄰接權人。筆者認為前述的理解過于狹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除著作權人及其鄰接權人以外的其他權利人的維權,不利于著作權的充分保護。其過于狹隘之處首先在于《條例》解釋的是“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而非“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不能將“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等同于“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其次在于權利與權益不是同一位階的法律概念。權益是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利益,權益是權利的主要內容,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權益都能表現為權利的主要內容。權利在享有權益的同時負有義務,但享有權益則并不一定負有義務。我國《民法總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的人身、財產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民事主體行使權利的同時,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或者當事人約定的義務。”該規定分別使用了權利和權益兩個不同概念。有權利必有權益,但有權益則不一定有權利。民法總則立法目的在于“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其三,權利人與權益更不是同一概念。權利人是權利的主體,權益是權利的主要客體。《條例》第26條同樣使用了權益與權利兩個概念,其權益系指權利的主要內容,權利系指相關權利主體的權益。進一步認為,因鄰接權依法都應是獲得著作權許可或授權而后產生的權利,鄰接權人首先是被許可人或被授權人,因其投資和一定程度的創造性勞動才成為鄰接權人。鄰接權人的訴權是被許可人與投資人訴權的統一與競合,在邏輯上其訴權首先就是被許人的訴權,然后才是投資人的訴權。筆者認為,為了著作權保護的健康發展,在這里有必要對其進行擴大解釋,認定“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及其鄰接權人的所有權益人,當然也包括著作權的被許可人,也就是說與《專利法》與《商標法》一樣認同著作權的被許可人是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直接利害關系人,擁有訴權。
上述的觀點在實踐中曾經被最高院明確肯定,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20日在《關于全國部分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1999》指出:“關于嚴格訴訟程序問題,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的起訴人,可以是合同當事人、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獨占、排他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依照法律規定已經繼承或正在發生繼承的知識產權中財產權利的繼承人等。”
綜上所述,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于知識產權領域的侵權案件中應當賦予獨占及排他許可被許可人的訴權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的,差別僅僅在于該類案件中普通許可被許可人是否也應當擁有訴權這點沒有達成共識。但筆者認為,在普通被許可人有明確授權情況下,被許可人可以享有訴權的法理,應當適用于所有知識產權普通被許可人。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對背景案例中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該版權代理公司起訴,系適用法律確有不當;該版權代理公司作為專有使用權人,依法享有訴權。原告不服該裁定,依法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在本文竣稿之時,收到廣東高院2017年4月21日的終審裁定。廣東高院以上訴人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來源于著作權人的授權,是具有排他性質的實體權利享有實體權利為由,認定原審法院駁回上訴人的起訴不當,撤銷了原裁定,指令該院對該案進行審理。[2]
鑒于我國現階段對發生侵權后著作權許可使用的訴權分配規定不夠明確,導致實踐中法院的處理方式千差萬別,出現了大量問題,筆者在此建議最高人民法院盡快按照《專利法》與《商標法》的同樣口徑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可以提起訴訟的“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包括著作權的被許可人。這樣一則可以統一司法尺度,二則與《專利法》與《商標法》的相關規定相一致,從而達到知識產權領域三大主要法律規定的一致,便于以后此類案件的處理。
[1]廣東省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6)粵08民初139號.
[2]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7)粵民終831號.
D
A
2095-4379-(2017)18-0107-03
詹啟智(1964-),男,漢族,河南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權;周東升(1976-),男,漢族,湖南人,廣東經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