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雅童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
淺析大數據在現代婚戀中的運用
荀雅童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不可否認,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從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測到公民個人的日常生活選擇,大數據滲透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各種社交軟件和網絡相親平臺的興起,對當代婚戀的影響。本文將分析大數據的運用在現代婚戀中的若干方面的表現。
大數據;婚戀;信息成本
婚姻的本質是對社會現有性資源的分配。無論是原始社會的群婚制,封建時期的一夫多妻制還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夫一妻制,都是在現有的社會語境下所做出的具有高效率的社會有限資源的理性分配的結果。蘇力老師在他的《藏區一妻多夫婚姻制度》一文中,向社會展示了這一種獨特的婚姻模式,即使這種模式和現在我們各個國家普遍認同的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有著較大的沖突,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正是由于藏區特有的社會和自然環境才決定了藏區人民仍舊保留著他們特有的婚姻模式,而這提特有的婚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藏區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社會語境之下,一夫一妻制仍是主流也是當前最能夠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婚姻模式。在資源有限的前提條件下,性資源當然也是有限的,如果對性資源的分配不加任何的限制,允許男女之間完全自由的結合,那么毫無疑問“強權即公理”的現實之下,性資源會向資本的方向流動,必將產生一夫多妻制的結果,不僅會引發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會使得社會生育率大大提供,人口增長過快從而加重了社會的負擔,進入新一輪的資源分布配問題,如此循環是社會整體效率降低。
僅針對我國的適婚青年來說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個能夠與之來結婚無異于大海撈針的難度。雖然現在社會不再受到“同姓不婚”以及一系列等級觀念的限制,但是找到結婚對象的難度好像也并沒有像人們想象中的一樣會減小,相反有增大的趨勢,這些從近十年關于我國的婚姻狀況的相關調查中就可以反映出來。那么在現有的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之下,在社會整體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為什么還有如此多的“剩男剩女”?
正如我們前文所討論的那樣,整個社會中的性資源是有限的,為了公平有效率的分配現有的性資源,我們選擇了一夫一妻制度。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一制度,它的負面影響最直接的就體現在產生大量“剩男剩女”的問題上,每個人不得不認真權衡,仔細衡量,謹慎的行使自己選擇配偶的權利,畢竟一旦做出決定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直到綜合各方面信息進行權衡和考量之后,才敢做出自己的選擇。基于大量的信息,做出最有效率的選擇,這是現代是社會每一個理性人所追求的,但是僅憑我們個人的能力所能獲得信息少之又少,而在這信息中對我們有價值的信息更是寥寥無幾,我們也就無法做出最正確最有效率的選擇,使得大量處于適婚年紀的青年不斷觀望而無法“下手”。
經過漫長的斗爭,我們終于完全的拋棄了“父母之命”式的包辦婚姻,引來了自由戀愛的曙光,但是這也就恰恰是我們現在存在的大量是剩男剩女的原因之一。我們從一個男性的角度出發,如果想要找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人并不是很困難,只需要這個女性符合《婚姻法》上規定的條件即可,但是找到一個合適結婚的人來結婚就需投入大量的信息搜尋成本,隨后是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同時這些成本很有可能成沉沒成本,一切又要從頭來過,在這個層面上來講,自由戀愛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是巨大的。這可能也揭示了為什么“媒妁之言”的婚戀方式被人們保留下來,通過這種方式人們把自己的搜尋成本降到最低,從而從總體上降低了社會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這也是這種制度的生命力所,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出現越來越多的婚戀中介組織。
結合現在的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之下,把大數據運用在解決婚戀問題上也是大勢所趨。大數據本質上是一種信息資產,在集合大量數據的基礎上以量取勝。正因為信息基數大,在某一具體領域中,能夠涵蓋的范圍極其廣泛,更能夠客觀全面準確的反映問題的全貌。現代興起的大量婚戀中介組織正是敏感到了捕捉到了大數據的這一點優勢才能得以不斷發展。在此之前,有相當大一部分的處于適婚年紀的青年,只能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人際圈子里結交朋友,在通過朋友和家人的人際進一步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子,會認識更多的人,當然受到主客觀等各個方面的限制,一個人的人際圈子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因而這些適婚青年只能在自己現有的人際圈子里選擇自己的配偶。大數據則有效的克服了這個問題,在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每個網民都是一個自媒體,我們可能和任何一個與我們沒有一點聯系的人產生關聯,毫不夸張地說,每個網民的人際圈子可以無限擴展,正是由于大數據的應用解決了信息基數不夠大的問題。
