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237
?
淺析高校周邊攤販食品安全監管問題
陳菲菲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237
近年來,高校周邊流動攤販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本文以上海市奉賢區海灣三校為例,在問卷調研和文獻查閱的基礎上,著力研究了我國流動攤販現狀,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各國流動攤販管理政策,在此基礎上提出對于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管理的建議。
食品安全;流動攤販;高校;建議措施
(一)流動攤販的形成及主力軍
20世以來,大量農民從鄉村進入到城市謀生。另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催生了城市中的下崗職工和半失業人群等。基于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在年齡、學歷、技術等方面的弱勢,為了獲取生活來源,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選擇成為低成本、多勞多得的流動攤販。根據我們對上海市奉賢區海灣鎮的三所高校的調研情況,高校周邊流動攤販中夫妻聯手,全家上陣的情況多達七成。往往家里一個人選擇在城市成為流動攤販后,其他親戚朋友見有利可圖的話,也會加入進來。目前我國的流動攤販的主力軍主要由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的下崗職工、無業、失業人員構成。
(二)高校周邊流動攤販
現階段,流動攤販與高校幾乎如影隨形,各大高校聚集的大學城附近的流動攤販更是琳瑯滿目。根據我們小組的調查,大部分高校周邊的流動攤販的衛生條件都處于及格線之下,小攤小販們因為自身收入有限沒有資金去購買基本的清潔消毒設施,并且因為自身衛生意識不強,制作食品時幾乎沒有攤販會事前洗手消毒、帶上手套、發套等工具。但高校周邊攤販相較于學校食堂,正規餐館飯店,也具有口味較佳、價格便宜、種類繁多、等優勢,學生很容易成群結隊地被吸引去光顧消費,這樣就埋下了集體性食物中毒和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隱患,導致高校周邊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根據我們小組的問卷調查,71%的大學周邊攤販數量超過20家,超過四成的大學周邊攤販數量30家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共有2682.3萬在校大學生。高校學生具有抵制誘惑能力差、身體素質好(食品安全隱患埋伏周期長)、相較于健康更追求口味的特點,單調的食堂無法滿足全部學生的味蕾。并且近兩年來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無疑為高校周邊流動增加了巨大真的商機。根據調查研究,高校學子更傾向于晚飯和夜宵光顧學校周邊攤販,日落之后是高校周邊攤販們營業的高峰期。流動攤販多靠出賣體力勞動維持生計,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與城管對立的新聞里,流動攤販往往處于弱勢一方,是處于社會底層的群眾團體。這些情況就決定了對于流動攤販必須要管。但怎么管?誰來管?首先,我認為,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管理要堅持“有序治理”優先于“禁止沒收”。以既兼顧了攤販的生存利益,又規制了攤販的食品安全,美化市容市貌為原則。總之,流動攤販的治理需要長期的努力,各個責任主體與權利主體都需要發揮其作用,共同創造更加安全和諧流動攤販食品安全環境。
(一)商販綜合素質低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目前我國的流動攤販的主力軍主要由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的下崗職工、無業、失業人員構成。這些群體的共同點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有些甚至是輟學跟著父母經營攤販生意。大部分的流動攤販并未接受專業的訓練,也未進行食品服務人員健康檢查。攤販們制作食品時的不規范操作習慣,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降低進貨標準、甚至以次充好(如燒烤排擋以鴨肉、豬肉、甚至貓肉、老鼠肉冒充羊肉、牛肉)都是高校周邊流動攤販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監管力度的不到位
由于高校占地面積大,今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選擇在城市郊區興建校區。以華東理工大學為例,地處上海市奉賢區海灣鎮,靠近杭州、交通不便。平時相關部門前來巡視監管的頻率十分的低。加上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營業時間多為傍晚至深夜,也為執法監管部門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地勘單位測繪成果使用與保密管理工作的探討(陳曉芳) .............................................................................5-35
(三)高校食堂自身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查高校食堂本身的也存在飯菜不干凈不新鮮,餐具不衛生等問題。并且高校學子來自五湖四海,以海灣三校為例,上海菜品口味偏甜,很多學子無法習慣,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存在恰好解決了他們的口味需求,因而頻繁光顧。另外、上海高校食堂的普通一頓飯菜的價格在十二元左右,而在校外流動攤販那邊,平均八元就可吃到飽。價格方面的差異也是學生選擇校外攤販的重要原因。
(一)中國的原則性立法及城管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作出最新修訂,修訂后的第三十六條對流動攤販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比如它要求流動攤販應當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按照法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生產經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流動攤販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的監督管理。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縣級以上)應負責攤販的等進行綜合治理,統一規劃。政府應積極作為改善攤販的生產經營環境,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組織流動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沒有條件的可以先指定流動攤販們的臨時經營區域、時段經營。同時《食品安全法》也規定流動攤販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上海市制定的關于管理流動攤販的法律法規有2011年《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2015年的《上海市食品攤販經營管理辦法》等。進一步規定了食品攤販的義務與責任以及經營范圍、要求等;也規定了政府方面需要盡到的指責。
