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姣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
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
董 姣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與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相比較,工學結合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文章基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現狀,主要分析了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
新形勢;高職管理;管理工作;工學結合模式;創新策略
工學結合模式,顧名思義是指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起來的模式。該模式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在實施工學結合模式時,高職院校要做好管理工作,創新管理體制,提升管理的效率。
當學生正式從學校踏入到工作崗位時,高職院校要適時培訓學生,便于學生掌握工學結合模式的要領。通過上崗培訓,學生清楚自身將要到哪個工作崗位上,他們的職責是什么。當然,上崗培訓便于學生認識到此次實習的目的。在學生離開學校,進入到實習工作崗位之前,學校要將實習單位的情況告訴學生,如: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的發展歷程等,便于學生對即將要去的新環境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上崗培訓這一方式,強化了學生對工學結合模式的認識,學生擺正了自身的地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準自己的位置。除此之外,學生上崗之前,學校要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回校開展講座,在講座中,他們要將自身所積累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即將要步入到實習崗位的學弟和學妹。同時,還要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對即將步入的實習崗位不要害怕,不要慌張,而是要以良好、健康向上的心態進入到實習崗位中。
高職院校在制定工學結合的教學計劃時,其要圍繞著教學規劃來進行,同時還要密切結合教學大綱。其中,工學結合的教學計劃中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如:實習任務、實習地點、實習時間、考查標準等。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高職院校要定期考核實習生的具體表現,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全面了解本校學生的專業水平。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構建完整的實習生管理規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便于高職院校掌握實習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高職院校與企業這兩者要相互協作,達成一致,并簽訂合同,這樣一來,規范了企業和高職院校的權利,還明確了企業和高職院校的責任,推動了工學結合模式的順利實施。
當前,有部分高職院校的實習生不愿意到實習工作崗位中,或者有部分學生盡管進入到實習工作崗位中,他們經常出現翹班、偷懶的現象,針對此,高職院校要聯系企業,做好核查測試工作。實習的目的在于促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他們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確保他們在激烈的就業中能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當學生進入到實習
工作崗位時,高職院校要核查學生的實習效果,還要核查學生是否完成了事先規定的實習目標。一般情況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核查學生的實習效果:第一,學生在實習階段,要認真完成實習日志、實習工作階段匯報的任務。當實習生將其提交給輔導員時,其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實習報告,核查學生實習報告質量的高低。第二,核查學生專業水平的高低。第三,輔導員與企業相關負責人聯系,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如:出勤率、工作狀態等。
當輔導員核查完實習效果之后,其要從眾多實習生中選擇出若干名優秀的實習代表,給予他們表揚,充分發揮優秀實習生的榜樣作用,讓其他實習生都向優秀的實習生學習。總而言之,健全的核查測評機制便于高職院校管理、控制好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與此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高,這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在工學結合模式中,企業文化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所謂企業文化指的是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員工可接受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企業文化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也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員工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強,他們能積極的參與到工作中,并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當學生剛剛進入到實習工作崗位上,企業要舉辦企業文化講座,又或者安排相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企業,這樣做的目的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確保學生能快速融入到企業這個大家庭中。在實習期間,企業文化會感染到學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會受到影響,并且進一步規范了學生的行為。在工作崗位中,學生不再將工作任務視為負擔,而是以效率、質量的理念鞭策著他們高效的完成自身的本職工作。同時,學生對工學結合模式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從心底里真正接受了工學結合模式。
工學結合模式有助于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工學結合模式,在此模式下,思考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
[1]許陳紅.“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創新略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2]閆雷.對當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1(08).
[3]張排房.人本原理與高職學生管理[J].江蘇高教,2010(01).
G
A
2095-4379-(2017)17-0293-01
董姣(198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經濟法、房地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