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險峰
中國石油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0
?
依法治國的歷史淵源與實踐
潘險峰
中國石油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0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研讀我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依法治國”,回顧新中國成立后的民主和法制,深刻領會現階段依法治國方略,構建公正、誠信、守法的法制社會。
神權;依法治國;法治中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過來決定經濟基礎。歷史證明,在經濟繁榮的社會,法治必定多于人治,法律成為執政基石,有效激發社會各階層活力及創造力,從而更進一步提高生產力。因此,了解我國歷朝歷代的“依法治國”的得與失,學習鄧小平及習近平的“依法治國”思想,自覺守法合規,方能公正公平,長治久安。
在奴隸社會(公元前2207年-公元前249年)的夏初,天命、天罰至高無上,“天子”是上帝的化身,帝王是代替上天來管理國家。殷商中后期,神權與王權融為一體,帝王將“占卜”解釋為“法律”,隨心所欲。最終,殘暴的商滅亡了。到了西周時期,貴族總結了夏商統治的得失,“以德配天”成為新的思想武器,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周公提出“明德慎刑”、“敬明乃罰”,其意是良好的司法能促進教化、提升道德,這確立了“法”在治理國家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諸侯異政,百家異說。管仲將“天道”與法律相結合,改革舊禮,創立新法,促進了強大的齊國霸業。商鞅提出“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策略,促進了秦國的經濟發展。唐太宗李世民尊崇儒學,強調“德刑結合,重在教化”。長孫無忌主持撰修的《唐律疏議》中明確規定:“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總結提煉出了唐朝“依法治國”的原則。至此,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法律思想基本趨于定型。明朝朱元璋時期,為了鞏固封建的法律秩序,發布了嚴酷的《大誥三編》,“亂世用重典”,懲貪肅吏,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清朝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典型的代表,洋為中用,中外結合,法律體系較為完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有選擇性繼承了清朝的法律,發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在法制上延續了傳統文化和禮儀,強化了對社會經濟秩序的有效治理,濃縮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精髓,體現了資本主義民主法制原則和精神,在改革官制、保護人權、發展經濟、改革司法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立法,為后代法制建設打下了基礎。馬克思《資本論》系統總結了資本主義法律的產生、本質和變革。在資本主義社會,土地、能源及勞動力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占主體地位的經濟關系勢必導致法律關系的傾斜,法律常常為“所有權”服務,資本家剝削勞動者剩余價值成為合法,從而導致法的本質就是從法律形態上維護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關系。
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發表了《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論》和《新民主主義的憲政》等文章,至1954年《憲法》頒布,毛澤東依法治國的法律思想逐漸形成。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鄧小平同志總結“十年動亂”的經驗教訓后,提出了“社會主義民主首先要法制化”的論斷,注重用法律來調整經濟和市場,強調了精神文明建設與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依法治國”理念,使中國重新步入法制的軌道,對外改革開放,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跨越式發展,得到世界的認同。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推進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從而使“依法治國”從黨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將依法治國提到更高的高度來認識。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并描繪了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藍圖,第一,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第二,推進依法行政,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第三,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嚴密的法治監管體系,第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闡明了依法治國的任務和目標,提出的“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等觀點,從不同方面完善了新時期依法治國的內容。
當前,我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面臨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社會各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望愈來愈強烈,正是如此,推進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借鑒歷史上歷朝歷代“依法治國”的得失,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人民當家做主的主體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培育依法合規的法治文化和執政理念,這將對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帶來深遠的影響。
[1]巫洪才.淺談夏商周奴隸制法律思想的形成與演進[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13(4).
D920.0;D
A
2095-4379-(2017)18-0162-01
潘險峰(1969-),男,四川閬中人,本科,就職于中國石油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經濟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