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翔坤
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
淺談代孕的法律問題
廖翔坤
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近來我國對代孕問題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息。不同學者不同的觀點,或支持或反對,筆者從代孕的概念以及學者支持或反對的觀點進行分析,最后論證應有條件地開放非商業代孕。
代孕行為;合法性;非商業性代孕
社會各界、學者對代孕的態度:或支持亦或反對。對代孕行為是否應當禁止,雙方各執一詞,提出了各種理由來證明自己的主張的正確性。
反對者從代孕行為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的角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其一,“代母”的人格權受到侵犯或者貶低。在目前的地下代孕市場中,不同女性受其外貌、學歷、健康及生殖能力的影響而獲得高低不平的“報酬”,反對者稱這是踐踏了女同胞的人格尊嚴。
其二,代孕行為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民事糾紛問題。比如,由于我國具有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如果“代母”最終生了一個女孩,因而委托方拒絕接受;再比如,如果“代母”生下孩子后,心有不舍之情,而拒絕將孩子交送委托方;還比如,“代母”懷孕時遇到了危及自身健康的情形,不得不終止妊娠,或是在生產時產婦和嬰兒兩者無法雙全,應怎樣取舍?如此一來,就會給無辜者帶來極大的經濟上以及精神上的損失。
其三,代孕者與委托者簽訂的“代孕合同”是否合法?即使當事人雙方已經簽訂了代孕合同,但因其合同內容是有悖于我國的公序良俗而歸于無效。所以,雙方的相互的約束性文件因此消滅,不利于保護出現弱勢情形的一方。
基于以上理由,反對者認為代孕行為應被嚴厲禁止。
作為代孕的贊成者,對上述的理由進行了一一駁斥。他們認為:
其一,代孕行為并非造成對“代母”的人格貶低。代母有對自己的身體支配的權利,而不禁止代孕行為也正是出于對“代母”的身體權的尊重,是其行使身體權的體現。此外,作為為“胚胎”提供發育環境的子宮本身就是孕育工具,倘若婦女基于自己的意志自愿擔任代孕者,持為委托者帶來新生命的良好用心,這種行為不是錢所能衡量的,此外,委托者的家庭經濟條件也各不相同,同樣代孕予以不同的代孕費更是合情合理,故其“代母”尊嚴并未因此遭受損害。
其二,對由于代孕而可能引發的民事糾紛等問題更是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進行規定以解決。例如,規定委托方不得因代孕孩子的性別非自己所求而拒絕養育;再如,“代母”因代孕危及自身健康而導致“母嬰”無法兩全時,可以規定“代母”可依法施行人工流產,等等。正是在立法層面的制度的缺失,才導致了上述情形難以解決。
其三,基于“不傷害不禁止”原則,代孕合同可以得到一定的承認。約翰·密爾認為,只要不剝奪、不阻礙他人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內心意志去追求自己的好處,即為自由。對個人的要求是,不能傷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對社會的要求是,某個體在未經他人同意下損害他人利益,合法使用行政權力予以干涉。在代孕行為中,不孕一方委托“代母”的初衷很單純,因自身的生育能力的缺陷,同時又想延續自家“香火”?!按浮弊栽附邮芪?,為不孕夫妻之妻孕育孩子,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有利于改善她們的生活狀況。同時,在利他心理基礎上的而實施的善舉,精神上也會得到一定的滿足感、成就感。根據此原則,在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且真實的情況下,委托一方與受托一方均由于合同的履行而各自受益,同時未傷及他人或社會的利益,代孕合同也因此得到有限的確認。
贊成者在反駁反對一方的同時,還提出了允許代孕的其它益處,這是對不孕不育者的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中的生育權一種保障,如其被法律所禁止,那就是對人權的破壞,是剝奪了不孕夫妻的基本的生育權。
基于上述種種理由,贊成者主張代孕行為應當被合法化。
筆者認為對于此問題應當慎重考慮,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子孫滿堂是福”。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婚姻的目的就是生育,就是為了傳宗接代,通過生育子女來“上事宗廟,下繼后世”,實現家族香火的延續。至今,我國也深受這種觀念影響。因此,當一對夫妻不能生育孩子時,家人會想各種方法,在農村地區,有些人更是迷信“土秘方”、迷信“鬼神”等等“愚蠢”的辦法來求子,不少婦女因此備受摧殘。故,如果法律一味禁止“代孕”這一相對科學的方法,不利于解決不孕夫妻的現實需求,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筆者建議,我國應立足于實踐,一方面有條件地允許代孕行為,另一方面必須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以相配套,將一些重要事項予以明確,違者承擔重責,正確引導和規制代孕行為,從而才可以保護到相關當事人的合法利益。
總之,簡單的禁止代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國家應以人為本,根據現實情況有條件地開放非商業代孕行為,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代孕這種客觀存在的新事物。
[1]馬凱琳.代孕法律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龐琳.借腹代孕合法化的邊界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23):58-60,86.
D
A
2095-4379-(2017)18-0278-01
廖翔坤(1996-),男,漢族,河南周口人,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