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樂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河南 漯河 462000
?
淺析我國第三方支付法律規制問題
安 樂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出現滿足了消費者支付安全的需要,但是由于消費者的弱勢群體地位,不法侵害行為依然不斷出現。本文以此做為切入點,首先明確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為下文打下理論基礎,其次從法律位階,市場準入制度,客戶備付金,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四個方面提出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法律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期能夠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方支付;法律規制;客戶備付金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催生出了新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以占有市場份額50%以上的支付寶為主要表現形式。關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有學者將第三方支付表述為:“在銀行和用戶之外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相關的交易支付服務”;有學者持支付平臺即第三方支付的說法;有學者持法律關系說。綜合,本文認為第三方支付是指獨立于買賣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獨立法人企業,通過與銀行簽訂合同,為本平臺用戶提供交易支付服務,并獨立承擔責任的網絡支付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法律位階較低
我國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范位階較低,主要有2010年商務部發布的《關于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0年到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和《支付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以及《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三部部門規章,2014年中國工商管理總局出臺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2015年中央十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加上信息的不對稱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該漏洞,進行不法行為損害客戶利益,不僅具有復雜性且涉及地域范圍很大。現實中司法機關在依照部門規章解決該問題時,因其網絡技術的局限性以及時效性,首先會選擇管制第三方支付問題平臺以便于凍結犯罪分子的資金賬戶,雖然這種行為能暫緩客戶資金的損失,但是也會損害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利益,這種方式不能有效的阻止事件的惡化。所以需要制定位階較高的法律法規來規制第三方支付平臺,也使司法機關能夠按照法律進行司法救濟,更好的保護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內的參與主體利益。
(二)第三方支付準入門檻較高
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申請人擬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千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實繳貨幣資本。從以上法規中不難看出,我國法律規定了第三方支付的準入制度,以便于從源頭上對第三方支付風險進行規制,促進市場競爭,將優質企業納入進來,把劣質的企業排除在外,大大降低法律風險,提高進入企業的服務質量,提高第三方支付在消費者中的公信力。但是第三方支付企業準入門檻過高會使一部分有實力但是沒有資金的中小優秀企業不能設立,而使進入的大型企業通過資金優勢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直至喪失競爭力甚至產生壟斷,不利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客戶備付金制度不完善
第一,使用客戶備付金的相關規則缺失。在《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支付機構接受的客戶備付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我國法律禁止第三方支付平臺濫用客戶備付金進行投資行為,從而保護客戶的資金安全,但是其規則過于死板,造成客戶備付金大量閑置,不能滿足客戶資金增值和保值的需求,也不利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第二,客戶備付金孳息制度缺失。我國法律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在指定銀行存放大量的客戶備付金,并明確了客戶備付金的所有權問題,還規定了客戶備付金產生的利息中的10%要求必須計提作為風險準備金,但是剩余的90%的利息并未做明確規定。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剩余的90%客戶備付金利息占為己有,作為其收益或者進行投資。從客戶備付金所有權角度來說,其所有權當然歸客戶所有,但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一旦向客戶支付利息,就改變了其非金融機構性質。
(四)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不完善
首先,保障消費者安全交易規則缺失。由于第三章支付行為需要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普通消費者不能通過自己的網絡技術能力來阻止諸如網絡黑客等不法主體的不法侵害,比如不法主體竊取自己的賬號進行金融犯罪等行為。當消費者利益遭受損失的同時,不能有效的確認侵權主體,也不能有效的使用追責機制來保護自己的權利。關于此種侵權行為,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未規定。其次,消費者信息保護機制不完善。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對消費者的信息進行保密,不能泄露消費者的任何信息,但是仍然存在消費者信息泄露的風險,比如支付寶消費者信息泄露事件。我國相關法律僅僅規定了隱私權,而對于第三方支付消費者信息的泄露,也就是對消費者網絡隱私權的侵犯問題并未作出規定,造成消費者信息保護制度的缺失。最后,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對于消費者糾紛問題,一般可以采用和解、調解和訴訟仲裁方式,但是對于第三方支付消費者而言,一旦其權利被侵犯,由于網絡虛擬性特征,消費者和侵權主體并不能適用和解、調解等方式,即使能找到侵權主體,仲裁和訴訟的法律成本甚至可能會超過經濟損失。
