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富平
陜西省寧強縣南街小學
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打造高效課堂
吳富平
陜西省寧強縣南街小學
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因素在教師,只有教師具有打造高效課堂的素養,才能正確理解高效課堂的內涵及其目的意義,才能逐步減少課堂教學中華而不實的形式和方法,堅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優化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不斷實踐總結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活躍的教學狀態,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學法的科學指導,使“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相輔相成,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實現“減負增效”和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打造;高效課堂
“有效”課堂是一個歷久彌新的教學話題,但是,由于對課程改革目標和要求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徹,在有效課堂中存在較多的形式主義傾向,包括情境創設的低效、合作探究的虛假、教師評價的虛偽等。課堂內的低效延伸到課后大量的作業負擔,嚴重制約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影響課堂教學的不利因素,真正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提出了打造高效課堂的要求。
高效課堂是在教師科學的設計和高效的教學實施中,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大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淀豐富的積極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是:教師科學構建,師生互動質量高,目標高效達成,師生愉悅共享。衡量課堂是否高效,一看學生在學習中三維目標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性價比如何;三看師生是否共同經歷了一個愉悅的教與學的過程。
評價高效課堂應該堅持一個原則,五個維度。即:真正理解和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原則,達成“預習、解惑、強化、概括、總結”五個維度。預習是學生為了解決能解決的問題,提出有疑問和解決不了的問題,使課堂學習有的放矢,提出問題;解惑就是針對性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生沒有提出,但一定存在的問題;強化是采取多樣的方法和多種形式針對重難點進行重點講解、討論、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是讓發散的思維、多樣的展現方式回歸到問題的本質;總結是為了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層次性和邏輯性。
每個教師的課堂都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都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個提高過程就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
高效課堂是靠教師構建和實施的,所以,決定高效課堂質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師。為此,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先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高上下工夫,只要解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高效課堂才能生成。
理念決定行為。教師專業發展首先要解決理念問題,但教師的理念由學校的理念決定,學校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校長的理念。如果校長在對教學實施過程和效益的理解、定位中堅持“務實高效”的教學理念,追求“大氣愉悅”的課堂氣質,學校管理理念、制度必然隨之形成。在校長的科學理念的指導下,經過學校制度的有效規范和激勵,教師必然形成追求高效課堂、享受高效課堂的理念和行為。建立了這樣的理念基礎,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被激發。但是,要使教師專業成長系統的發展,取得實效,還需要充分發揮“校本研修”這個平臺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教師發展激勵機制,形成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圍和環境,通過“個人研修”、“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種主要途徑和方法,使教師得到系統的專業發展,逐步提高教師優化教學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提高教師設計教學、導學、把握教材、課堂管理、處理細節和環節的能力,逐步打造出“務實高效、大氣愉悅”的高效課堂。
不管是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還是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教學模式,以及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教學模式,其模式的核心都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基礎上,圍繞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的教學設計和教學。
怎樣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施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呢?
1、提高備課質量——預設和課堂生成相輔相成
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預設導語、問題情景、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法、問題呈現的途徑和方法、練習的內容和方法、歸納總結、板書等環節和內容,這些預設因教師的經驗和能力而異,一般不宜太細和死板,因為課堂高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生成。課堂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課堂價值追求,已經成為彰顯課堂生命力的常態要求,成為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重要指標。再精心的預設都不能阻礙和摒棄課堂生成資源,否則就不是好的備課,也就不是好的課堂。所以要在預設上下功夫,使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從而達到為高效課堂而預設的備課目的。
在備課前,要先研讀整冊教材,整體把握教材,準確把握每節課的知識點、知識塊在一個單元、一冊書、一個學段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具體到一節課的備課時,要吃透教材,準確定位每一節課的目標和重難點,再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精心的預設。同時,在備課中要始終堅持共性與個性共存的原則和備課理念,一方面要清楚教材是專家在某個時期立足于共性編寫的公用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的變化、學生的差異、教學條件的不同,一定要對教材中的知識載體進行認真思考,再結合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更好的材料對知識載體進行更新和完善,真正做到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切記教學不是教教材。另一方面是要在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資源共享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個性性處理,才能有效提高備課質量。
另外,只有務實才能高效。備課要在“實”上下功夫,堅持求真務實的原則,實實在在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務實高效精心的預設,充實科學的內容安排才能備出好課。
2、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有機融合
高效課堂必須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活力來與源于形式和方法的有機融合。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特征和狀態選擇教學方法,依據課堂情境的變化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但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如: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常見的學習形式已被廣泛地引入課堂,并成了新課程課堂的標志。但是一定要解決一種現象,課堂看似活躍,其實是散亂的活躍、假活躍。毋庸置疑,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打破了過去師生交流的二維模式,構建了一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三維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種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實,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而且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思考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方式的優點,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3、課后延伸求“精”——質量和效益得到放大
高效的課堂應該由三部分組成:充分的備課,高效的上課,精美的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是上課后的興趣閱讀、實踐活動、鞏固提高練習等內容,這些內容也是備課的精心設計部分,要達到精美,才能吸引學生積極的嘗試和完成。通過學生積極的完成,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得到積極延伸,使課堂內容得到更好的強化,延遲遺忘時間,降低遺忘率,從而放大教學質量和效益,使課堂更高效。
總之,對課堂效益的提高追求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目的是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只要有良好的學校教學環境,教師積極主動尋求自我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就會逐步打造成高效課堂。
[1]http:∕∕web.5ykj.com∕xin∕37921.htm《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2]http:∕∕www.hedu.com.cn∕newsInfo.aspx?pkId=25684《什么是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