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楠
北京大成(長春)律師事務所,吉林 長春 130000
?
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在我國農村的研究
李欣楠
北京大成(長春)律師事務所,吉林 長春 130000
目前,我國在《憲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及《物權法》等都有關于土地征收的規定,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在制度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合理補償等方面,都需要改進和提高。
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征收程序;土地征收補償
土地是人類社會最重要得財產,土地征收指的是根據公共利益需要,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并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的行為。目前,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在農村土地征收方面,還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改革的方面。
(一)我國現有的土地征收相關制度
我國在世界上是人口數量龐大的發展中國家,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關乎國家的命脈,在城市化發展、市場經濟繁盛的現代社會,土地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下,為了保護土地資源,保證對社會和財產的公平對待,我國對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制定了嚴格的規定。
2004年我國的《憲法》第10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補償。”關于土地征收和征用,其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征收是土地所有權的改變,土地所有權由農民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征用只是使用權的改變,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農民集體,征用條件結束后,需要將土地交還給農民集體所有。另外,我國還制定有《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及《物權法》等,完善我國的土地征收制度。
(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問題
在現如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法治社會的逐步建設,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方面,現有的土地征收制度仍然有很多問題存在。
1.農村集體土地制度不完善
《土地管理法》中有一條規定是“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征用”。但在現行法律中,對“公共利益”并沒有進行明確的界定。所以,在現實狀況中,也就是對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濫用土地正授權的現象發生,這勢必會導致被征收土地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2.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
在我國,關于土地征收糾紛事件仍時有發生,筆者認為,農村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是導致土地征收糾紛發生的原因之一。國家在征地過程中,其征收對象是集體,而并不是個人。所以,被征地的農民個人對土地征收的決策并沒有真正參與進去,對補償、安置等一系列關鍵問題也無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訴求,土地征收過程的全面管理、有效監督和意見反饋,就無法真正的實現。
另外,我國在土地征收程序方面,在公告內容方面比較簡單,形式比較單一,甚至在發布公告時間方面可能會有滯后的現象,這都可能使群眾對征收程序的公正性產生質疑。
3.征收補償費用及農民安置不合理
土地征收的補償費用分為三種,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但這是延續計劃經濟時代的補償標準,而并不是現今市場經濟的標準。普遍來說,我國對農村土地征收的補償費用偏低,而且并不能為農民提供其他的工作來彌補收入。也就是說,補償費用只能暫時解決農民的基本生存問題,更多的現實是,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齡偏大,大多數沒有職業技術能力,離開賴以生存的耕種的農村土地,沒有其他獲得生活來源的途徑,無法找到可以謀生的工作,尤其是在企業用工盛行的今天,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農民階層明顯處于劣勢,他們在土地被征收之后,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相反,行政主體等依法從農民手中征得土地,繼而用于企業、工業園區或者住宅區的建設,開發商等會從其中獲得極大的利益,但對農民的賠償標準,卻不會考慮土地增值部分的差價,這些補償的金額不能讓農民保持原有土地帶給他們的收入水平,也不足以彌補失去土地給農民帶來的損失,這顯然沒有維護農民應有的利益。
(一)關于土地征收的相關制度建設
通過上文對我國土地征收存在問題的分析,引發出對現行土地征收相關建設的一些思考。對現有法律中有關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規定進行限定、補充、解釋和說明,需要詳細明確和劃分各級土地的征收范圍、征收主體、征收目的和征收用途,以此可以對伴隨土地征收而產生的腐敗和濫用權利的加以限制。如上文提到過的關于“公共利益”的限定,加強和統一對農村土地的等級制度、以及科學的、合法的調查、審批和監督程序及制度,要建立依法依規、自愿有償,并且對長期而穩定的保障土地使用權的法律制度。
(二)關于土地征收程序
我國現行的土地征收程序,對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對被征地人知情權和參與權的保護度不足,對土地征地后期監管的缺失,導致農村土地的征收、使用以及補償費混亂的現象嚴重。
因此,設定和完善土地征收的相關程序,是在征地過程中對農民權利的保障,也是維護被征地的農民的基本權益的途徑之一。應該在土地征收的法律法規中專門設置“土地征收程序”的章節,將征收程序清晰、詳細的規定出來;可以在我國已經完成土地征收的實際案例中,汲取可操作的、合理的、成功的經驗,設立專門負責土地征收的機構,保證土地征收程序的是細致、科學、合理的,要加強土地征收行政程序,包括建立公共利益的認定程序、完善參與和聽證程序、建立收回權制度等。
(三)關于建立合理的土地補償及農民安置
補償環節是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有征收必須有補償,根據《憲法》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補償”。我國當前土地征收補償以農產值來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但農民是永遠失去了土地的經營權,失去了固有的生活來源和保障方式,所以,國家現行的這種以農產值確定補償費,在現實中并不科學,標準普遍偏低;對農民的安置方式較為單一,以撫慰的態度為主,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很難維持或達到原有水平;部分地區對征地補償安置費的管理不到位,補償費拖欠、挪用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于土地征收的補償,均是建立在土地財產權和土地市場的基礎上,再給予農民完全的市場價格,同時還會考慮搬遷費等作為額外補償。所以,我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對我國土地征收補償給予公平的原則,按實際市場價格進行科學、合理的補償,補償以實際發生的物質損失為準,也可以通過村民自治權和履行民主程序等,來解決補償費的分配問題。
對于失地農民,應按照其實際的社會安置成本和需求等情況,在補償機制、招工安置、住房安置、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諸多方面,都建立多效的、可行的社會保險制度,為失地農民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我們需要以我國的實際國情、省情、市情等的基礎上,辯證得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出真正適合本土的、科學的土地征收法制體系,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1]慎現金,董偉大.完善我國農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74-77.
[2]王英霞.重構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思考[D].蘭州大學,2006.
[3]周銀燕.我國農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2(39):75-79.
D
A
2095-4379-(2017)18-0194-02
李欣楠(1981-),男,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北京大成(長春)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民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