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虹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構思與實踐
葛麗虹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它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它不但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幫助我們放松心情等等。鋼琴作為音樂媒介當中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樂器,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的推進,大學鋼琴的教學得到了重視。本文就大學鋼琴改革的構思與實踐作簡要探討
大學鋼琴;改革;實踐
當今,隨著國家的重視,在大學鋼琴教學的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只有堅持不懈的對大學鋼琴教育進行改革并付諸于實踐,才可以讓我國對大學鋼琴的教育水平不斷的提高[]。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務就是能持續的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也是每位教師的工作核心,我們要盡全力的為我們的學生帶來最優最適合他們的教學資源。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鋼琴這一學科我們隊其的關注度可能一直不是很高,所以現在很多大學在對改革鋼琴教學的工作上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果。可是時代不斷的在前進,漸漸的很多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時注重人才的多方位發展,所以學生能知會一種藝術對其今后的發展與工作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助力,而且把在鋼琴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做好有利于學習的發展與建設。在對大學鋼琴教學方面的改革著重點不單是在學生的身上,教師也室內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就學生自身來說,對鋼琴的學習跟其它的課程有極大的不同,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固定化,或者有明確的教學方式,但鋼琴除了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考驗自身對于音樂本身的理解程度,把鋼琴學好對人的各方面提升很大。當今全社會都在倡導德智體美勞多方位全面發展,而社會也正需要這種人才,所以學習鋼琴不但能讓學生多一個特長,還能提高學生氣質與修養。因此,為了能使學生可以在更好的氛圍當中學習鋼琴,對大學鋼琴教學方面的改革刻不容緩。
換個角度來說,對于大學老師,加強對大學鋼琴教學方面的改革同時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大學與中學在教學模式上有著極大的差別,中學在進行教學時大多數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大學是一種以指導為主要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這種指導教學表面看上來較為簡單,其實不然,因為老師很難掌握到怎樣指導學生能融入課程,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能力,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極高。目前,大學鋼琴教學主要采用的是一對的教學方式,但是近年各大學的持續擴招,這種教學方式必定不會長遠,這就讓對學生更好的學習鋼琴有了一定不阻礙,同時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壓力,所以,在新形勢下,對老師來講,大學鋼琴教學方面的改革是有必然性的。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識譜方法
識譜訓練作為鋼琴教學的基礎,是學習鋼琴最基本同時還是最為重要的環節。當老師在鋼琴課上給學生們一個沒有彈過和學過的曲子的時候,學生都是根據樂譜彈奏出來的,但學生在彈奏的過程當中對曲子的分句與節奏,指法以及演奏方式上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可能某些學生連譜子當中的升降號都不能完全的辨別,對最基本的識譜都做不好更別說彈奏了。標準的識譜方法開始是對音的辨認,對音的辨認是否精準是能正確的彈奏樂曲的第一步,首先要在鋼琴鍵盤在把音都找準,把線間的譜號、調號、音區、各種記號以及位置都認準,把這幾點準備工作掌握好之后,學生以后在識譜的過程中就基本不會馬虎而再錯認音符。對節奏的辨認也是極為重要的,有一個好的節奏習慣對鋼琴的學習極為重要。把曲子比作一個人的話那節奏就是骨頭,支持整個身體。其實節奏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在曲子當中,音符是一直在變化的有長有短,某些地方要休止或者延長等。音樂的起止是由休止符來決定的,談決定活力的靜默。經過靜的醞釀,讓動更為形象與突出,爆發力強;相反,經過動的襯托,讓靜更為直觀。
(二)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實踐練習
在當代教育當中,大學要想在鋼琴教學中進行實踐必須加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在確保學習音樂基礎的情況下,貫徹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人性與鋼琴的教學融合在一起,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對于學習鋼琴的主動與積極性,使學生能深入的體悟到學習鋼琴所帶來的快樂。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老師還要改變教學的方法與模式,使用律動方式的形式教學,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鋼琴演奏所帶來的感覺與感受,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旋律與節奏感,促進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于學生在節奏感上的訓練,老師要重視對八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在自身的操作當中去掌握與練習,同時讓學生快速的掌握不同速度在同一節奏當中的變換;對于學生在旋律方面的教學,老師要重視對大二度、小三度以及純四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在聽覺上的感悟能力。
(三)重視音樂多元文化,拓寬鋼琴教學內容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方面的傳播速度很快,各國家文化間的溝通也開始變的頻繁,這種局勢讓文化的多元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各種文化藝術的交匯實現了共同繁榮,這種情況讓大學的鋼琴教學有了一定的變化[2]。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于鋼琴的教學內容主要以歐洲古典為主,對于很多學生來講,說到鋼琴就會想起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舉世聞名的鋼琴學家,這樣學生對其它國家以及鋼琴音樂家的認識很少有一定的局限性,讓學生在鋼琴音樂方面的創新與視野受到了限制。對于以上情況,老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建立多元文化的理念,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適當的擴寬教學的內容。比如:在講解感情藝術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進行延伸。在對學生進行歐洲鋼琴音樂教學講巴洛克時期時,可以延伸到近代鋼琴與印象主義音樂。在講解外國音樂作品時,也要重視對學生講解中國的鋼琴作品,這樣中西結合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鋼琴所帶來的音樂魅力。
總之,對于大學在鋼琴教學方面的改革不是一項短期的工程,而是需要長期來進行的作業的項目。光靠老師、學?;蛘邔W生其中一方來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三者共同奮斗,用科學的音樂理論作為指導,全面研究鋼琴彈奏技巧,仔細探討鋼琴教學當中的人文化,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大學在鋼琴教學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盧冰,楊麗君.新形勢下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改革田[J].青春歲月,2013(08):172.
[2]趙蕾.淺談新時期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J].中國電子商務,2010(05).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