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翔
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河南 安陽 455000
論“謝絕自帶酒水”之合理性與合法性
王奕翔
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河南 安陽 455000
從本質上來看,飯店“謝絕自帶酒水”的做法具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因為這種行為屬于商家的經營自主權的范疇。從經濟和法律兩個角度來看該規定都具有其合法性及合理性。而自帶酒水引發的糾紛體現了我國市場體制和法律法規出現的漏洞。我們有理由相信,監管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市場充分進行競爭,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達到一個平衡。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帶酒水;市場調節;價格法;合同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大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去餐館、飯店、KTV等餐飲娛樂場的次數也頻繁增加。但是,接觸的頻繁也不可避免地導致摩擦的增加,商家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的規定是否合法,帶來了很多的糾紛與爭議。筆者主要從法學和經濟兩個角度,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國際慣例,探討商家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的合法性。
(一)自帶酒水產生的原因
從文化習俗看,中國人有一套自成的酒桌文化,為了助興,國人下館子幾乎“無酒不成桌”,而酒水在消費中也占有較高的比例,因此很多人選擇自帶酒水來減輕開支。
從消費習慣看,餐飲娛樂場所所提供的酒水價格較高,種類單一,選擇有限,因此很多消費者會選擇自行攜帶酒水。
從市場角度看,目前的市場體制發展不健全。能否自帶酒水引起的糾紛,從根本原因看是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市場意識還不夠完善。因此當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沖突發生時,法律的規制不可或缺,市場的調解必不可少。
(二)產生爭議的法規
最著名的法條是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于2002年5月1日起頒布實施的《中國旅游飯店行業規范》,其中第9章第29條“飯店可以謝絕客人自帶酒水和食品進入餐廳、酒吧、舞廳等場所享用,但應當將謝絕的告示設置于有關場所的顯著位置”。該項規定是否合理、又該如何適用也引起了廣泛爭議。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表示:“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是餐飲行業利用其優勢地位,在提供餐飲服務時對消費者提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俗稱霸王條款。”但該回復并非是最高院作出的司法解釋。
而在實踐中,“謝絕自帶酒水”的規定也一直存在質疑,而法律并無明確達成一致,各地方法規也各有不同,因此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爭論。筆者認為商家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是合理且合法的。
(一)該規定不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禁止自帶酒水”最大的爭議焦點就在于“禁止自帶酒水”是否違反了《消法》所規定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1.未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首先,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由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自主選擇權的內容包括:
“1、自主選擇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營者。2、自主選擇商品品種和服務方式。3、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4、在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那么在這種規定之下,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去禁止自帶酒水還是不禁止自帶酒水的飯店;而去禁止自帶酒水的酒店,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所提供的酒水,也可以選擇不購買其提供的酒水。
有些人認為商家所提供的酒水品牌種類有限就是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表現,然而實際上消費者只能在商家提供的服務中進行選擇,說商家不存在的服務項目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這顯然是無稽之談。此外,在消費者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同時,商家同樣擁有自主經營權,二者是相對的權利,應聯系看待。
因此對于那些在顯眼位置告知“謝絕自帶酒水”的飯店,消費者可以選擇在此消費,也可以選擇去別的飯店消費,充分發揮了自主選擇權,此過程顯然并沒有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2.未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法律規定,“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主要體現在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準確、強制交易四個方面。”商家有保障消費者安全的義務,因此通常在質量方面比自帶酒水更能把關;價格是在商家的營利本性基礎上所提供,其酒水價格高于自帶酒水也具有合理性;計量準確方面也受到工商局的監督;最后,很多人認為商家禁止自帶酒水屬于強制交易。雖然消費者消費酒水時一般只能從經營者處購買,由于餐飲市場的特殊性,不存在壟斷行為,因此這種交易是公平合理的。如果餐飲娛樂場所已經明確告知禁止自帶酒水的話,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不在該處消費就是行使了自己拒絕對方強制交易的權利。
3.未侵犯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由于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是建立在知悉真情權的基礎上成立的,因此對于經營者來說在保證了消費者的知悉真實情況的前提下,除非使用暴力手段強制消費者進行消費,交易都是公平合法的。
因此,如果經營者將“謝絕自帶酒水”的標識設置于顯著位置,也就事先告知了消費者這個前提,那么實際上完全依照法律規定保證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也更不存在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了。
(二)該規定并不違反《合同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合同法》第39條規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很多人據此認為商家“謝絕自帶酒水”是一種格式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
格式條款在保險、航空、運輸、供電等行業都被廣泛地加以運用,由于格式條款提供者處于壟斷地位,認定合同條款為格式條款時,另一方處于弱勢地位并承擔一些不公平的義務,享受較少的權利。
毫無疑問,“謝絕自帶酒水”在合同里屬于一種等待回應的要約,消費者擁有接受與不接受該要約的權利。由于餐飲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因此任何餐廳不可能在市場上占有絕對支配的地位,在此情形下,基于締約自由的原則,餐廳與消費者都為平等的締約主體。如果商家在締約之前已經以明示的方式告知消費者,則禁止自帶酒水的行為不屬于強制締約。消費者在知曉商家的禁止自帶酒水規定后進入商家消費應當認定為回應了該要約,具備按照約定履行彼此義務的行動。
(三)該規定并不違反《價格法》
《價格法》第13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這要求經營者必須在足夠醒目的位置標出商品的服務與收費的情況。
因此,如果經營者事先明確告知消費者該飯店“謝絕自帶酒水”,也就做到了《價格法》所規定的明碼標價,也不會違反《價格法》的規定。
(一)從產權經濟角度看該規定的原因
餐廳、酒吧、KTV等餐飲娛樂場所本身就以營利為目的而提供服務,消費者在這些場所酒水消費與在自己家中引用酒水的區別在于這些場所給予了良好的服務和環境。此外,這些餐飲娛樂場所還要承擔水電、空調、房租、人力等一大堆支出費用。經營場所不是慈善機構,沒有立場也沒有理由免費提供這些良好的服務,否則在飯店喝酒與在家中喝酒又有什么區別呢?
