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笛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論海上保險中的委付
劉 笛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本文以海上保險法中重要的委付制度為研究對象,隨著海上貨物運輸不斷發展,委付制度日益成為海上索賠制度的焦點問題。委付制度在海上保險中所規范的領域和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因此研究海上保險的委付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在我國海上保險實踐中有關委付制度還有待完善。本文最后對發出委付通知的期限、保險人沉默、保險人拒絕委付三個方面來給出應如何完善我國海上保險委付制度。
委付;推定全損;委付通知
委付制度,是指當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構成推定全損的情形下,被保險人向保險人請求賠付全部損失,并自愿做出的將保險標的讓與保險人。委付以保險事故造成保險標的推定全損為前提,發生推定全損時,被保險人也可以根據客觀情況,不想放棄保險標的物上的權利而放棄委付,從而自己承擔救助或修復的費用,向保險人請求部分賠償。委付必須由被保險人提出,且不能附加任何條件,由保險人接受整個委付才生效。
海上保險中的委付,是在一起保險事故中,最大限度內權衡投保人和保險人雙方利益的一種具體理賠方式。在一起保險事故中,保險財產被認定為要按照推定全損進行理賠時,投保人(在我國海上保險的慣例是以被保險人和投保人作為同一人處理,下文不再贅述)自發把保險標的物上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等整個財產性權利讓渡保險人,從而請求保險人按全損狀態進行理賠的理賠行為,即委棄而交付之。楊仁壽學者指出,“海上保險之委付,是在推定全損的情形下,獲得實際全損之制度。”①也就是說被保險人委付是以取得全損的索賠權為目的。
1、委付必須以保險財產被認定為推定全損狀態為要求②。2、委付必須以保險財產的整體作為前提。3、委付必須由投保人提出。4、委付必須不能附加所有額外要求。5、委付一經保險人認可即刻設立不得撤回;一旦拒絕,也不影響保險人按商定實踐理賠責任。
上述提到委付的創立必須由投保人提出,投保人應當在合理限期內,向保險人發出自發讓渡保險財產的意志。這便是委付創立的形式要件,即投保人及時發布委付知照。
我國《海商法》并未對委付通知作出明確的規范,但通過我國《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一款的規范的內容可知,是在保險財產處在推定全損的處境下,投保人以保險標的為交換,請求保險人按照全損狀態進行理賠,保險人能夠認同,也能夠否決委付,不過需要在合理期限將認同或者否決的抉擇知照被保險人。可以按照文字推理出投保人必須向保險人告知委付的意志,保險人才能根據情況作出認可或否決的表示。由此可以看出,法律要求被保險人向保險人告知委付之意在于,如果不約束被保險人在一定期間內作出選擇,縱容其事先沉默,待事后再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這有損保險人的正當權益。換個角度講,投保人高效的選擇委付也有益于保險人以最好的手段處置保險財產。保險標的推定全損后,要為其履行的義務遠遠重于其殘存的剩余價值,這時選擇委付,對于投保人來講也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權利保障。
歸納各國,認同委付的方法有兩種方式,一是默示,一是明示。
1.默示認同,即保險人尚無清楚作出接受的意志,但按照其一些主動的積極作為,可以推斷出其接受委付的想法,比如保險人在接收到被保險人發出的委付意思表示后,實施了對保險標的占有、救助修理、出售等實際控制保險標的的措施,對保險財產行使了所有權,而且自始至終未表現否決委付,這一系列事實行為便是保險人默示認可了委付。我國海上保險案例中是不承認默示接受的。③
2.明示認同,即保險人將自己接受委付的意思表示明確的告知被保險人,沒有規定的固定通知形式,常用的形式有口頭通知、書面通知。
3.我國《海商法》對接受的方式尚未清楚的規范,但在海上保險案例中,保險人必須以書面形式通知投保人自己認可委付的意思表示。