(一)完善現有法律制度體系
首先,整合現有法律規范。我國對第三方支付規制的法律規范較多,將它們進行整合,使其體系化,針對不同的范圍來進行規制,不會出現重復規定等情況的出現。其次,要對現行法律規范進行修改。由于互聯網金額發展過快,法律不能有效進行規范,要不斷的修訂法律,使其具有超前性,及時對第三方支付進行法律監管。最后,進行補充性立法或出臺司法解釋。在現有第三方支付法律規范體系下,不斷完善該法律體系,比如制定第三方支付的注入機制、規范客戶備付金使用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規制,并且要及時針對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具體問題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使第三方支付在法律的監管范圍內,有效的保證參與主體利益的同時,也維護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利益。
(二)降低第三方支付準入門檻
降低第三方支付準入市場條件,是為了給自有資金不多但是具有優質服務質量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平臺,增強市場競爭,促使企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也會避免市場壟斷的出現。新的《公司法》對于注冊資本已經取消最低注冊資本,并且實繳已經改為認繳,其目的和第三方支付入市門檻一樣。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具有資金支付風險和業務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實繳最低注冊資本是為了規避風險,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必須要保留,所以筆者建議對于第三方支付的實繳注冊資本可以適當降低,都以3千萬作為入門門檻,既能規避風險,還能適應第三方支付業務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以保證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力。
(三)完善客戶備付金的管理
第一,建立客戶備付金使用規則。我國建立客戶備付金支付,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要設立專門賬戶,以區別于自有資金,維護客戶對其資金的所有權,保障客戶資金的安全。但是大量資金的閑置,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為了讓其發揮作用,可以借鑒英國的經驗,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進行低風險、高流動性的投資,提高客戶備付金的利用率。但是在投資過程中,必須要求設立專門賬戶來管理資金,只能投資低風險的項目,并且要規定投資資金不得超過自有資金的4倍,還要建立高效及時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客戶隨時能夠了解自己資金的動向,隨時能夠應對突發的消費者資金事件。第二,建立客戶備付金孳息制度。上文中提到過客戶備付金的10%用于提取風險準備金,剩余90%孳息的所有權并沒有規定,從客戶備付金所有權可以確定孳息歸客戶所有,所以剩余的孳息在不能以利息形式歸還客戶時,那么可以將剩余的孳息購買商業保險,以用于當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能履行支付業務時,對客戶進行資金保障,維護客戶的利益。
(四)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首先,建立消費者交易安全制度。消費者相較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講,從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來比較,消費者都處于弱勢地位,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要對強勢群體進行規制,增加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責任承擔。當消費者被不法主體侵害進行交易時,只要消費者及時告知第三方支付主體,如果再次發生交易行為,必須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承擔損失。當消費者不知其權益被侵害進行交易,不能及時告知時,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對消費者的損失全權負責,消費者只承擔部分損失。這種交易安全制度的建立,可以倒逼第三方支付機構管理改革,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鑒別交易的合法性,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次,建立消費者信息保護制度。消費者信息的搜集利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自己的業務,但是必須得到消費者的授權,只有消費者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搜集消費者信息,并且要制定第三方支付主體侵犯消費者信息權的懲罰機制,要嚴厲打擊不法行為。最后,建立網絡調解機制。由于第三方支付依托于網絡技術,我們可以創新的設立網絡爭端調解機制,比如建立網絡客服進行投訴,建立網絡支付平臺監督管理機構,實行網絡在線調解制度,以此來代替現實爭端解決機制,更有利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做到快速有效的解決消費者問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1]錢磊.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困境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7.
[2]趙文婧.關于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的探討[J].金融視線,2017.
[3]張小兵.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6.
[4]劉瓊瑤.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金融科技時代,2016(12).
[5]杜云.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完善[J].公民與法,2016(10).
D
A
2095-4379-(2017)17-0136-02
安樂,男,河南漯河人,碩士,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