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燕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綿陽市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實踐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賀海燕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在推進“法治中國”、“法治綿陽”建設、持續(xù)推進“法治校園”的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高職學院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高職院校在法治宣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顯得異常重要。本文以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綿陽市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問題;對策
(一)法治教育認識不足,體系建設缺乏
法治認識不深入。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后,建設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統(tǒng)一等一系列治國方略出臺后,法治教育應在國民教育中占到重要地位。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影響到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長治久安。但事實上,為了追求就業(yè)率,高職院校通常把大量的師資和工作重點配置到了專業(yè)建設和專業(yè)教育之上。目前職業(yè)院校的法治教育依然從屬于德育教育范疇。上到相關部門的頂層設計,下到高職院校的具體實施,都很大程度上沒有認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獨立性。體系建設不完善。在法治教育過程中,由于其重要性和獨立性被忽略,因此在體系建設中也嚴重落后。首先,缺乏長遠的法治教育的規(guī)劃或方案,缺乏引領性。具體到實際中,法治教育在學校中沒有獨立的教研室,而被歸屬到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中,導致沒有獨立的教學研究和課程設置,相應的也沒有匹配足夠的專業(yè)教師,更談不上豐富的法治教育手段和方式。此外,課外的法治教育也缺乏體系規(guī)劃與建設。
(二)法治教育師資薄弱,課程設置不妥
師資投入不到位。一是基于擴大招生規(guī)模和尋求學生就業(yè)的建設道路,學校的重點關注的是專業(yè)課程建設,而法治教育處于教學工作的邊緣,因此對法治教育的教師隊伍沒有足夠的重視。二是缺乏專業(yè)隊伍對學校法治教育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效果分析,更沒有匹配專項的科研經(jīng)費。對提升教師法治能力與素養(yǎng)的短期培訓、外出進修或深造的機會較少,很難及時地準確地讓法治教育教師同“法治”一起與時俱進。課程設置不合理。一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僅對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要將法治理念、法律知識等內容在短短12個課時的時間里傳遞給學生,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是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作為非專業(yè)的公共課,同學會自覺地認為其與專業(yè)無關的課程,只要不掛科就萬事大吉,這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治教育課程設置目的的實現(xiàn)。三是,法治教育課程沒有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法律就失去了與專業(yè)或工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天然聯(lián)系,導致同學們很難看到法治教育在社會生活與工作中的重要性。
實際效果不如意。由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僅第六、七、八章內容屬于法治教育內容,教材絕大部分屬于理論,又與同學們專業(yè)課程相分離;一方面,教師對理論的把握、知識的講解常常拘泥于教材,缺少時事案例的及時與深入分析,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同學們在法治教育過程中,通常處于被動的位置,而實際上真正的興趣沒有被激發(fā),法治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也無從知曉,加之法律知識的晦澀和繁雜更讓同學們“望而卻步”。因此,即使都接受了法治教育,但是對法治教育內容“一問三不知”的同學們不在少數(shù)。
(一)深入法治教育認識,完善體系建設
提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首先要深入明確法治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重大意義。其次,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領導重視,要健全法治教育領導機構,明確機構及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把法治教育落到實處,在師資引進、教育培訓、課程安排設置、經(jīng)費保障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三是明確法治教育要整合資源,除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基礎課教師外,校黨委宣傳部、校教務處、校學工部、校團委、財務處等部門,都應積極參與到法治教育這一重要工作中來。完善法治教育體系建設。一是根據(jù)學校出臺的法治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等綱領性文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明確法治教育工作每年的工作重點和內容,落實工作步驟,明確考核標準。二是將法治教育歸入學校教學管理體系之中,由教務處統(tǒng)一管理。設置獨立的法治教育教研室,選拔具體相應能力素質的法治教育教師擔任教研室負責人。三是在具體課程設置中,單設《法治教育》課程作為法治教育的主渠道,輔之以多類別的法治選修課程。四是豐富課外法治教育活動。除了“12·4法治宣傳日”外,打造學校特色的法治教育品牌活動項目。
(二)強化法治教育投入,合理課程設置
加大法治教育師資投入。一是提升法治教育教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引進法學專業(yè)教師,保持法治教師隊伍學歷、年齡、學科等結構趨于科學合理;推薦法學教師參加專業(yè)培訓和外出進修,及時更新法律知識,與時俱進;聘任司法實踐豐富的警察、法官、檢察官、律師及法律服務工作者為兼職教師,定期開展系統(tǒng)的法治教育課程或專題講座。二是加大對法治教育科研的專項經(jīng)費保障。在科研項目的定向和選擇上,多向法治教育類課題傾斜,多引導和激勵在法治教育方面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效果分析。科學設置法治教育課程。一是將《法治教育》課程單列,學生在校期間每學期都應開設《法治教育》課程,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階段,更好地將法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是將法治教育課程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法治教育就積極主動地融合到不同的專業(yè)教育過程中,切實讓同學們感受并認識到法治教育在社會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改革法治教育課程考核目標。改變以往單調的期末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將同學們接受法治教育融入社會生活的情況,而不是單純地進行理論考核。
(三)豐富法治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實效
著力豐富法治教育形式。一是完善法治教育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要更多地呼吁教育部的相關職能部門,將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別開設課程。此外,要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編撰與本科生不同的法治教育教材。二是改變理論講授的單一方式。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多采用專題教學,適當?shù)募尤胍恍嵤掳咐治觥⒎蓪n}討論、模擬法庭等教學及實踐環(huán)節(jié)。三是適度增加公共法律選修課。對與同學們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部門知識,如《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婚姻家庭繼承法》、《保險法》、《刑法》、《合同法》、《物權法》等。著力提升法治教育效果。一是要找到學生對于法治教育的需求點,理論結合案例分析,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化“被動為主動”,盡可能地讓同學們參與到法治教育的全過程中來。二是將法治教育融入專業(yè)教育之中,法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雙管齊下”,更好地保證同學們在法治教育過程中有真正的收獲。三是建立和完善具備法治教育功能的學生維權社團組織,積極收集同學們維權的案例信息,并由專業(yè)的法學教師進行指導,讓法律知識名副其實地成為同學們成長“保駕護航”。
[1]張家寧.論新時期高職法制教育的作用[J].經(jīng)營管理者,2015(19).
[2]丘麗丹.法治新常態(tài)下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研究[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5(07).
[3]馬愛芳.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思考[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05).
*2017年綿陽職業(yè)教育中心課題成果(課題編號:MYZY201629)。
D922.16
:A
:2095-4379-(2017)26-0060-02
賀海燕(1988-),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學,婚姻家庭繼承法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經(jīng)濟法學、婚姻家庭繼承法、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