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青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生校外兼職的權益保護探析
傅小青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迅猛發展,大學生到校外進行兼職活動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一種常態。然而,在現實中,這一新興的勞動群體的權益卻屢遭侵犯。
大學生;校外兼職;權益保護
基于目前大學生校外兼職的現狀和侵權原因的淺析,我認為如果要保護大學生校外兼職者的合法權益,應該從立法、司法等法律層面和高校以及學生自己這幾方面著手。
(一)完善立法,給與大學生兼職者勞動者的身份
我國貫徹依法治國的國策。其中有法可依是基本,立法是司法和執法的根基。為保護大學生兼職者的權益,完善立法應該放在第一位。而且,大學生兼職者之所以屢受侵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對其給與明確的法律定位。
有學者認為應該為適應社會需要,頒布一個專門規范和保護大學生勞動權益的法律[1]。我認為此種行為是沒有必要的。在制定的規則,權利義務和保障救濟方面也是一樣的,所以我認為應直接賦予大學生兼職者以勞動者的地位。具體的做法就是將大學生校外兼職者明確納入《勞動法》的保障范圍,賦予其享有與其他勞動者同等的人身,財產等權利,并且可以適當強化救濟途徑。這樣,才能避免用工單位利用不必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漏洞,隨意侵犯大學生兼職者的權益的出現,其人身財產權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立法規范中介機構行為
隨著社會零散勞動力越來越多,各種人力中介機構也紛紛出現。但是同樣,實踐中對其的規制也是不夠有力的。各種混亂的中介機構也是大學生頻繁被侵權的原因之一。其實用來規范中介公司的法規還是有很多的。但是對于整體而言,并沒有形成完備的法規體系,這樣就導致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我認為應該由權威機構制定和發布規范人才和中介市場的規范,以此來規范中介機構,促使其良好高效的運轉。
保障大學生的勞動權益不僅要完善立法規定,也需要健全司法救濟途徑。大學生兼職者的權益收到侵犯后維權之路舉步維艱,重要原因就是訴訟救濟途徑不暢通。問題主要是訴訟費用對于大學生來說比較昂貴,還有就是訴訟時間較長。
(一)建議此類案件適用被告就原告的例外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在受理案件的地域管轄上,總體適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為保證案件的順利進行也有適用被告就原告的例外情形[2]。但從法規上看,大學生校外兼職者的勞動糾紛案件并不在“例外”之中。這樣大學生如果想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只能依原告就被告的原則起訴。但是許多假期兼職者,他們的工作地點一般不在學校所在地,這樣就只能頻繁往返于兩地之間,但是大學生往往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經費,因此很多大學生都會因為訴訟經費等其他因素不得不放棄訴權。因此,我建議在審理大學生校外兼職者維權案件時,可以適用被告就原告的原則,這樣不僅能提高被告的弱勢地位,而且也可以使得大學生兼職者的訴權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程序上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小額訴訟程序是指基層法院為更加高效公正合法的解決民事糾紛,而進行的適用于特殊案件的簡易化程序。其特點就是案件的事實清楚,法律關系單一,訴訟標的金額較小,注重調解,程序簡便,成本較低等。如果大學生的勞動糾紛案件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那將大大提高大學生的維權成功率,解決大學生訴訟維權路上的絆腳石。一方面,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時間較短,一般最遲為三個月。而普通訴訟程序的審理期限是六個月,如果進入到二審程序則時間更長。加大執行力度。
執行難本來就是法院的一個困擾。法院的執行效果和執行人員的素質,被執行人的執行能力、法律素養,執行環境與過程中遇到的阻力都有關系。執行難不僅使法院工作不能正常進行,而且也有損于法律在社會上的權威[3]。對于兼職大學生來說,訴訟本身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不少的費用,如果最后還陷入執行困難的窘境,勢必會使大學生喪失對司法的信心。因此,我認為在大學生勞動維權案件的執行上,法院應該加大執行力度,同時通過簡化執行手續,采取保全措施,先予執行等方法提高訴訟效率。在執行費用上,可以考慮適當減免。
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校外兼職者的法律性質,并且提出完善的意見。由于筆者的學術功底和視野有限,這些建議還只是初步的構想。今后,筆者將繼續關注,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為健全大學生校外兼職的保障體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王婧文.在校大學生兼職的權利和義務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15.
[2]孫德國.小額訴訟程序有關問題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7,32(6):8.
[3]孫小虹.克服執行難問題是社會系統工程[N].人民日報,1999-03-10(5).
D
A
2095-4379-(2017)24-0224-01
傅小青(1991-),女,漢族,河南安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