另外,大數據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能夠時時更新,實現從靜態數據到動態數據的轉變,提高數據時效性,繼而提高數據的可參考性,可以通過大數據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逐漸趨于效率最大化的實現。具體到婚戀中介組織的運行中就是反映在用戶即使在頻繁改變自己信息的情況下,大數據的后臺也能夠適時跟進更新平臺數據,過濾掉大量的失去時間效率的沒有參考意義的數據,甚至可以通過變化趨勢在作出相應的主動調整。
隨著大數據擴大了信息基數,具有極強的時效性,也使得我們在運用這些數據進行趨勢預測和未來分析時大大提高了精確度,從而使得每一個決策從可能性到必然性的關鍵性轉變。在婚戀社交的平臺上,用戶把自己的相關信息公布在平臺上,通過后臺形成大數據,把用戶的喜好、年齡、地域等詳細信息進行匹配,從而把從前有自己尋找配偶的信息成本轉嫁到外界,避免了用戶的信息搜尋成本。用戶可以在匹配的結果中,集合自己的具體情況綜合考量各個方面的因素在選擇自己心儀的對象與之交往,像這樣精確打擊的方式可以減少大量的前期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也大大的減少了這些成本淪為沉默成本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找到合適的伴侶的機率。
當然對把大數據運用到婚姻制度中也存在許多反對的聲音,他們或從道德層面批判這種方式缺乏人情味,是一種把婚姻視為兒戲的行為,但是更多的意見主要集中與一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不真實、信息不完整
大數據仍然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當然不可避免的具有人的局限性。現階段部分網民的素質不高,故意使用虛假的信息,或者怠于及時更新自己的信息,導致在大數據的眾多數據來源中不能保證數據的質量,因而使得根據大數據所做出的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和趨勢預測不可避免的與事實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外部監管不力,容易泄露用戶個人隱私
大數據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各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不跟有效與之配合,甚至在有些方面會產生與現行的法律規范相沖突的地方,大數據的跟蹤追測在一定程度上會侵犯公民合法的隱私權,同時如果只是依賴內部自我監督,很難保證運行商在獲取大數據之后能不違背用戶的意圖用于其他業務。
(三)維權困難
有關大數據運用中的越來越多的侵權事件不斷發生,由于網絡虛擬空間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真實社會空間,在確定侵權行為發生地、侵權結果地時缺乏系統規范的理論體系;同時也會有多個用戶同時使用一個終端的情形,難以確定具體的侵權行為人;網絡數據侵權行為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侵權行為,使得受害人難以及時保存證據等等諸多問題,使得受害人維權難度大大提高。
(四)使用價格高,難以有效推廣
目前大數據作為一項新興的事物,它的數據采集,統計,運營等主要是依靠私人的力量,最主要的就是電商利用自己在電子商務中的業務,以合法途徑掌握大量的信息從而進行整合,在法律上擁有大數據的所有權,現階段擁有大數據的主體少之又少,使得大數據成為社會的稀缺資源,那么婚姻中介組織要想使用大數據必須支付高昂的費用,而這些費用最終分攤到每個用戶身上,使用成本過高難以有效推廣。
大數據作為新興事物發展趨勢不可阻擋,面對這些問題只能從根源頭上梳理而不能只是一味堵截。大數據的發展不完善,尚未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現在急于立法,必定不能做到全面完善,甚至會出現立法工作一經完成就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情況,也會損害法律的權威性。因此現階段要想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只能依靠內部自生規則的完善來嘗試解決,比如建立信用機制通過發揮輿論導向機制來規范行為,具體到有關婚姻中介組織在運用大數據時,必須采取實名注冊的方式,定期對用戶的信用進行評價,設立網絡安全監管員及時有效的把網絡侵權行為前置性解決。另一方面,要對用戶進行相關的法律宣傳,提高法律意識,自覺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當然這也是成本相對較低的解決方式。
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雖然大數據的運用并不能全完解決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婚姻問題,但是至少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途徑,我們必須順應這一潮流的發展,在當下合理使用大數據合理發揮其優點使社會高效率運轉,同時也要結合個方面的制度和基礎建設為大數據在現代婚姻中的運用營造良好的環境,我們絕不能畏于困難而止步不前,及時開展個方面的工作才是明智的做法。
[1]戴昕,申欣旺.規范如何落地[J].中國法律評論,2016,4(12):89-106.
[2]利求同.神奇大數據[N].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3-6-26.
TP
A
2095-4379-(2017)18-0285-02
荀雅童(1996-),女,漢族,河南洛陽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級法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