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進蓮
四川遠皓律師事務所,四川 宜賓 644000
?
醫療糾紛解決策略探討
汪進蓮
四川遠皓律師事務所,四川 宜賓 644000
醫療與民眾健康息息相關,由于其中牽涉到難以預測的生命死亡事件,因而當生命的復雜性、疾病的復雜性與醫療體制改革的變動性并存時,醫療糾紛頻繁發生,隨著媒介工具的宣傳與擴大化,目前醫療糾紛已經轉變成了十大民生問題之一。本次研究以此為出發點,對當前醫療糾紛的產生原因進行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較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醫療糾紛;解決策略;探討
醫療糾紛通常表現在醫生與患者之間,從醫療糾紛案件發生后患者或患者家屬與醫生之間的直接訴訟有具體表現;另一個重要的醫療糾紛表現于患者及其家屬與醫院之間的糾紛。這種整體上由雙方構成的醫療糾紛案件或現象,實質上屬于醫療事業與社會服務之間的關系。從世界范圍來看,幾乎每個國家的醫療改革都遭遇了滑鐵盧,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對于醫院、藥品生產商之間的問題難以解決;近年來由奧巴馬推行的醫療改革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然而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由于可見醫療糾紛在本質上來自于醫療體制方面的問題,也是目前人類社會運行機制中極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以下從醫療服務與患者認知兩個方面對醫療糾紛的直接原因進行說明,然后對其發生的根本原因加以討論。
(一)直接原因
從醫療糾紛的表象觀察,主要是醫患關系。從其引發原因或導致因素解析,淺層的直接原因來自于醫務人員對于醫療保護缺少全面的認知,在處理自身的業務過程中,在言語、交談、治療、護理等各方面缺少一定的職責履行;比如,對于診治的誤判、治療過程的隨意性態度、病情解釋方面的不耐心、護理過程的不管事等。從患者的角度觀察,由于缺少相關法律知識,在遇到診治方面的問題時,采取的方法缺少理性,直接向醫院進行責任追問,因而缺少一個正確的疏導,所以也是造成醫療糾紛的另一個直接導致因素。
(二)根本原因
根本上引發醫療糾紛的原因則集中于醫療體制層面,包括制度、評估機制、社會輿情、醫務人員素質等各個方面。以制度為例,目前形成了醫院科室的外包制度,直接造成了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管理規范,使醫院變成了商業化的創收基地;再如,以評估機制為例,其中的激勵制度與評估機制在實質上形成了看病數量、工資之間的勾連,以及在設備檢查、藥物應用方面的提成,因此,造成了以藥養醫的問題;還有當前醫療機構中由于患者數量多、工作壓力大,加上醫院正在改制,所以,造成了醫務人員方面的強大壓力,也使其缺少專業化的職業能力提升通道,因此,只注重“專家”,而缺少實際的醫德,也是當前造成醫療糾紛的主要問題之一。
醫療糾紛的原因雖然較多,但在具體的解決策略方面可以統籌規劃,具體到體制、服務品質、社會輿情三個方面存在的突出表現,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具體如下:
(一)體制改革導向下的解決措施
從體制改革方面看,需要對科室外包制度進行重新反思,并加以規范;從當前來看,根據醫院的實力,以及醫院本身的人力資源分析,不足以應對當前的就醫需求;而且,其中存在諸多利益糾葛,若直接進行全面的承包制改革,則難以實現,同時也會造成隱蔽性承包形式的出現。另一方面,應該針對以藥養醫的問題實施全面的解決。具體操作中建議通過引入責任制度,即當前在各個領域應用較多的終身問責制,使在其崗位的醫生對每一起醫療事件進行責任履行。如醫生收取紅包等方面的問題則需要通過問責制度加以扼制。為了保障這種改革效果,必要按照醫藥的種類、治療疾病的常規藥物、特效藥物等實施指標設定,然后,對應設置評估考核機制,使醫務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可以按照患者病情、對癥治療藥物實施用藥,減少藥物濫用與高價藥物的直接應用。另外,在目前應該增加每天、每周、每個季度的主治醫師評估,預防各種高價藥物問題的發生。
從較大的范疇分析,應該對各個地區的資源實施均衡分配,如我國三明市實施的由基層、社區、市區醫療機構等構建的“醫聯體”,即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模式,進行患者方面的數據分享,從而使大病到大院、小病在基層的新形式,實現由下到上的逐級醫療配置,推進醫療體制的全面革新;同時也可以借助這種通道的搭建,由上到下實施醫療資源的分享,促進醫療技術、醫療人才方面的公共資源交互,進一步平衡各地區的醫療資源,提高醫療供給量,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二)服務品質化導向下的解決措施
從醫療服務的角度觀察,醫務人員方面的針對性改革應該集中在職業化能力培養方面,既擺正醫療機構服務工作人員的位置,使其明確的認識到作為醫療機構在社會中的服務職能與責任、義務。在這個方面,可以由各大醫院實施服務品質化層面的轉型發展;比如,針對醫療機械中的疾病等級劃分,實施對應的醫生服務、護理人員服務方面的新體系構建,并通過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服務培訓,提高醫生、護理人員的各項素質,包括對于基本專業能力的強化、對于核心能力的訓導、可拓展能力的延伸性引導等。再如,目前根據世界范圍內的醫療機構服務發展路向分析,需要引入公共服務意識、增加公共機構層面的職業素質訓導,如我國通常所說的“醫德”、“醫能”、“醫心”等,從而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從根本上疏導、預防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
(三)社會輿情導向下的解決措施
醫療糾紛之所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因為它關系到生命安全、公共衛生、社會關系;所以,需要從社會輿情的導向對全社會進行醫患關系的正確引導。比如,通過衛生部門建立宣傳團隊,向社會普羅大眾實施醫療糾紛的案例解讀、剖析、宣傳推廣;并對相關的法律、解決路徑等進行普及。尤其是可以借助當前的互聯網絡中的PC端與移動客戶端實施新媒介路徑下的傳播,使民眾與醫院正視醫療糾紛、明確認識到各自的職能,遇到醫療事故時的理性對待方法等。建議在當前增加針對醫療機構的社會化監督通道,如相關部門與醫療機構聯合發布相關的醫療糾紛案件處理過程、處理結果、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等相關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平臺,令社會民眾、醫療機構、管理部門之間形成一個互相認知、互相促進解決醫療糾紛的新局面。
我國醫療體制正在經歷改革,整體上觀察我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上已經比較健全;然而在區域性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以藥養醫、互聯網醫療競價,以及“莆田系”承包模式的成熟及其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后果之后,醫療糾紛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也成了醫改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需要直接解決的首要問題與醫改目標之一。因此,在當下必要將其當作一個社會問題進行全面的反思與革新,尤其需要增加民間資源與力量的輸入,從醫療機構與民眾兩個方向開展深度改革活動,盡量弱化、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尤其是應該根據現階段的醫療糾紛制定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將其引渡到正規的法律渠道方面加以解決,減少其對社會輿情的影響。
[1]董春華.美國醫療糾紛仲裁發展困境的緣由與中國的選擇[J].現代法學,2016,38(3):146-159.
[2]徐明,李夢陽.醫療糾紛的刑事責任問題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6(5):100-104.
[3]袁加俊,仇曉春,童天朗,等.公立醫院醫療糾紛處理路徑實證探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10):1503-1507.
R
A
2095-4379-(2017)18-0188-02
汪進蓮(1971-),漢族,四川宜賓人,法學函授本科,原醫院職稱為主管護師,四川遠皓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醫療糾紛的預防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