由于就餐時間與服務費用和機會成本的數額成正相關,而根據中國的餐飲文化,并不會專門收取小費等服務費用,因此需要增加菜肴酒水來增加利潤,填補服務的費用。此外,餐飲業屬于競爭性行業,也不可能因此產生暴利。
(二)從博弈角度看該規定的可行性
從經濟角度看,餐飲業是一個充分禁止的買房市場,完全不可能存在壟斷。因此,消費者可以選擇去那些不禁止自帶酒水的飯店去消費,也選擇去禁止自帶酒水的飯店不消費酒水。與此同時,禁止自帶酒水的飯店將承擔客戶減少、利潤流失的風險,為了在和其他同行的競爭中勝出,這些飯店必定會在其他方面選擇降低價格保證經營利潤。可以說,在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博弈中,市場和價格作為調節的機制,既保護消費者權益,也保護了經營者的利潤。
(三)從安全責任角度看該規定的合理性
商家有保障消費者安全的義務,當消費者在餐飲娛樂場所由于自帶酒水而引發食物中毒、爆炸等人身傷亡情況時,責任將較難界定。而商家提供酒水,就等于承擔了酒水質量、日期、食品安全等保障義務,對顧客引用酒水的一切后果承擔責任。
飯店“謝絕自帶酒水”的規定實質上是一項國際上眾所周知的慣例。國際上大部分國家禁止自帶酒水是一項默認的規則。在一些歐洲國家,很多商家不會明牌標出,但是實際上是禁止自帶酒水的。而那些允許自帶酒水的商家則會在顯眼處明示自己會對自帶的酒水征收“開瓶費”,或稱為服務費。
此外,1981年由國際旅館協會理事會通過的《國際旅館法規》第2條規定:“對旅館合同不規定任何形式,只要一方接受另一方發出的要約,合同即告成立。”第4條規定:“顧客應遵守他所留住的飯店的內部規則與習慣。”可以看出該法規體現的核心準則是要遵守締結合同的規則。
所以,飯店禁止自帶酒水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不僅來自于國際慣例,而且也有理有據,在實踐中大量的運用。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需要作出更明確的司法解釋。目前的法律對于如何界定侵犯自主選擇權缺乏詳細規定,司法解釋可以對此空白作出合理的解釋。
(二)正確平衡消費者和經營者的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保護弱勢群里的一部法律,明顯傾斜于消費者。但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經營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視,雙方都有交易的自主選擇權,都應當予以保護。
(三)經營者改善經營理念,走獨特經營道路。對酒水等商品的定價,應結合實際情況,注重經營的靈活性和合法性。消費者的不滿焦點在于酒水定價過高,經營者應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作出合適的調整。
(四)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履行職責。爭議的存在正是監管部門在發生矛盾時沒有進行合理解決。對于存在暴利的商家執法部門應依法進行行政處罰,但處罰原因應是價格違法,而非“禁止自帶酒水”之錯誤。
總而言之,飯店“謝絕自帶酒水”的做法經過多方論證具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毫無疑問,保護消費者這個弱勢群體的合法權利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核心,但是經營者這個群體的利益同樣不能忽視。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才能健康發展,達到和諧的平衡。
[1]北大法寶.<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2]李顯東.專家點評:如何定位自帶酒水服務費[J].餐飲服務,2005(05S).
[3]王鵬.自帶酒水的法經濟學分析[N].人民法院報,2001-5-8.
[4]盧建華.謝絕自帶酒水和開瓶費的法律為分析[J].法治論從,2008.
D920.4
A
2095-4379-(2017)30-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