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西南石油大學教授 效田
“1331”減去的是多頭矛盾
□ 文/西南石油大學教授 效田
“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時代性的全民熱詞。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全新生活形態,每個人應該都能感受到。事實上,互聯網就是工具和武器。互聯網最初是作為一種通訊技術和工具進入社會生活和商業世界的,它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連接的力量。而建立連接,主要是通過減少信息傳播的阻力來實現的。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這個武器,并且為我所用。
就企業管理來說,我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工業時代的產物。那時的管理理論學派林立,并且各學派依據自己的理論框架,創造出花樣繁多的管理體系。那時的企業管理是一種加法的概念,企業經營者高度重視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用復雜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工具來指導企業發展,導致管理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
這也是我們在案例中看到中國石油寧夏石化公司“基于互聯網的多管理體系整合與創新”的所在。
寧夏石化公司在1999年,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建立了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體系;2005年,通過了測量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建立了內控管理體系;2013年,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標準;2014年,通過了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驗收;2015年,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形成了多管理體系并行的狀況。
這些管理體系并行,體系手冊多,內容繁雜,管理要求不一致,導致公司管理制度和標準也出現不一致的問題。比如管理制度,先后建立了542個管理制度,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各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而制訂,很多制度重復、交叉、繁瑣,現場實際執行效率不高、指導性不強,沒有真正體現管理的需要。另外,大部分制度沒有嚴格依據業務流程及關鍵風險點進行制定,導致制度與流程脫節、管理要求交叉重復、管控要點不全面、管理分散等情況。龐雜的管理制度帶來繁多文件和管理程序,造成基層應付體系運行的報表多、臺賬多、檢查多,占用了大量班組長工作時間,使企業高效管理受到嚴重制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迫切需要構建一套統一的管理體系。從案例中看,寧夏石化基于互聯網的普及,整合內控、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測量和能源等管理體系,建立的由一本管理體系手冊、三種流程圖、三類制度和一個信息平臺構成的“1331”綜合管理體系,相對于傳統管理模式來說,其運用互聯網+模式創建的新管理模式,就是在做“減法”—減掉組織管理中一切不必要的冗余和成本。減少了中間層級的金字塔結構、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等不透明、減少了部門界限的資源隔閡、減少了組織邊界的創新阻隔。如此,必將提升企業管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