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熙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芻議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
肖 熙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強化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是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當前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是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現行教育模式進行深化改革。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高校音樂教育模式愈來愈受到關注,針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也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擬從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出發,分析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路徑。
高校;音樂教育;教育模式;創新
我國具有優良的音樂教育傳統,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價值體系和音樂教育藝術。自成立新中國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不但培育出了大批量的音樂專業人才,還構建起了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音樂培養與教育體系,為實現我國音樂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本文針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音樂價值與教育意義。
就目前而言,我國正處于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尤其是高校教育改革正值全新的發展時期,為確保高校教育模式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各大高校都陸續著手改革現有教育模式。高校音樂教育模式改革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其改革目的在于提升教學質量及學生的素質。之所以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進行改革,主要是由于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深,缺乏活力與創新,教學成效甚微,加之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致使學生的諸多潛力未得到開發,相應的教學質量也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基于高校音樂傳統教育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必須進行突破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校音樂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針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即高校音樂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思維都被緊緊局限于狹小的范圍內,無論是潛能開發還是視野拓展等都受到了巨大的限制,難以實現高校音樂教育的標志性突破,也無法實現對大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教學。因此,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即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音樂教育不斷推進的要求。
(一)音樂認識有待提升
對音樂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是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高校音樂教育以追求大學生人格的健康、協調、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對于推動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但諸多高校片面的認為音樂教育就是簡單的跳舞或唱歌,而所謂的高校音樂教育也就是舉辦一些匯演活動、文藝活動、音樂比賽等。這種錯誤的音樂認識必然會造成高校音樂教育流于表面形式,難以得到真正的發展與創新。
(二)重技藝輕理論
根據實際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都對音樂技藝表現出比較高的興趣,而對音樂理論知識的興趣較低。一般情況下,一些必修的音樂理論課程,如音樂史論、音樂美學、配器等,學生們都是被動性的學習,學習效果相對不高。多數高校大學生認為音樂理論課程同音樂技藝幾乎沒有多大關聯,因而將絕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了音樂技藝的學習上,重技藝輕理論的現象十分普遍。
(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是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綜合目前我國相關院校的實際狀況發現,絕大部分高校配備的音樂教學師資明顯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即便是已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也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音樂培訓。[2]師資力量是有效開展高校音樂教育的基礎,必然會對現行音樂教育模式的高質高效實施產生消極影響。
(一)創新教學觀念
創新教學觀念是實施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的首要任務。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促使音樂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創造美、發現美的主要構成部分。[3]譬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播放相匹配的音樂作品,提升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能力,領略音樂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提升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健全教育體系
建立健全高校音樂教育體系,是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的重要舉措。因此,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全面了解其音樂知識構成,制定科學合理的高校音樂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質量與效率。且要逐步推進高校音樂課程的多元化設置,促使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作品提升情感體驗,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化發展。
(三)增強師資力量
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必須大力增強高校音樂的師資力量。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創新高校音樂教師的培訓、激勵和評價機制,持續提升高校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同時,我們還需要努力創造條件,重點強化高校音樂教師團隊的建設,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著力構建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4]另外,高校音樂教師還應用發展的眼光審視自己,用創新意識與改革精神完善自己,努力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為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高校音樂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功能,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這就需要各高校緊密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采用高質高效的改革方案,切實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性發展,著力解決音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與困難,不斷增強與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審美能力,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精尖的專業化音樂人才。
[1]高雨佳.論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7).
[2]賈冬.論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課程的“通識”屬性[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3]魏娜.關于提高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教學效果的思考[J].黑河學刊,2010(11).
[4]陳海容.試論音樂審美教育對醫學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1(07).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