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凌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550081)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討
劉宇凌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55008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已經滲透進每個人方方面面的生活中。高校作為全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合理利用新媒體,發揮新媒體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正面作用,無疑是高校工作人員需要深思的問題。
新媒體;高校;學生管理
新媒體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它的廣泛使用對于信息的即時傳遞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正是由于信息傳遞速度的大幅提高,使得各種未經處理的思想及觀點紛紛呈現在高校學生面前,對學生的思想極易產生影響。高校作為全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如何正確的認識新媒體、運用新媒體,對于提高高校學生管理水平至關重要。
1.即時性。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來說,它最大的特點即是傳播速度及范圍完全突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無論你身處何方,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接受信息,了解到當下發生在世界任意角落的重大新聞。
2.互動性。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與受眾間單一的傳播模式,讓主流媒體與受眾之間形成一種更為平等的關系,大眾可以參與到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去,在信息的傳遞中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傳播方式變為了“面對面”的雙向交流。
3.可選擇性。新媒體的出現還帶來了受眾在選擇上的多樣性,例如現今主流的媒體—新浪微博,受眾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搜索關鍵詞來獲取自己想要獲取的內容,而完全規避看到自己所不感興趣的內容,形成一個獨立的信息接收空間。
4.開放共享性。在受眾接收信息的過程中,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的成本更低,彌補了傳統媒體接收信息的私有性,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華資源,受眾可以隨時通過新媒體查看和分享自己喜歡的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疑給高校管理學生帶來了新的機遇:
第一,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
新媒體能夠挖掘到更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快速的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并進行傳播,它的即時性打破了傳統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空間與時間限制,使大學生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快速的獲得豐富且有價值的信息。只要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都有可能通過新媒體得到極速的擴散,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提高管理學生的效率,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
傳統媒體由于空間及時間性的限制,很難讓管理者與學生實現即時的交流,而新媒體卻可以通過各種通訊軟件讓雙方得到及時的溝通,降低學生在現實中面對老師時的緊張與不適感,從而拉近管理者與學生的距離。
第三,有利于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新媒體信息往往集合了文字、圖片和影音,在內容上達到了傳統媒體所達不到的豐富性。它能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海量的素材,讓大學生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極大的豐富大學生業余生活和學習方式。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新媒體為高校學生管理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高校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第一,信息接收與傳遞無屏障,校園和諧及安全易受影響。
大學生對信息的接收程度較高,同時,他們比起其他年齡段的受眾來說表達自我的欲望也更為強烈。因此,任何發生在校園內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大肆放大后傳播至社會,從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與騷動,給校園的穩定與發展帶來極大的震蕩。
第二,信息良莠不齊,學生三觀易受侵害。
雖然很多大學生已經年滿18歲,但他們尚未形成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讓他們的思想偏離正確的軌道。特別是從2015年開始在互聯網興起的網絡直播讓傳播的內容從靜態變為了動態,創造性的將聲音、文字和畫面融為了一體,雖然極大的充實了傳播內容,但也讓很多污穢低俗的內容更為直觀的出現在大學生的視野里,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現實溝通能力障礙進一步加劇。
新媒體突破傳播范圍與時間限制的同時也導致了大學生生活的虛化。很多在校園實際生活中膽小內向的學生將網絡當成了自己的保護傘,過度的沉溺于虛擬社交平臺使他們更加害怕現實中的集體生活,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溝通障礙。
第四,學生與管理者之間的交流出現障礙。
新時代的大學生追求平等的師生關系,希望老師與學生間能夠打破傳統的相處模式,以對等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新媒體無疑實現了這一點,騰訊QQ、新浪微博和微信的廣泛使用加速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卻也容易減低教師的權威感,特別是過度的依賴于新媒體會導致教師與學生間缺乏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使得教師在樹立權威的過程中難以讓學生形成嚴謹的印象,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管理。
新媒體已然在高校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高校更應該正確認識新形勢、尋求新方法,以切實提高學生管理的水平:
1.增大對新媒體的資金投入,打造數字化校園
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還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但在學生管理上卻成效甚微。因此,高校應該不斷加大對新媒體在資金上的投入,如引進更加先進的考勤管理系統、學生宿舍管理系統、教務系統等,以大大的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效率,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2.培養學生正確應用新媒體的能力
新媒體就像一個海量的信息庫,既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能會讓他們掉入萬丈深淵。因此,高校管理者應該通過召開主題班會、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等途徑來教導學生正確看待新媒體。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不定期的推送相關內容,讓更多的同學看到并自覺加入到宣傳正確使用新媒體的隊伍中來,以形成從管理者到學生的廣大合力,確保學生在新媒體使用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3.建立輿情快速反映機制,增強引導輿論能力
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得他們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高校應建立相關的網絡輿情監督部門,配備專業人員進行輿情監控,以及時過濾掉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此外,高校還應該建立專門的校園信息網站,及時更新及解答與學生利益相關的熱點及難點問題,以避免學生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擾。最后,高校要提高引導輿論的能力,特別是在校園發生突發事件時,高校要及時澄清與處理,避免學生不了解真實情況而將消息傳播至社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1]宋琳.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路徑探索[J].新西部(高效管理),2015(5).
[2]彭移風.新媒體時代的學生管理困境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9).
[3]黃理漓.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4).
劉宇凌,女,1989年12月出生,貴州凱里人,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