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香阿爾山市第一小學
淺談關愛學困生的幾種方法
李鳳香
阿爾山市第一小學
教師要善于洞察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開發(fā)其潛能,培養(yǎng)其特長。對于學困生,教師要為其創(chuàng)造機會、講方法、養(yǎng)習慣、補知識,更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關愛、呵護,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關愛;學困生;機會;方法;習慣;知識
面對浩瀚的新課程改革浪潮,提起學困生仍讓每位老師頭疼,做為教師一定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教育規(guī)律,多給學困生機會為他們講方法、養(yǎng)習慣、補知識;要針對不同情況,從閃光處激勵,關愛學困生,讓他們在老師的特殊關愛、呵護中茁壯成長。
“多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機會”這句話時刻在筆者心中回蕩。這次去通遼學習,唐山的趙教授一再提醒老師們,一定要為學困生多創(chuàng)造機會,因為他們也想讓老師表揚、家長獎勵、小伙伴投來羨慕的目光。但由于多種原因他們比優(yōu)秀生、中等生差很多,這就要求老師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全班學生的成績,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新課改中有些觀念還需慢慢轉(zhuǎn)變,特別是家長、學生對成績的重視,測驗時學困生也想得高分、滿分,因此老師可以抓住家長、學生對成績的偏愛,他們一次沒考好,鼓勵其回家練習弄會,明天把這張卷再考一次,有進步!好!再考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得了100分,孩子們滿意地笑了,題也弄會了,家長會驚奇地來問你原因,仿佛看到了希望。慢慢地也重視孩子的學習了。平時做題也是,不要把錯號放在那兒不管,鼓勵他們改正,多給他們機會,幾次以后也給個“優(yōu)”。老師千萬不能吝嗇,要加倍關愛學困生,時間長了,他們自然而然就進步了。成績提高了,能力也就增強了。
以往老師對學困生的補習方法是一味的補知識,一遍一遍地講啊、做呀,一次一次地重復。這次去學習趙教授的一席話使大家茅塞頓開,“所謂學困生,他們與其他的學生相比,差的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一定要先補方法、養(yǎng)習慣,這要比單一重視補知識重要得多”。確實,學困生上課經(jīng)常不能注意聽講,愛玩好動,作業(yè)完不成,家長要求不嚴或不管,根本沒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果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一些好的學習習慣,能坐定并聽得進去,相信他們的成績一定提高得快。教學中筆者常運用這種方法來引導她們班的學困生。但在補知識時,一般都是學過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再講再做題,為其“吃小灶”。旁邊一位老師非常感慨地說:“學之前補效果更好,因為在課堂上學困生的可以自豪地回答出老師新講的知識,小伙伴們的驚訝目光會讓他們得意高興,這樣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成績提的一定快!”對呀,學新知識之前補的與課上再學互相呼應,相信學困生會自豪地站在小伙伴們中間大聲地說:“我也會了!我也行!”
學困生雖然學習上吃力,但別的方面往往有突出的表現(xiàn),如熱愛勞動、樂于助人;體育方面突出等,如果老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抓住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相應的引導鼓勵“如果學習上你也這么棒就更好了!”“你的理想很棒,但學習上不用心,理想就很難實現(xiàn)了,老師幫你好嗎?”這樣讓學困生明白自己哪行、哪不行,及時的以優(yōu)帶劣,適當遷移,相信學困生的成績一定會提高,特長還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以符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理念,明確學生的多元性,照顧學生的差異,發(fā)揮其特長,取長補短”的新課改理念。記得去年體能運動會上,筆者班學習上最困難的謝同學在單人拔河比賽中一舉奪冠,他興奮地說:“老師,你看我也能得獎了!”筆者高興地說:“你真行!老師也替你高興!”“學習上你多努力也一定能行,老師相信你,咱們共同努力好嗎?”這一席話,或許會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讓他們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明確自己的不足,并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使其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與提高。
在生活中筆者更加關心、愛護學困生,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使慈母、嚴師融為一體。記得有一次,吳同學上課時突然痛苦地捂著肚子,筆者忙問:“你想上廁所嗎?”他連連點頭,“快去!別憋著了!”可左等右等他也不回來,筆者連忙帶一個男孩去找,發(fā)現(xiàn)吳同學拉褲子里了。見到老師他大哭起來,一邊哽咽地說:“老師,我、我……”“沒事,這是特殊情況,別哭!這沒什么!”在班級走廊的角落里筆者把他的褲子脫下來,把沒弄臟的外褲先讓他穿上,一面給孩子的家長打電話,家長來了感激地說:“太謝謝你了李老師,多臟,沒想到你會、會……”“沒事,誰都有孩子,不能讓他焐著呀!”家長眼中的淚花讓筆者難忘。同時讓筆者明白,只要真心去做沒有做不好的。類似的例子很多,今天給他找件衣服、明天給沒吃飯的買面包、后天領著有理卻挨欺負的學生去評理……筆者丈夫風趣地對她說:“你像居委會的老大媽,什么都管!”。筆者對學生的關心是無止境的,但對學生的愛護是有度的。生活中,筆者就是這樣與學困生心貼心的,他們誰家有新鮮事都主動和筆者說,把筆者稱為他們的大朋友,那種情感的交織與融洽,只有真心付出才會體驗得到。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善于洞察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開發(fā)其潛能,培養(yǎng)其特長。使每位學生成長為不同特長、不同志向的人才,因此對于學困生,教師更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關愛、呵護,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