上述提到接受委付的形式有明示和默示,關于否決委付的形式,或者說保險人保持沉默是否表示否決委付,根據我國《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條所規范的內容可知,否決委付的形式有且只有明示,在適當限期內,清楚的知照投保人否決委付的意志。關于保險人保持沉默后的法律后果,我國《海商法》中尚未給出清楚說明,這也是需要完善之處,下文會詳細分析。
我國《海商法》尚未關于委付通知給出清楚的相關規范,顯然存有欠缺,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
關于發出委付通知的期限,舉例兩個大陸法系的國家,德國規定被保險人發出委付通知的期限是在特定幾個水域六個月,其他水域九個月,④日本對此規定為三個月。⑤我國對此還沒有規定,筆者認為,應該綜合分析我國海上保險案例,在尊重當事人雙發約定的前提下,明確規定出一個合理的期限,使其可以對海上保險案例實務有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比如規定除雙方約定或法律另有規定外,被保險人在其知道或應當知道委付事由之日起五個月內向保險人發出委付通知,逾期為發出,視為放棄委付權。
關于發布委付通知的方法,我國海上保險事務里的行業慣例是投保人采用書面的方式發布委付通知,對此,筆者認為,我國海商法應以法條明確肯定這種習慣,比如規定除當事人雙方約定外,投保人應采取書面方式發布委付通知。
保險人沉默的結果無非兩種,要么接受,要么拒絕。我國《海商法》尚未對保險人沉默后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作出清楚規范,這顯然是有漏洞,阻礙海上保險事故的有高效率解決。并且我國《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條所規范的內容,即在保險標的被認定為推定全損的情況下,投保人請求保險人按照全損狀態進行理賠,保險人可以認同,也可以否決委付,不過需要在合理期限將認同或者否決的抉擇知照被保險人。顯然對于這個問題不能僅以“合理期限”加以規定。有學者認為我國并為形成“合理期限”習慣標準,加之我國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還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我國對“合理期限”的理解可能會產生重大分歧,所以應該明確化。⑥
筆者認為,為了更好的約束保險人,當然不能放任其一直保持沉默,應該以法條形式予以明確說明。比如明確規定“保險人須在得知或應當得知投保人委付的意志之日起,五天內將認同或者否決委付的抉擇回饋給投保人,未在上述時間向投保人作出回應的,按默示認同委付處理。”
我國《海商法》對于保險人因否決委付而隨之須造成的相關結果的規范仍有待完善。
首先關于投保人主張按照部分損失狀態進行理賠與按照全損狀態進行理賠可能性問題。我國法律規定,保險人認同委付的,應按全損狀態進行理賠,但并未對保險人因否決委付而隨之造成的相關結果給出清楚規范。筆者認為,保險人否決委付,不影響投保人主張得到按部分損失進行理賠,也不影響投保人當發生實際全損后主張按全損狀態進行理賠。
其次關于保險財產所有權問題,我國《海商法》須給出清楚的規范,關于保險人否決委付后,投保人仍擁有保險財產的所有權,從而規避雙方關于保險財產所有權之間的糾紛。
[注釋]
①楊仁壽.海商法論[M].臺灣:三民書局,1985:408.
②任律珍.論海上保險中委付的條件[Z].第五屆全國交通運輸領域青年學術會議,2003.
③周蔚.海上委付制度之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4.
④<德國商法典>第864條第2款.
⑤<日本商法典>第836條第1款.
⑥張桂紅.海上保險委付研究[C].中國海商法研究會文集,2002.
[1]楊仁壽.海商法論[M].臺灣:三民書局,1985.
[2]任律珍.論海上保險中委付的條件[Z].第五屆全國交通運輸領域青年學術會議,2003.
[3]周蔚.海上委付制度之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4.
[4]張桂紅.海上保險中的委付問題研究[J].法商研究,2002(4).
D922.294;D922.284
A
2095-4379-(2017)36-0160-02
劉笛(1994-),女,漢族,吉林吉林人,吉林財經大學,經濟法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