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紅
(桂林技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淺談高校鋼琴教育和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
唐艷紅
(桂林技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高校鋼琴教育課程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接觸鋼琴文化和鋼琴藝術。音樂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方式,要想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要在高校鋼琴教育中通過多個方面和多種手段來進行。音樂素養的培養也成為了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音樂素養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近些年來,雖然我國高校鋼琴教育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方面還存在問題,比如設備問題,理論和實踐關系的問題。所以,從目前的高校鋼琴教育的現狀來看,很難發揮其優勢作用,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方面起不到關鍵作用,所以如何改變高校鋼琴教育的現狀也是高校教師應該研究的問題。
高校鋼琴教育;音樂素養;培養
人們可以通過鋼琴學習來陶冶情操、舒緩身心、調節自我情緒,鋼琴學習還能夠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能夠起到正面作用。在目前的社會中,鋼琴藝術的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斐人的成績,高校鋼琴教育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收入在增加,在文化上的消費也在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支付得起學習鋼琴的費用,鋼琴教育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高校鋼琴教育應該要反思如何通過鋼琴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高校鋼琴教育應該正面地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對人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個性塑造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鋼琴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也將逐步提升。
首先是缺乏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視,理論知識是鋼琴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學生不能良好的熟悉和掌握基礎知識,不但會影響鋼琴教育的質量和課程進度,也無法培養鋼琴演奏素養,在實際的發揮中技巧會受到影響,音樂表現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目前,高校鋼琴教育不夠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之前可能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理論知識比較薄弱,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對鋼琴的認知還是存在不少缺陷的。但是很多的高校鋼琴教師以為所有的學生都是有專業基礎的,經受過專業的培訓,有一定的知識體系和良好的樂理基礎。所以很多教師在基礎的理論知識上投入的精力就比較少,甚至忽略了這方面的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接收到的理論知識比較少,都是零碎的知識點,樂理知識不系統,學生在上課時摸不到頭腦,然而單憑自學又不能全面的理解知識,所以就導致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比較低,表演能力不強,在實際的演奏時會發生低級錯誤。
第二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進行改革。隨著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鋼琴教育現有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和時代的發展相匹配,教學手段也比較落后,不能為學生所接受,所以,為了學生樂感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需要創新高校鋼琴教育的要求和標準。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鋼琴教育模式還是比較傳統的,即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彈奏一架鋼琴,通過在黑板上的書寫講解樂曲的演奏技巧,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尊重學生受教育的主體地位,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內容死板無趣,學生對學習鋼琴的積極性不高,完全沒有興趣,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效果差強人意。在進行高校鋼琴教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要緊緊結合時代主題和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安排,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也有好處。
第三是高校鋼琴教育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性不高。進行鋼琴教學時,不要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夠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指導學生演奏出優美的樂曲,這也是進行鋼琴演奏的基礎,鋼琴演奏是在完善學生的鋼琴理論體系,也是學生感悟和理解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保證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鋼琴意識的深化,是學生理解音樂精髓的必經之路。就目前高校鋼琴教育的情況來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并不緊密,有必要將理論知識引入鋼琴表演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思維,通過實際的演奏感受音樂意境。目前,有一部分教師注重課堂上理論知識和實際演奏相結合,但是演奏的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中涉及到的內容,對演奏技巧和要領等提及的比較少。有些教師對鋼琴演奏技巧的講解也還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深層的解讀,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也比較粗陋,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講解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學生的音樂素養自然不會有很大提高。
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鋼琴音樂氛圍。鋼琴教學的進行需要培養音樂氛圍。首先學校要提高對鋼琴教育的意識,注重基礎設施和設備的建設,包括練琴房、藝術會堂等,學校要鼓勵學生欣賞音樂,還要鼓勵學生演奏鋼琴,為學生的表演提供良好的舞臺,使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鋼琴演奏。對比音樂素養比較高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一般這樣的城市音樂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比較完善。藝術會堂或者表演場所的建設能夠給大家提供鋼琴演奏的機會,也能夠將音樂進行傳播,學生的表演也是一種學習。良好的鋼琴音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提高音樂素養是很有幫助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比較好。還有,學校可以通過舉辦音樂節等活動來營造鋼琴音樂氛圍,也可以組織和鋼琴音樂相關的社團,活躍學校內音樂氣氛,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用因材施教的辦法。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模式的選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也要承認學生之間在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以及學生音樂素養得到提升。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因材施教的基礎是教師要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教學方案的設計也是有針對性的。面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時,因材施教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差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學體系所存在的死角,也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和演奏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材施教的實施要求教師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搜集學生的資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特點了然于胸,還要在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以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第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目前,很多開展鋼琴教育課程的高校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足,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也有所缺失。鋼琴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感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實踐。學生審美能力也不僅僅體現在音樂上,而應該是對藝術的綜合鑒賞能力,鋼琴教育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感知力和創造力。學校應該開設一些音樂鑒賞課,培養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除了審美能力,學校還應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學生已經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平臺,鍛煉學生的演奏能力,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演奏中,在演奏中發現問題,完善自身的樂理知識體系。
第四是融合個人感情,提高創造能力。高校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比較成熟,對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學習鋼琴時也一樣。學生如果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鋼琴演奏,學習起來比較死板,而且無法將音樂的內涵表現出來。學習鋼琴需要學生靈活的運用演奏技巧和理論知識,將個人的感情融入鋼琴的演奏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樂曲的再創作,這之前需要學生在對樂曲的情感進行感悟之后結合自己的靈感和演奏技巧進行創作,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的創造力不是一日就能練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反復的練習才能領悟樂曲的精髓,并且通過自身的創造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奏方法,將自己與音樂融為一體,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綜上所述,高校鋼琴教育的目的不能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演奏,還要讓學生在學會演奏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高校通過營造音樂氛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融合個人感情,提高創造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整個教學過程是漫長的,需要教師進行不斷地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和高校能夠多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學生身上,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1]路猛.高校鋼琴教育視角下如何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J].大眾文藝,2017(01):228.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