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
孟亞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重要成就,也標志著我國進入到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研判現在的基礎上,具體謀劃了未來“圖景”,向全黨全國上下發出了進入新時代、迎接新使命、邁向新征程的強力號召。可以說,十九大報告,是時代坐標,是黨心凝聚,是民心承載。
十九大報告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表達,其邏輯起點、思維方式和價值指向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光輝。報告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宣言書,也是動員令,展現了一種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報告提出我國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命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四個自信”與戰略定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性特點,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明確了中華民族今天所處的歷史定位,即站在了實現‘強起來’的新起點上。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和時代背景,十九大報告做出了從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戰略安排,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新的戰略指引,充分體現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絕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歷史必然性。這是由于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思想指導。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來講,就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判斷我們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和現實動力,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引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地位的上升等因素,人民的獲得感越來越強,因此,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此基礎上日益增長。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等。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敢為人先,勇于變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進程,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厚植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因此具有深厚的實踐性內涵。
實踐是理論之源,時代是思想之母,每一個偉大的時代都需要也必然產生偉大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開創性事業,也是一項不斷進取的建設性事業。實踐不間斷,思想理論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想理論的創作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形式,是精神生產的一種,以其精神力量對人的各種社會關系具有調節和引導的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實踐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經驗總結,具有厚重的歷史性和鮮明的現實性特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新內容和新方向。這既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新性運用,也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認識,新總結。
黨的十九大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事實,充分考慮到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體現的新要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這一歷史性決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其中蘊含的與時俱進性和實踐性特點。這說明,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現實體現,是合目的性與和合規律性的高度統一,這既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的意愿表達。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政黨,是中華民族的政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要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是我們黨擁有高度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的必然體現。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個性特點。其根源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是重視實踐的政黨,是重視實干的政黨,是始終堅持聆聽時代聲音,回應實踐要求的政黨。只有堅持實踐的檢驗,才會使理論具有客觀實在性,符合真理性。只有根植于實踐土壤的理論,才會有強大的指導性和深遠的價值指向性,以新的理論成果指導實踐的發展、引領社會的進步,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和輝煌。
實踐活動對人的需要的滿足以及它所引起的新的需要的產生,都會使實踐活動不會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它會不斷地向前發展并向未來敞開全新的、無限的可能性。十九大報告中的“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就是對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實踐要求。既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又回答了在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謀篇布局。既滿足了當下國家的發展需要和人民的訴求,同時又為未來的需要和訴求指明了方向,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規劃了現實道路。需要指出的是,“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內容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新要求。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必然要求有偉大的實踐,而偉大的實踐則需要有偉大的思想作為指導。正因如此,十九大報告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其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劃時代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學習、宣傳和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核心和關鍵。
理論歸根到底是來源于現實,它是現實的折射和反映,同時,它也引導和塑造著現實。理論對現實的這種功能,就是以實踐為中介來實現的,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種重大的創新理論,必然內含著深刻的實踐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社會矛盾已經發生轉化。只有堅持從這個事實出發,將其作為我們一切工作和思考的出發點和起點,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奮發有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勇氣和擔當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要用辯證思維和戰略思維指導實踐活動,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持敏銳度,善于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轉換,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提高戰略研判能力。
第一,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到中國近代發展史的歷史背景中發掘它的價值,闡明中華民族已經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落地生根,凝聚共識,使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已成為可能,并將必然實現。第二,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到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中發掘它的價值,彰顯凸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這是我們堅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本。第三,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到人類文明史中發掘它的價值,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一條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新途徑,為那些謀求自身獨立發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模式的、全新的、更符合本國自身利益的發展模式,這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具體體現,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第四,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到黨的基本理論體系中發掘它的價值,闡明我們的黨是最具先進性和創造性的政黨,結合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凸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彰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強大生命力和真理性。
總之,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和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解釋世界,更要改變世界。改變世界,既需要有偉大的實踐,也需要有指導偉大實踐的偉大思想。只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就一定會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文明史上書寫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