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婷
(滁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聲樂教學中歌詞朗誦的重要性探究
周熙婷
(滁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朗誦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語言手段來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本文通過論述歌詞朗誦在歌唱語言的規范、歌唱字聲結合的訓練、聲樂作品內涵的理解、音樂形象的二度創作中起到的作用,探討了歌詞朗誦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聲樂教學;歌詞朗誦;重要性;歌唱語言
美妙的歌聲是呼吸、共鳴、發聲三者有機協調工作的結果。聲樂是通過音樂與語言的融合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藝術。歌詞的朗誦是表現歌曲情緒、塑造音樂形象、傳達聲音之美的基礎。完美的歌唱建立在“以情帶字、以字帶聲、以聲帶情”的基礎上,可見歌詞朗誦訓練的重要性。
朗誦指高聲誦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指響亮的聲音,“誦”指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把文章背誦出來。朗誦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語言手段來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是將突出視覺形象的文字轉化為突出聽覺形象有聲語言的藝術再創作活動。它將文學作品的內涵,用聲情并茂的表達方式,變成了飽含情感和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歌詞朗誦從字面上看很簡單,就是把歌詞用朗誦的形式表達出來。實際上卻涉及到咬字、吐字、發聲、用氣、頭腔位置、節奏、重音、氣息、情感表達等方面,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演唱者在歌唱前就認真地做好朗誦的準備工作,經過反復的練習-聆聽-練習的過程,最終找到正確的歌唱狀態。歌詞朗誦是歌唱語言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的必要前提。
忽略歌詞朗誦的訓練,會導致演唱時字詞不清晰,語意含糊,嚴重影響音樂美的表達。歌詞朗誦對于唱好聲樂作品具有重要作用。
(一)歌詞朗誦有助于歌唱語言的規范
朗誦必須用普通話才能優美動聽。普通話是全國推廣的通用語言,只有用普通話朗誦文學作品,才能被廣大聽眾理解和接受。而歌詞朗誦不僅要求用標準的普通話,還更強調“字正腔圓”。著名曲藝演唱家魏喜奎在《字正腔圓》一文中這樣說:“字正腔圓,首先應該是字正。字正,聽眾才能聽清楚唱的是什么,才能引起往下聽的欲望。而且字音念準,有利于行腔的圓潤,促成聽覺上的美感。無論唱、念(說白)都要力求把字音讀準確,不能囫圇吞棗。”[]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普通話不標準,或者講話發音不正確,導致唱歌時“擠、壓、悶”的情況。歌唱時的咬字吐字會受到方言和語言習慣的影響。例如滁州地區的方言分不清n、l,學生在歌唱時總是把“困難kùn nán”唱成“kùn lán”,把“難受nán shòu”唱成“lán shòu”,還有前鼻音、后鼻音“en eng”的問題,常把“盆pén”,唱成“péng”,“聲shēng”唱成“shēn”。一方面教師在上課時要及時發現,給予正確的示范讓學生讀準字音;另一方面學生也要在平時多聽電視、廣播,多練歌詞朗誦才能逐漸解決這些問題。歌詞朗誦是讀準歌詞的重要訓練方法,重視歌詞朗誦有助于歌唱語言的規范。
(二)歌詞朗誦有助于歌唱字聲結合的訓練
在聲樂教學中學生分不清朗讀和朗誦的不同。其實朗誦與朗讀有很大的區別,重要不同就在于朗誦比朗讀的音量大的多,聲音響亮并能傳的遠。朗誦的這個特點,使它與聲樂演唱的要求不謀而合。朗誦歌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追求圓潤、飽滿、通暢的聲音。19世紀意大利著名聲樂教育家蘭培爾說:“聲音應該從頭部發出,頭對于一個歌唱者說,在他嗓音的任何一段,執行著共鳴的作用。”聲音要集中又靠前,位置一定要高。例如聲樂作品《瑪依拉》從第一句“人們都叫我瑪依拉”開始,音高就在“7 3 4”之間,這時要在氣息支持的基礎上,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從頭腔高位置起音朗誦,才能獲得通暢、明亮的聲音效果。朗誦特別強調讀字清晰,字頭—字腹—字尾都要交代清楚,《瑪依拉》歌詞中的“人”“r-en”,“r”讀的很短,“en”讀的很長,字頭清、字腹長、字尾收,這樣才能達到字聲結合、清晰流暢的演唱效果。歌詞朗誦在歌唱字聲結合的訓練中,起到了連接咬字與氣息位置的重要作用。
(三)歌詞朗誦有助于聲樂作品內涵的理解
朗誦是在文字作品的基礎上,用豐富的情感調動各種語言表達技巧,進行藝術創作的一種活動。它必須建立在對文字作品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在學習歌曲時,一定要先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歷史時期、作者的創作特點、音樂特點、作品思想和情感內涵等,同時理解并掌握不同段落的內涵。這既是朗誦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演唱好聲樂作品的必要前提。
(四)歌詞朗誦有助于音樂形象的二度創作
朗誦是一種再創作的活動,它不是照本宣科的讀字,也不是脫離作品本身情感的自我發揮。歌詞朗誦是通過有聲的語言,表現出作品的內在精神和情感。要認真的朗誦歌詞,將語句中喜悅或悲傷的情感表現出來。按歌曲旋律的節奏、重音、強弱、時值和表情記號,運用朗誦中的停頓、句調、重音、語速等表達手段來創造藝術形象。尤其是歌劇聲樂作品,往往是抒情性和戲劇性兩種情緒的交融。例如民族歌劇《江姐》中的《五洲人民齊歡笑》這首作品,表達了英雄人物江姐對革命堅定的信念、對敵人的痛恨、對祖國的熱愛、對孩子的依戀多種情感,需要演唱者從內心把自己當成主人公,加上豐富的想象,將情感進行再現,愛憎分明的表現人物性格。音樂形象的二度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聽眾不僅理解作品,更多地是情緒上的感染和感動。歌詞朗誦時就要把情緒帶入其中,細致地、準確地表現作品內涵,才能在歌唱時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實現聲樂作品、演唱者和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
綜上所述,歌詞朗誦對于歌唱語言的規范、歌唱字聲結合的訓練、聲樂作品內涵的理解、音樂形象的二度創作都起到了較大的輔助作用。重視聲樂教學中的歌詞朗誦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聲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訓練手段,也是值得我們不斷總結、完善的教學方式。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97:152.
[2]田園曲.播音與主持藝術高考進階實用教程(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05):120.
[3]楊青云,汪小玲主編.普通話與口才訓練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01):128.
[4]肖黎聲主編.聲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J616
A
周熙婷(1981—),女,安徽滁州人,講師,碩士,國家級非遺鳳陽民歌市級傳承人,研究方向:聲樂皖東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