在中國,流動攤販的監管主體主要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城管)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小區物業公司。而高校周邊,城管及食品安全監管局則是其命運的主宰者。
(二)法國的服務化管理
相比于將流動攤販視為“被管理者”法國政府更傾向于將流動攤販視為“服務對象”。法國關于流動攤販管理的法律規范規定,流動攤販實行執證經營制。而流動攤販經營執照的辦理十分便捷,既可以本人去相關部門辦理、也可以網上辦理;符合條件的攤販,經申請還可獲得納稅減免、貸款等補助。
泰國政府對流動攤販管理的理念與法國十分相近,他們認為流動攤販往往是被逼無奈才從事這一職業,生活環境窘迫,社會地位低下,十分關注他們基本的生存權利。政府采取通過擴展其它的就業途徑,鼓勵小商小販轉業或者轉型經營,主動退出市場。泰國對流動攤的管理采取專門監管模式,設有專門負責流動攤販的登記、管理的部門。泰國的管理人員對于無證經營的小商小販,處罰也相對較輕。但是,流動攤販的擺攤位置進行了嚴格規劃,攤販們只被允許在指定的街區擺攤。
根據我國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現狀以及我國關于流動攤販的立法管理狀況。在此,筆者主要從宏觀及微觀兩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宏觀方面
1.完善立法體系,加快推進地方流動攤販管理立法
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主要為地方政府總體負責制、地方政府可通過制定行政法規來規范轄區內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地方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規定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責任。總體來看,我國目前的地方立法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有待完善,國內并沒有統一特定的法律法規制度,因而筆者在此建議相關立法部門可根據國家《立法法》的規定及執法實踐的需要,制定出一部專門的有關流動攤販的食品安全規范,比如明確監管主體,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規定許可證制度、餐具消毒標準等。對于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規范應該更加嚴格具體,落實監管主體,明確追究責任制。另一方面,一部關于流動攤販管理綜合執法的法律的出臺也是十分必要的。
2.明確執法職責,提高執法水平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發達,城管暴力執法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要想管理好高校周邊的流動攤販,必須提高相關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水平。第一,加強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增強執法隊伍的凝聚力,使執法隊伍明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第二,提高執法隊伍的能力,改善執法方式。不僅要做到合法執法,學習法國、泰國政府的做法,努力做到合理執法,合情執法。在此不提倡我國部門地區推出的城管“鮮花執法”、“擁抱執法”,“微笑執法”可以提倡推廣。
(二)微觀方面
1.提高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自律意識,強化其社會責任
通過有關部門或者相關學校定期組織宣講會等方式,或者設立“攤販自律協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促使高校周邊的流動攤販們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攤販的自律意識,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自覺遵從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采用新鮮安全的食物原料,避免使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添加劑。對自己的食品安全負責,對高校學生負責,保證其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樹立良好形象。
2.充分發揮校方及學生對于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監督管理作用
校方可聯合有關專業部門(如食品安全監督局)對學生開展專項教育,提高學生對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的食品安全狀況以及有關危害的認知水平。學校各職能部門(如學生會、后勤保障部)可組成食品安全專項調查監督小組,推選出有能力的學生為食品安全監督員,向廣大學子及有關部門報告調查結果。有條件的學校可效仿上海同濟大學的做法,將學校周邊的攤販引入食堂,既可以統一管理,降低攤販們的食品安全隱患,又可以滿足學生們的需要。
[1]宋艷玲.我國城市攤販管理的法治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高璐.淺談食品衛生安全與食品衛生監督管理[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4,10(25).
[3]陳斌.食品安全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J].中華合作時報,2015,10(16).
[4]孫耀武.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市場論壇,2009(2).
[5]薛璐,劉愛國.食品商品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6]劉英秀.強化高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9).
[7]李瑾.國內外攤販經濟管理研究綜述(上)[J].上海市容,2007.1.
[8]郭巍青.城管應為商販服務而不是敵對[J].南都周刊,2007-5-14.
G
A
2095-4379-(2017)18-0141-02
陳菲菲(1995-),女,漢族,安徽蕪湖人,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法學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