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敏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實踐探討
徐曉敏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對語言的學習十分有幫助,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文化導入的不夠,致使英語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夠理想。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并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將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導入到教學中,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英語學習的效果。
大學英語;文化導入;教學實踐
大學英語是高等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課程之一,在各大高校的課程計劃和設置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因此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一直是一個重點課題。同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所以英語教學既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拓寬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重教學中不同類型文化知識的滲透和導入,以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語言的學習主要是為了交際和應用,因此,教師應重視課本中常用的交際用語和交際習慣的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英語中的交際文化進行導入。
第一,教師應該結合課文中的內容,對教學的重點進行歸類,并對語句中涉及到的交際文化進行詳細講解,使語言知識的教學和文化知識的講解共同進行。例如,教師在講解《Marriage Across the Nations》一文時,可以通過用樸實的語言為學生講解作者以及作者身邊的人的婚姻狀況,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姻生活。除此以外,在講授詞匯和語法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詳細為學生解釋其中的交際文化,讓學生知道在美國子女應該如何和父母相處,交談中應該使用怎樣的語氣,以及語言運用的特點等等,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中交際文化的理解。
第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優(yōu)勢資源,在講解包含交際文化內容較多的課文時,可以利用情景劇的方式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改編和表演。這樣不但能豐富教學形式,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在表演的細節(jié)中切身感受到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以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的底蘊。
最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來導入英語的交際文化。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對比不同國家中家族關系稱謂的差異。在美國,一般青少年在成年以后都會以成年的身份自居,因而會直接用名字來稱呼自己的父母;在已婚的家庭中,夫妻二人在見到雙方父母時也會直接稱呼其名字。但是,這與中國的文化大相徑庭,在中國的家族關系中,只要是小輩,無論年齡大小,一定要在稱呼上顯示出對長輩的尊重,而不會出現(xiàn)直呼其名的現(xiàn)象。同時,在英語國家,人們見面除了問好外,會談論天氣,而在中國,多是以寒暄為主。這樣通過實際的對比,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異,掌握英美的風俗習慣,又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中的知識對知識文化進行導入。教師應該結合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對其進行擴展,將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文化融入其中,并為學生詳細的介紹。在為學生講解《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一文時,教師應該為學生介紹奧林匹克的由來,并從文章的細節(jié)出發(fā),介紹奧林匹克的相關文化和所蘊含的奧林匹克精神,以及所通過奧林匹克延伸出的平等、尊重、和平和愛等等。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選用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影音資料,對相應的知識文化進行導入。這樣不但能使教學生動形象化,也能讓學生直觀的接觸到相應的知識文化。同樣以《Learning the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一文為例,文章中作者敘述了與一位俄國教練的故事,通過描述與教練之間的日常生活和訓練的狀況,引發(fā)出作者對教練的敬意和對奧林匹克的特殊情懷。因此,教師應該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既要為學生介紹奧林匹克所承載的文化背景、現(xiàn)實意義等,也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賽事的視頻,講述一些奧運英雄的故事和事跡,以此來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奧林匹克賽事對運動員的重要意義,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致,更能加深學生對作者這一特殊經(jīng)歷的理解。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一些著作進行專題文化講座,以此來導入不同的文化。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英美文學》、《英美國家概況》等書籍中的經(jīng)典片段,并對其進行重新的編排和設計,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講座。這樣既完成了文化的導入,也能讓生根據(jù)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對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
另外,教師可以將課內外的內容相結合,綜合一系列的文化知識和風俗習慣等為學生進行文化講座。同時,也順利將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既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擴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場文化盛宴。
總之,文化與語言密不可分,二者是動態(tài)的,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生改變。因此,英語教學也應該順應這一趨勢,展開開放性、發(fā)展性的教學,并在教學中不斷強化不同文化的融合,加強學生對異域文化的適應和接受能力。并在導入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變遷的應變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成為綜合型的人才。
[1]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2).
[2]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